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在太空有什么生活特点(宇航员在太空生活)

这位美国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上度过了11个月,成功“减龄”13毫秒。在此次访谈中,他探讨了太空行走、身体恢复以及将同卵双胞胎之一送入太空的科学价值。

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凯利(Scott Kelly)现年53岁,驾驶过四艘宇宙飞船。在国际空间站连续服役11个月之后,他于去年退役。在国际空间站的日子里,他绕地球5440圈,进行了三次太空行走。

他和同卵双胞胎哥哥、同为宇航员的马克·凯利(Mark Kelly)共同参与了一项研究,研究的焦点为太空飞行对基因的影响。由于马克在地面上,斯科特在太空中,他俩构成了完美的对照,不过,这并非斯科特被选中参与太空任务的原因。他新近出版了回忆录《忍耐:太空一年,探索一生》(Endurance: A Year in Space, a Lifetime of Discovery)。

宇航员在太空有什么生活特点(宇航员在太空生活)(1)

2015年7月12日,凯利在国际空间站的自拍。

太空行走是什么感觉?

挺疯狂的。希望读者读到那部分的时候,能有身临其境之感。我觉得乐趣分两种,一种是经历当时比较好玩,比如坐过山车。另一种是完成后才比较好玩。太空行走属于第二种。

在你之前参与的一项任务中,一位俄罗斯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期间安全绳不慎脱落。要不是碰巧撞被一根天线弹回去,他会面临怎样的后果?

坦白说,那他肯定就没命了——要么死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要么死于氧气耗尽。第一次进行太空行走时,我努力让自己不去考虑这种可能。

凭借现有技术,抵达太阳系外最类似地球的行星需要8万年。

在你的第一次太空行走中,最考验人的是哪些方面?

也许是时间之长。在太空行走开始之前,得花数周时间准备、学习。连续12个小时都得穿着极其复杂的太空服——提前好几个小时就要穿上,外加太空行走的8个小时。这些太空服非常管用,但也很僵硬、笨重。我始终没弄明白,太空行走为何叫太空行走——其实是四处攀爬,每分每秒都在工作、修理。那跟漫步差远了。

太空行走持续了好几个小时。其间你有没有感到焦虑?

没有特别焦虑。在海军服役时,我就养成了一事归一事的能力。一次太空行走涉及到无数琐碎的任务——八小时几乎都不够用。所以,我完全专注于眼前:我的手套,以及眼前空间站的部件。地球就在一旁升起,但我几乎都没有扭头看上一眼。

载人火星飞船是势在必行的吗?

势在必行我不敢说。我认为它会发生。而势在必行意味着必须发生。在我看来,地球固然存在气候变化和污染等诸多问题,但比火星还是要靠谱得多。火星没有大气层,没有氧气,据我们所知,也没有生命形式。凭借现有技术,抵达太阳系外最类似地球的行星需要8万年。无论登上那艘宇宙飞船的是谁,届时,他们的后代也是不同物种了。

你说,是汤姆·沃尔夫(Tom Wolfe)的《真材实料》(The Right Stuff)一书激励了你,让你想成为一名飞行员,进而当上了宇航员。那么,是什么激励了你的哥哥?

宇航员在太空有什么生活特点(宇航员在太空生活)(2)

斯科特的哥哥 马克·凯利(Mark Kelly)

坦白说,这你得问他。他很早就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他走的是传统路线,先成为飞行员,继而是宇航员。也许他不需要像我这样,在沃尔夫的书中得到激励。但我想,他应该也和我一样,受到了家庭的熏陶。我们的祖父是商船船员和消防船船长,母亲费尽千辛万苦加入地方警察部队。这些都激励我们尝试最难的事情。

你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吗?

没什么竞争。不过严格来讲,他的确试了两次才进NASA——第一次申请被拒了。有时候,我会拿这个打趣。

如果你可以重历宇航员生涯中的某一刻,你希望是哪一刻?

历经一年之后重返地球,联盟号飞船开舱时,那迎面而来的气息。再没有比这更美好的感受了。

翻译:雁行

来源:The Guardian

造就:剧院式的线下演讲平台,发现最有创造力的思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