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大全含释义(精辟典故成语之乡)

(接上期)“老当益壮”、“马革裹尸”彰显英雄气概“老当益壮”、“马革裹尸”语出《后汉书· 马援传》: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嚣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十一年夏,玺书拜援陇西太守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宾客故人,日满其门,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大全含释义?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大全含释义(精辟典故成语之乡)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大全含释义

(接上期)

“老当益壮”、“马革裹尸”彰显英雄气概“老当益壮”、“马革裹尸”语出《后汉书· 马援传》: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嚣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十一年夏,玺书拜援陇西太守。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宾客故人,日满其门。

二十年秋,振旅还京师。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辞源》也记载为:【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 年。东汉扶风茂陵人。字文渊。新莽末为新成大尹,后依附隗嚣,复归刘秀(汉光武)。隗嚣叛据陇西,援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因以破嚣。建武十一年任陇西太守,建武十七年任伏波将军,南征,立铜柱以表功。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又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卒于军。后汉书有传。《辞源》并注解:【马革裹尸】谓战死沙场。后汉书二四马援传:“(援曰)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援病死山中,应了“马革裹尸”的誓言。

这里面两个成语的故事来源于东汉初的名将马援,马援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 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孟翼听了很尴尬,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 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

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孟翼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地说道:“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建武二十四年,武陵的少数民族首领相单程率众发动叛乱,光武帝派兵去征讨,结果全军覆没,急需再有人率军前往。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见没有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说:“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见他精神矍铄,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夸他“老当益壮”,便批准了他的请求。于是,62 岁的马援又领兵远征武陵、五溪蛮夷。建武二十五年(49 年)三月,马援受阻于湖南沅陵县壶头山。因壶头山旁沅江水急,船难溯行,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马援亦病死於军中,应了他当年“马革裹尸”的誓言。

据《辞源》载:“【壶头】山名,在今湖南沅陵县东。相传山头同东海方壶山相似因名壶头山。东汉马援南征,曾驻军于此。”这便是成语“老当益壮”、“马革裹尸”典出地,见证了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 年),马援慨然请命征剿相单程起义,后马援与相单程决战于沅陵壶头山。

壶头山位于沅陵县东北清浪乡高坪水田村内,海拔316.1 米,约0.4 平方公里,因山峰奇异,形似壶头而得名。“壶头夜月”为沅陵县八景之一,遐迩皆知。

东汉建武二十四年,伏波将军马援兵在此,因山高滩险,道路崎岖,大军困于山下,当时天气炎热,士卒多病死,马援令部下凿石为室以避暑,相传共建四十八室,现发现一室,门支石柱下,内可容二席,壁上绘有人物花草,不知何人所为,当地群众称为生基坟,后人有“壶头夜月映丹心”诗句,歌颂马援对汉室的忠心。

如今,壶头山景区还遗留着马援庙(伏波庙)、塑马援像、古战场、避暑洞、点将台、古井等汉代遗风。

而在壶头山产生的两个成语“老当益壮”,是形容年纪虽大但志气豪壮,多用来赞扬老年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马革裹尸”,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形容军人战死沙场,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

这两个成语,都彰显了马援无惧无畏报效朝廷的英雄气概,也给后世壮士留下了报效祖国的豪言壮语。明张家玉《军中夜感》:“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宋代苏轼《赠李兕彦威秀才》:“誓将马革裹尸还,肯学班超苦儿女。”宋代陆游《陇头水》:“男儿坠地志四方,裹革马尸固其常。”现代毛泽东则慷慨激昂:“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向显桃 孙明汉)

(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