春秋的那些事齐桓公(海叔读东周列国志系列二十)

春秋的那些事齐桓公(海叔读东周列国志系列二十)(1)

有的人很听得进坏话,这就很厉害了。

人们常说忠言逆耳,忠言逆耳利于行,但逆耳之言往往不动听,很多忠臣良将都死在这个事情上。上古时代就有很多,如关龙逢、比干,就是说了君王不喜欢听的话,才被君王杀害了。

听得进坏话的君主,一般来说都不是坏君主。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齐桓公楚庄王即是如此,晋文公出奔途中,随臣狐偃、赵衰等即经常在文公耳朵边说晋文公不好听的话,严重的还有狐偃把晋文公直接灌醉了,架起来强迫离开了文公不想离开的齐国。楚庄王刚即位时,成天歌舞升平不思进取,臣子把楚庄王比作沉睡的鸟。谁也不会愿意自己被骂成鸟的,但楚庄王听进去了,从此一鸣惊人。我今天想说的,则是齐桓公。

齐桓公还是公子小白时,因为齐国发生动乱国君被弑杀了,小白抢着赶回都城即位,半途中遭到管仲的暗箭,差点丢了性命。自此对管仲可谓是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吞活剥了管仲,等到后来成功回到齐国即位,在鲍叔牙的劝谏下,齐桓公居然就原谅了差点杀死自己的管仲,还把管仲带回了齐国,立为自己身边的辅政大臣。这就不简单了。

春秋的那些事齐桓公(海叔读东周列国志系列二十)(2)

向来有大作为的君主,都不会满足于现有的成绩。人的情绪是一种有趣的东西,高兴的时候就会忘形,伤心的时候机会自暴自弃。齐桓公也是凡人,也有七情六欲。在齐桓公主持幽地会盟而后,徐戎俱已臣服于齐,宋、鲁、陈、郑等国也都成为齐国的附庸之国。齐桓公也是认为自己取得了大成就,值得庆祝庆祝。回到齐国后,就趁自己的寿辰,举办了一场宴会。

在这场宴会上,齐王宫中歌声嘹嘹、舞乐翩跹,可谓是志得意满。正是在这样的好风景中,群臣们大多是歌功颂德之语,而其中有位臣子则是满腹忧愁之心,这位臣子是鲍叔牙。齐桓公能够有霸业,幸得有管仲、鲍叔牙此等名臣。而鲍叔牙等能成为名臣,当然也绝不是简单的浪得虚名。他们对国君的分忧之心,他们对齐国的拳拳之心,这些都是齐桓公的幸运,是齐国的幸运。

“酒至半酣,鲍叔牙执卮至桓公之前,满斟为寿”,鲍叔牙也是懂礼的,等的是酒至半酣,也要“满斟”,还要先为齐桓公祝寿,才会说出后面的话来。齐桓公自然欣喜,说的是“乐哉,今日之饮!”齐桓公当然不知道,鲍叔牙的敬酒,是有话要说。而且这话,在这个时候提出来,要是一般人看来,都是大煞风景的话。

鲍叔牙说:“明主贤臣,虽乐不忘其忧。臣愿君毋忘出奔,管仲毋忘槛囚,宁戚毋忘饭牛车下之日。”正在高兴的时候,又说伤心往事,这个鲍叔牙真是不当时。

春秋的那些事齐桓公(海叔读东周列国志系列二十)(3)

有句俗语是,酒醉吐真言。喝醉了的人,本性总是会暴露出来。所谓伴君如伴虎,谁也不知道君王到底会想要做什么。从这个事情上来看,齐桓公的确是有霸主之相,鲍叔牙劝谏齐桓公要居安思危,齐桓公是欣然接受,还马上站起来,是离席再拜说:“寡人与诸大夫,皆能毋忘,此齐国社稷无穷之福也”。随后,才又与群臣极欢而散。

真正的霸主,是能听得进不好听的话的。能成为真正的霸主,是有原因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