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感冒发烧(一起来认识感冒发热)

小心感冒发烧(一起来认识感冒发热)(1)

大家都知道,着凉感冒后人体会发烧,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人体为什么会发烧?为什么说发烧是人体启动的自救功能?那么今天我就来讲讲这些问题,

咱们中医将发烧: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外感中占比70%的:着凉受寒后的发烧,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人体着凉伤寒后为什么会发烧,通常是因为生活起居不慎,寒气进入了人的体表,这就相当于,家里门没关好,不小心把坏人放了进来,当主人发现有坏人进到客厅里了,第一反应当然是要想办法把坏人赶出家门外,而不会任由坏人进入我们家里面藏有贵重物品的卧室,那么体表进入了寒气这个坏人,为什么是通过发烧的形式来把寒气逼出体外呢?因为我们的身体本能的就知道:用“热”能祛除“寒”,这是最简单的物理原理。我们的身体是充满智慧的,它会自救,自救的方式就是“发烧”,烧的越高说明你中的寒气越多,只有发烧的量高过入侵的“寒气”,就能把"寒气"赶跑了。为了便于短时间内积蓄更多的热量,形成更高的温度,我们聪明的身体就会把平时用于散热的毛孔全部关闭(所以发烧的时候就无汗)!体温就迅速升高了,当升高到能驱除“寒气”的温度,毛孔就会打开,通过出汗就把寒气排出去了,温度也就会马上降下来了,病也就好了。由此可见:发烧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人体自救的本能。所以正确的治疗伤寒感冒就应该,用药物帮助身体,提高发热驱邪的力度,然后再帮忙打开毛孔,只要发热的量超过了寒气的量,必然就会汗出而愈。这也就是我前一期说的,为什么体质还不错的人,半天就能痊愈的原因。发个汗一两个小时足矣完成,哪里需要几天呢?发出去就痊愈了嘛,而当下治疗感冒发烧用的却不是这个原理,他们简单就想着热者寒之,于是一见发烧就用寒凉的中药:比如常见的就是:用金银花,连翘,黄芩组成的双黄连口服液或注射液去压制发烧,或者用冰袋冷敷,或用酒精擦拭身体散热,要么西医更多更普遍的就是:用冰冷的加了抗生素、激素的液体吊瓶直接输入本来已受寒的体内,使身体寒上加寒。抗生素的功能本来是消灭细菌的,但是其同时又会消弱免疫力,也就是消耗人体的阳气,阳气被消耗了,阳气不足以启动发烧抗邪的能力,体温自然就会下降,因而误打误撞也有了“退烧”的效果。后来干脆就把抗生素当成了万能药使了。

上面讲的这些常用的退烧方法,其实就是跟我们身体的本能对着干!身体要发热,以阻击入侵的“寒气”,却没想到,医生不但没有帮助身体本能,反而大大加强了“敌人”的势力,增加更多的“寒气”,怎奈身体对主人是那么的忠诚,吃了败仗“降温了!”,退回去,但随着饮食休息,阳气得到了恢复,于是又组织更大的一次进攻(“温度又升高了!”)。可是,医生又再一次助纣为虐!于是,身体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发动保卫战,直至身体终于垮了,再没有多余的能量来战斗了。

于是身体彻底的不烧了,医生告诉你,你的感冒好了,不烧了就真的好了吗?非也,你们看整个治疗,寒邪有没有被排除体外?很显然没有,不但没有,寒气的量越来越多,因为人的阳气被寒气打败了,以至于烧退后,人体根本没有精神,输液后的孩子“手足冰冷,呼吸缓慢,比平时安静,喜欢呆坐,眼神呆滞,食欲不振,爱流口水,甚至开始会尿床,喝一点水就要上厕所,鼻梁青筋,眼下浮肿,白眼珠发蓝,理解和学习能力下降。”经常带孩子输液的母亲对这些症状应该不会陌生。

所以这些常规的退烧方式,只是一味的在退烧,并没有去治造成感冒寒气的本质,由于反复退烧下来,人体的阳气被消灭的就差不多了,本来感冒病邪刚开始只在体表肌肤,但随着没有了阳气的抵抗,寒邪一路长驱直入,往体内五脏六腑侵入,这时候,误治的变证就出现了:

我们常见的咳嗽、鼻炎、哮喘就是因错误的退烧方式,把寒邪引入了肺,造成肺气郁闭、肺功能失调导致的;

如果寒邪深入下焦,从肺入肝,潜伏不发,从此不再发烧咳嗽,寒邪潜伏日久就会发展为肝炎、肝硬化、肝癌。

另外若是把寒邪引入了手少阴心经就会出现病毒性心肌炎、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感冒会引发心肌炎的原因。

最可怕的就是:寒邪被引入人体最深层次的足少阴肾经,就有可能发展成急性肾炎,如果继续用抗生素和激素治疗,人的肾阳进一步被摧毁,急性肾炎变慢性,接着就是肾病综合征、尿毒症、股骨头坏死等大病。

如果患者先天元气不足,在足少阴肾这个层面,再误用了激素等寒凉药物,寒邪就会直接被引入骨髓,而发生血小板减少、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种种血液病。

由此可见感冒采用错误的退烧方法才是导致我们许多大病慢性病的原因。这一篇文章值得每一个人了解知晓,希望大家慎重的对待感冒发烧的正确治疗。

温馨提示:小感冒会引起大疾病,一定要慎重对待感冒发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