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的三个奇迹(奇哉坎儿井与长城)

坎儿井的三个奇迹(奇哉坎儿井与长城)(1)

汽车在大戈壁滩上疾驰,映入眼帘的除了黑色便是褐色。那些拳头大小的石头铺天盖地,似乎永远没有尽头,不由人无奈地叹一声:单调!

突然,远远地现出一片绿洲,郁郁葱葱,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前边就是吐鲁番城!”东道主《乌鲁木齐晚报》的同行们的提示使大家顿时瞪大了眼睛,努力向前张望。“那是什么?”有人指着一排排坐落有序的圆土包问道。东道主告诉大家那是坎儿井的竖井口。

坎儿井,这举世闻名的奇观近在咫尺,谁肯放过一开眼界的良机?汽车停下来,大家争先恐后跑过去,一路的旅途疲倦被丢得无影无踪。

趴在井口,一阵习习凉风吹来。向下望去,深约二三十米不见底。侧耳倾听,似有泉水淙淙流淌。主人向我们介绍,坎儿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吐鲁番的当地气候、水文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水道工程。原来吐鲁番气候极端干热,素有“火洲’、“风库”之称。天山雪山融水不等流过这里就渗透到沙砾层中或蒸发掉了。这给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困难。

坎儿井的三个奇迹(奇哉坎儿井与长城)(2)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与大自然长期斗争中,聪明的新疆各族人民发挥出非凡的智慧,创造出坎儿井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古代称作“井渠”。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据说在新疆共有坎儿井水道1600条,分布在天山两侧,其中以吐鲁番最多最集中,数量近千条,总长约5000公里。有人将其与长城、大运河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坎儿井是怎样结构的呢?为了防止风沙淤积水渠,不使水分蒸发,坎儿井引来的天山雪水全在地下流淌,当年挖通这些“地道”不知有多艰难呢!水流一段距离,垂直打一竖井,用途是通风和便于挖掘时把土运出,还可供修理人员上下使用。由于地下水与地面坡度落差都很大,水流到一定距离便会与地面上的明渠汇合,用起来十分方便。坎儿井水因是天山雪水,水温极低,本不利灌溉农作物,这时吐鲁番的炎热倒成了优点,水一进明渠,水温迅速上升。这真是变弊为利了。

坎儿井的三个奇迹(奇哉坎儿井与长城)(3)

吐鲁番的坎儿井源于何朝何代,说法不一,有的说起源于2000多年前汉代的“井渠法”,有的说从古波斯传过来的,还有的说是当地人民自己发明创造的。我想,借鉴或许有之,但主要的是结合了当地实际情况加以创造。不然,为何坎儿井只有在吐鲁番才能应用,并从古至今一直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呢?

当我们离开坎儿井时,每个人似乎都有一点遗憾:如果能到井下看看该有多好!主人笑着说,旅游部门正准备开辟几处坎儿井观光点。到那时游客就可以乘辘轳下去,沿地下渠道潜行,然后从出水口走上地面。

这打算太诱人。为了亲自走下坎儿井去领略其中的神奇与伟大,我盼望再去吐鲁番!

坎儿井的三个奇迹(奇哉坎儿井与长城)(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