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期跟谁一起就会像谁吗 孩子跟谁睡就是谁的孩子

孩子长期跟谁一起就会像谁吗 孩子跟谁睡就是谁的孩子(1)

孩子长期跟谁一起就会像谁吗 孩子跟谁睡就是谁的孩子(2)

作家小巫说:“孩子和谁睡,就是谁的孩子。”

这话不假。

我从小和姑姑睡,和她感情最好,有心里话都和她说。

我妈常说我投错胎,应该钻到姑姑肚子里才对。

我从没反驳过,在我心里,我最亲姑姑。

小时候,父母忙着工作,奶奶照顾弟弟,就姑姑带我睡觉,我怕黑,姑姑总把我抱在怀里讲故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发,唱着“小宝贝快快睡”把我哄睡。

从小到大,我被同学欺负,被老师表扬,所有的小秘密,都在睡前的时光里,一点一滴的和姑姑分享,在那些身体接触,心灵沟通的黑夜里,我们的感情早已超越母女。

本该妈妈给我的温暖和关爱,姑姑全部都给我了。

本该母女之间的亲昵,我也全盘回报给了姑姑。

孩子长期跟谁一起就会像谁吗 孩子跟谁睡就是谁的孩子(3)

孩子长期跟谁一起就会像谁吗 孩子跟谁睡就是谁的孩子(4)

孩子和谁睡,就和谁亲,是有科学依据的。

19世纪,精神分析学家勒内施皮茨,跟踪拍摄过一群没有妈妈照顾的婴儿,为期一年,得出结论:婴儿对妈妈的依恋关系是会消失或转移的,同时,错过的依恋关系是不可逆转的。

一群婴儿由妈妈照顾三个月后,由育婴园的护士照顾。这些孩子普遍发生了变化,不是反应迟钝,就是情绪低落,施皮茨认为,护士照顾婴儿是在履行职责,因此未能和婴儿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这时候,依恋关系是消失的。

另一群婴儿,则在妈妈离开后,由家庭的其他养育者,比如爷爷奶奶照顾,这些照顾者,对孩子充满爱,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那么,这些孩子会把对妈妈的依恋关系转移到养育者身上。

这个结论,和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是一致的。

儿童心理学表示,婴儿人际交往关系发展的顺序是:亲子关系—玩伴关系—群体关系。

1岁前,是亲子关系发展的关键期。

这个阶段,妈妈通过身体接触,情感交流,对孩子的及时回应来建立依恋关系;如果,妈妈的角色被其他养育者代替,孩子的情感依恋自然全盘转移到其他养育者身上。

孩子长期跟谁一起就会像谁吗 孩子跟谁睡就是谁的孩子(5)

1岁以后,孩子开始建立玩伴关系,就算孩子对亲子关系还有渴求,但因为1岁前妈妈爱意的缺失,1岁以后母子母女发展的关系也只能是玩伴关系,很难弥补回亲子关系。

安安妈是个职场女强人,孩子三个月大就回归职场,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是奶奶照顾。

后来,她也觉得亏欠孩子,一有空就带孩子玩耍,孩子慢慢也和她亲近起来,但她疑惑的是,孩子白天和她在一起都很开心,但一到睡觉,一定要找奶奶。

这种情况,就是错过了1岁前的亲子关系建立期。

在安安最需要依恋的时候,是奶奶满足了他的需求,奶奶也比妈妈具备了更多安全感的给予。换句话说,孩子最愿意亲近的人,是和自己连接了依恋关系的照顾者。

和谁睡,孩子就愿意和谁亲。

孩子长期跟谁一起就会像谁吗 孩子跟谁睡就是谁的孩子(6)

孩子长期跟谁一起就会像谁吗 孩子跟谁睡就是谁的孩子(7)

和父母不亲密的孩子,伤害的并不只是依恋关系。

对孩子来说,1岁前未被父母满足依恋关系,会导致内心安全感的缺乏,这种缺乏会伴随孩子一生。

演员章龄之,曾参加一场心理游戏。

心理老师让她在“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好友”中依次划掉一个人,最后人生只能留下一人,她毫不犹豫的先划掉了爸爸妈妈,然后划掉好友,最后万般不舍划掉外公。

