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猫效应到底好不好(踢猫效应背后的原因)

今天讲一讲情绪在人体流动过程中受到压抑后的一种现象。

相信大家都看过自然奇观“黄河九曲十八弯”。

踢猫效应到底好不好(踢猫效应背后的原因)(1)

大自然告诉我们:当河流前方遇到阻碍时,就会拐弯,绕道而行,继续向前。

同样的,情绪是流动的心理能量,如果在我们的身内流动受阻的话,就会改变方向或集聚在某一个部位。

踢猫效应到底好不好(踢猫效应背后的原因)(2)

01 “踢猫效应”的产生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男士因为工作原因,受到领导批评,憋了一肚子气。这股不满的情绪在公司的环境中无法表达。晚上回到家中,看到妻子做的饭菜,开始挑剔。妻子本来满心欢喜,做好饭菜等丈夫回来,却无端的受到丈夫的抱怨,于是变得很恼火。这时,妻子看到在玩耍的孩子,立即批评孩子。孩子受到指责,也很委屈。正好家中一只猫过来,于是踢猫一脚,嫌猫挡住自己的路。

这就是传说中的“踢猫效应”。

这是一种典型的情绪的传染过程,人的情绪和心情,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踢猫效应到底好不好(踢猫效应背后的原因)(3)

就这样,由于丈夫对领导的不满,变成对妻子的挑剔;妻子的恼火,变成对孩子的指责;孩子的委屈最后变成对猫的攻击。就这样,愤怒的情绪在家庭中传染了一遍....

在这样的情绪流动下,每个人都受到影响,每个人都变得不快乐....

试想一下,如果这位男士能够在自己的情绪上做工作,在单位发现自己的负面情绪后,及时化解,不将负面情绪带回家,不把自己变成为负面情绪的污染源。那么这一次的负面情绪也不会继续传播下去。

取而代之的画面将会是:妻子依旧在饭后愉悦的做家务、孩子依旧在晚饭过后开心的做作业、猫咪也依旧会趴在地板上睡觉....

当我们及时发现并化解自身的不良情绪,同时不做负面情绪的传播者,其实也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好的一种爱的表现。

踢猫效应到底好不好(踢猫效应背后的原因)(4)

02 情绪让爱变了味

俗话说“山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地位较低的一辈在家庭中作为弱小者,常常是长辈负面情绪流动的方向和出口。

很多时候父母、伴侣的初衷是想表达对孩子或另一半的关爱,但却因为没有表达合适的情绪,导致事情最后变得事与愿违。

例如,吃饭的时候妈妈明明是关心孩子的身体成长,担心饭菜凉,想让孩子趁热吃,却用催促的语气来表达,甚至是训斥的方式,孩子吃下去的饭中顺便吃下去了妈妈的急躁。

夫妻之间因为太熟悉,太随便,相互之间成为对方情绪的垃圾桶,互相抱怨和指责,最终也会导致夫妻之前的不不和谐。

如果老公外出喝酒没有回家,妻子就会在电话里吼喊:

醉了就别回家”。

丈夫顺便回应:

我喝死了,你重新嫁人,那多好!

一来二回,相互的关心变成不满情绪的发泄。

我们渴望家庭温馨有爱,可是爱的表达有时在不经意间变成负面情绪的传染,爱也变了味道。

踢猫效应到底好不好(踢猫效应背后的原因)(5)

03 学会控制你的情绪

当我们自己陷入情绪中时,就像人掉入漩涡无法自拔,常常被情绪带走。

那么怎样及时发现情绪呢?

我们需要开发一种潜能,一种我们自己本来具备的一种能力,那就是觉察力。通过提升意识和觉知度,及时发现情绪,管理情绪。

那么自己如何化解情绪呢?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情绪释放的方法,单纯的释放情绪可以有很多方式,例如可以找一个相对的固定空间,找一个象征的物品,将自己的消极情绪表达出来,而不是随时随处释放和散播。

踢猫效应到底好不好(踢猫效应背后的原因)(6)

譬如,每当想要发泄自身情绪时,可以固定去球场打打球、固定去KTV唱唱歌、亦或是固定到公园石梯上喝喝酒,这些其实都是一种很好的释放情绪的方式。

当然,我们不仅在学习负面情绪的发泄的同时,还需要学会如何阻碍负面情绪在我们身上衍生。

要知道,人是一种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动物,所以当我们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时,我们不妨通过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让自己保持冷静。

踢猫效应到底好不好(踢猫效应背后的原因)(7)

也许就在这转念的同时,我们可以找到对方的初衷,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及时的和对方做一个换位思考,做一个理性的判断。

当我们带着这样的觉知、思考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对不良情绪及时的做了一个很好的疏导和化解,就避免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都可以拒绝成为负面情绪的源头,让负面的情绪不再阻碍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好的和我们所爱的人在一起好好生活、好好相处。

踢猫效应到底好不好(踢猫效应背后的原因)(8)

我是常道文化小编,让我们一起唤醒觉性、明达自心、回归本真、绽放自性吧。

更多情感音频

请关注喜马拉雅「常道文化空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