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降雨出梅(暴雨来袭杭州要入梅了)

端午假期的雨一天比一天强!

预计未来七天(4-10日)杭州市天气先雨后晴,端午假期有明显降雨过程,并可伴有短时暴雨、6~8级雷雨大风等对流性天气,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一天比一天大。气温略有起伏,最高气温6日31℃,最低气温20℃左右。

杭州主城区预计今天夜里会迎来阵雨或雷雨的天气。今天的暖湿气流只是小试牛刀而已,明天暖湿气流继续发威,全市有中阵雨或雷雨局部大雨到暴雨。

后天北方冷空气和暖湿气流交汇,杭州地区白天阴有中到大阵雨或雷雨局部暴雨,后天夜里雨止转阴到多云。

6-10日杭州天气较好,可能连晴5天,暖湿气流退到海上,对杭州没有影响,杭州上空盛行北方过来的凉爽干燥的西北、偏北气流,以多云天气为主,阳光不错,气温也不高,人体感觉有点晒,不会有潮湿闷热感了。

杭州有没有入梅?

昨天,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已于5月29日同时入梅,分别较常年偏早11天和16天,今年梅雨将呈现鲜明的“非典型”特点。由于5月以来江淮流域降水量持续偏少,只出现4个雨日,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地还出现特旱,因此江淮区梅雨尚未开始。

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已经入梅,杭州近期连续阴雨,体感潮湿闷热,完全是梅雨的感觉啊,那杭州到底有没有入梅?

杭州降雨出梅(暴雨来袭杭州要入梅了)(1)

首先肯定的是,杭州目前还没有入梅!

杭州是否入梅出梅以浙江省为单位统一发布,目前没有正式官宣,就是杭州还没有入梅。虽然没有正式入梅,但杭州的某些指标和特征符合了梅雨的条件。

比如,近期杭州的平均气温,平均水汽压,潮湿闷热的感觉,另外连续的阴雨天数,从28日开始,杭州连续五天有降雨,其中29日还出现了今年的第三次暴雨天气过程,这几样都是典型的梅雨天气特征。

为什么国家气候中心定在29日入梅,而不是28日呢?

老一辈的气象工作者对于杭州梅雨的事后认定,有时候会把梅雨期中连续阴雨的第一个暴雨作为入梅日,最后一个暴雨结束作为出梅日。简单来说,典型的梅雨就是暴雨入梅,暴雨出梅,中间不能连续5天不下雨,所以国家气候中心定在29日江南入梅,而不是连阴雨的第一天(28日)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另外宣布入梅是昨天发布,相当于是事后认定,这样也是比较科学的做法。

“梅雨”按照不同的地区被分为了三个梅雨,分别是“江南梅雨”、“长江中下游梅雨”和“江淮梅雨”。其实这三个梅雨是同一个梅雨,只是入梅时间有先有后,入梅时间有差异造成的。过去不少年份,不同的省份宣布入梅时间几乎都有差别。硬生生的把梅雨按地区分为三个梅雨,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既然是同一个梅雨,导致梅雨产生原因也应该是一样的。是否入梅了,不仅要考虑前面所说的连续阴雨天数,气温、潮湿闷热的感觉等一系列梅雨特征,更重要的是大的天气形势需要符合梅雨天气形势特征。

梅雨到来的时候,往往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一条南北摆动的强降雨带,也称为梅雨带。影响梅雨带最重要两大天气系统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北方高纬度地区的阻塞高压。特别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至关重要,它通常在六月上中旬会增强而且较为稳定,在副热带高压的外围,建立起一条水汽输送走廊,为我国南方输送大量的水汽源。没有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就没有南方地区的梅雨,夏天的大量水汽更到不了遥远的北方。

近期我国南方降雨日数比较多,但总体来说降雨强度有限,因为副热带高压带来的暖湿气流还属于小打小闹,衡量它的所处具体位置的“副高脊线”目前还没有达到梅雨来临时该处于的位置。北方冷空气的阻塞高压天气形势也没有形成,所以副热带高压和北方冷空气两者都没有就位的情况下,目前的连阴雨天气形势,无法维持很久,杭州6-10日还可能出现连续5天的连晴天气。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6月上旬至中旬前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逐渐南落,江南区梅雨仍将持续,长江中下游区梅雨逐渐减弱;6月中旬后期至下旬,副高再次北抬,梅雨带也将逐渐北移,长江中下游区梅雨再次增多,江淮区降水也将逐渐增多。预计江淮区在6月中旬后期至下旬可能达到入梅标准,杭州通常也会入梅了。

天气趋势预报

4日(周六):阴有中阵雨或雷雨,23~30℃,东南风3-4级;

5日(周日):白天阴有中到大阵雨或雷雨局部暴雨,夜里雨止转阴到多云,24~27℃,微风;

6日(周一):阴到多云,22~31℃,微风;

7日(周二):多云,22~30℃,北风3~4级;

8日(周三):多云,20~27℃,微风;

9日(周四):多云,19~27℃,东风3~4级;

10日(周五):多云到阴,19~29℃,东风3~4级。

(杭州市气象台6月3日15时发布)

来源:杭州天气( hzqxwx)

来源: 杭州交通9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