她很认真地说:“如果只能留下一个人,我要我外婆,我很爱她。”

章龄之的父母,在她一出生就去了日本,龄之跟着外公外婆长大。

成人后的龄之,和父母的关系非常寡淡,就连结婚也没经过父母同意。

龄之向心理老师坦诚:“我心里有很多缺失,每次有什么事,我一定要去外婆家,和她一起午睡,躺在她边上睡一场,就像自己充电了一样。”

《为何家会伤人》中写道:“如果在3岁之前,妈妈和孩子分离超过两周,那么孩子的被抛弃创伤将是不可逆的,孩子越小,心理就越脆弱,受到的伤害就越难以弥补。”

没有和父母建立依恋关系的孩子,和代替养育者关系再亲,心里也总有一块缺失的角落。

孩子长期跟谁一起就会像谁吗 孩子跟谁睡就是谁的孩子(8)

孩子长期跟谁一起就会像谁吗 孩子跟谁睡就是谁的孩子(9)

不少父母对隔代养育有误区,有一种是:既然有长辈带孩子,就全权把孩子交给长辈。

邻居家的奶奶提起这事,就很惆怅。

她家儿子儿媳忙,孙子和奶奶亲,也不愿意和爸爸妈妈睡,奶奶看在眼里愁在心里,自己迟早是要回老家的,孙子和父母生分,以后可怎么办。

于是,但凡子女在家,她都把时间留给儿子一家。

有一晚,她特意等过了孙子睡觉时间才回家,一开门差点气死过去。

儿媳坐在客厅玩手机,孙子在房间玩玩具,儿子在床上呼噜震天。

一看见奶奶,小孙子赶紧伸手要抱,揉着眼睛要奶奶带去睡觉。

我们总爱说爱孩子,愿意为孩子付出生命。

其实,爱没那么沉重,就比如陪睡,谁全心全意给他讲个故事,睡前给他一个甜甜的吻,一个暖暖的拥抱,孩子能踏实感受到的,就是爱。

长辈再细致,也终究比不上爸妈给与子女的爱。

另外一种误区是:孩子和长辈亲,我要把孩子抢回来。

亲子节目《请教请教》曾探讨过一期“隔代教育的焦虑”,有位妈妈,她家孩子和奶奶特别亲,她向专家请教,怎么样把孩子的爱抢回来?

亲子教育专家许玉乾认为,这种想法非常错误:

“孩子和奶奶亲,说明奶奶爱孩子,孩子也爱奶奶,并不存在争夺爱的问题,而应该反思,为什么孩子和你不亲?应该怎么做把关系弥补回来?当你和孩子的关系好了,孩子爱你,也爱奶奶,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好的事。”

与其纠结孩子和谁睡,就和谁亲;不如把心思放在让孩子愿意主动和你睡,愿意和你亲上。

孩子长期跟谁一起就会像谁吗 孩子跟谁睡就是谁的孩子(10)

孩子长期跟谁一起就会像谁吗 孩子跟谁睡就是谁的孩子(11)

龙应台说:“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期限的,然而,食物过期可以再买,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孩子是投奔父母而来,而不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障自己能亲自养育孩子。

当然,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压力,请长辈协助养育也很锦上添花,但一定要尽力做到,孩子和长辈亲,也和父母亲,更愿意和父母睡。

“爸爸”和“妈妈”,是世界上最有爱的称呼,也是最应该承担责任的称谓。

当孩子深情呼唤你时,至少把入睡时光留给孩子。

在孩子三岁,尤其一岁前,尽可能多的陪孩子睡,温柔的把他入怀,为他哼唱歌谣,陪着他咿咿呀呀,在他夜醒时及时给予回应。

如果实在做不到,那么至少,赶在孩子睡前回家,花几分钟做到两点:

多做亲密动作:甜甜的吻,暖暖的拥抱,充满爱意的抚摸......

多说甜蜜话:我最独一无二的宝贝,晚安......

对孩子来说,兴奋或疲惫的一天结束,在睡前带着父母深沉的爱意进入梦乡,月光下,妈妈温暖的怀抱,会是孩子一生甜蜜的记忆。

愿所有孩子都能和父母睡,和父母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