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饮食诱因(经常外出就餐的人)

忙累了,一顿美餐是最好的犒劳。

川菜、鲁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

无论是街边小吃,还是珍馐美馔,总能找到最爱。

掏出手机APP一点,或者结伴打卡网红餐厅,

既能收获美味佳肴又节(不)省(用)时(洗)间(碗)。

不过,最近发表在《营养与营养学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经常外出就餐(每天2次)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更高。

心血管疾病饮食诱因(经常外出就餐的人)(1)

关于研究

心血管疾病饮食诱因(经常外出就餐的人)(2)

研究人员发现,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种族/民族、社会经济地位、饮食和生活方式因素以及体重指数后,与很少外出就餐的参与者(每周少于1顿)相比,经常外出就餐(每天2顿或更多)的参与者全因死亡率增加了49%(95%可信区间1.05~2.13),心血管死亡率增加18%(95%可信区间0.55~2.55),癌症死亡率风险增加67%(95%可信区间0.87~3.21)。

心血管疾病饮食诱因(经常外出就餐的人)(3)

这项研究分析人群来自1999-2014年间参加美国NHANES(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的20岁及20岁以上成年人(n=42,874),这是一项多阶段、持续、横断面、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设计。

在291,475人年的随访中,共发生2781例死亡,其中511例死于心血管疾病,638例死于癌症。

既然如此,我点外卖就行了吧!

心血管疾病饮食诱因(经常外出就餐的人)(4)

淡定的小编一边掏出手机打开某了吗,一边继续往下看,就发现自己...太天真了。

研究中定义的“外食”(eating meals prepared away from home),指的是除了在家准备的食物以外的所有用餐,在调查问卷中,对外食的信息收集包括在餐馆、快餐店、小吃摊、杂货店或自动售货机等地方解决的用餐,所以总之,只要是家以外的餐厅准备的,都算外食,外卖当然也不例外。

谁的“外食”频率更高?

一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外卖总体订单量将达到171.2亿单,同比增长7.5%,全国外卖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8352亿元,同比增长14.8%。

2019年中国餐饮大数据白皮书显示,整个餐饮消费群中,80、90后食客贡献了餐饮消费的74%,这部分人群也是上班一族的中坚力量,工作、通勤时间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很少有时间研究做饭,除了有食堂和家里准备好的饭菜,外卖和下馆子就成了不二选择。

越“迷人”的越危险,细数“外食”3宗罪

已有研究表明,外出就餐次数越多,参与者患肥胖症、糖尿病、糖尿病和其他慢病的风险越大。仔细想想,这其中的关联也不难理解。

在讨论中,研究人员也提出了几种可能的解释:

1.高盐高脂不健康

一般来说,和家里的饭相比,外面的食物含有更多的饱和脂肪和盐,而钙、铁和纤维更少。而高钠摄入量、低全谷类摄入量和低水果摄入量是全球死亡的主要饮食风险因素。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经常外出就餐的参与者比那些在家里吃得更多的参与者的健康饮食得分(HEI 2010)更低。先前的研究也已经表明,HEI得分与不良健康结果、特别是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

2.有毒物质水平更高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外出就餐的人比吃家常饭的人有更高的有毒化学物质水平,包括邻苯二甲酸盐(这种物质广泛存在于化妆品、儿童玩具、食品包装中,如果其含量超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危害),而也有研究证实暴露于邻苯二甲酸盐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没时间做饭≈工作繁忙

由于没有时间做饭而经常外出就餐也可能是平时日程繁忙、工作压力大紧张、或者是其他可能增加疾病死亡风险的生活方式因素的标志。

此外,这项研究还指出,当人们外出就餐时,食物的选择和饮食质量可能会根据家庭收入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证据表明,低收入家庭在外卖场所的花费比高收入家庭更多。

在这项研究中,家庭收入较低的家庭经常消费外出用餐与死亡率之间的关联似乎比家庭收入较高的家庭更强。而更健康的食物通常比不健康的食物更贵......

心血管疾病饮食诱因(经常外出就餐的人)(5)

看完这些,厨艺不精的小编决定除了平时吃饭多注意配料表,也要常回家看看,多蹭一顿是一顿。

心血管疾病饮食诱因(经常外出就餐的人)(6)

参考文献来源:

1. Association Between Frequency of Eating Away-From-Home Meals and Risk of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2021). DOI: 10.1016/j.jand.2021.01.0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