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制的缺点(实施等第制评价众说纷纭)

从3年前在一二年级试点“等第制”开始,家长们一直在讨论好与不好,也提出过很多的质疑,细细看来,家长们的质疑也不无道理。

·首先,不同于“百分制”的直观,“等第制”评价的界限过于模糊,让家长很难了解到孩子真正的学习状态;

·其次,在“等第制”评价体系中,让老师掌握了更多的“打分权”,过多的人为因素也就为“暗箱操作”留下了更多的空间,难以确保公平;

·更重要的是,这“等第制”评价仅限于小学,哪怕过了小升初,上了初中依然要面临“百分制”,依然要面临残酷的中考,将来尤其躲不过以分数论成败的高考。

“等第制”有助于改变男孩女孩的“失衡”现象吗?

第三方专业机构2015年对上海16余万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对学生采用“等第评价”并进行更多鼓励和表扬,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睡眠时间越充足,学生的学习状态就越好。基于科学分析和有效实践,“等第制”从小学低年级延伸至小学全学段,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些年,教育家于漪一直鼎力支持小学全面推行“等第制”评价,她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实施“等第制”不仅能向全社会传递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导向,而且可以“解放”一大批男孩子。研究表明,男孩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总体落后于女孩。小学时,男孩学业成绩落后于女孩司空见惯。相比于“百分制”,“等第制”有助于改变男孩女孩的“失衡”现象。

等级制的缺点(实施等第制评价众说纷纭)(1)

“等第制”评价是“换汤不换药”吗?

也许有人认为,“等第制”评价是“换汤不换药”。这就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上海的“等第制”评价并非简单地把百分制折算成等第,而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三个维度进行分项等第评价,而不再是单一的分数维度。

并且,传统的分数折算等第,通常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得到A或优秀,而上海的小学推行的等第制评价,只要达到课程标准,每一个孩子都可能得到A,每个孩子都会发现自己的优秀。

譬如,一些学生汉语拼音比较薄弱,但在语文阅读理解、语言积累等方面有擅长,在分项式“等第 评语”的评价模式下,更容易发现学生在某一学科中的长处和不足,这远非一个冷冰冰的分数所能涵盖。

特别要强调的是,“等第制”评价的横坐标是课程标准,纵坐标是孩子的昨天与今天,更加强调孩子的个性特长与成长变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