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学生厌学背后的真正原因(以往学界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

1.教师个人的教学素质不高、水平太低、教学经验不足?,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发现学生厌学背后的真正原因?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发现学生厌学背后的真正原因(以往学界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

发现学生厌学背后的真正原因

1.教师个人的教学素质不高、水平太低、教学经验不足?

有人说,学生之所以产生厌学心理,是由于个别教师的个人教学素质不高?教师的教育手段不妥当?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过程枯燥不活泼?课堂训练不到位?……毋庸讳言,这些都是原因之一。

比如,对于我们穷乡僻壤来说,优秀教师的数量相对来说肯定较少,整体水平相对较差,教出来的学生的总体水平肯定比不过发达地区。令我疑惑的是,像京沪广这样的大城市,他们的整体师资水平高,他们的教学条件比较好,家长整体层次高,对孩子辅导很重视,但是,他们不也大量出现厌学的学生吗?

由此看来,教师的因素是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之一,但绝对不是根源。

另外,有人指责老师们为了赶进度,应付考试,致使教学进度加快,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进行“疲劳战术”。但问题是,老师们为何要赶进度?本应该40课时完成的教材,他20个课时就完成了,另外的20课时光和学生轻松互动即可?他着急上火的干嘛呢?实际情况是,在现有的教材体系与教材难度下,教材难度已经超越了学生实际水平的现行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绝大多数的文化课教师刚刚能够勉强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今天文化课教师承担的教学压力很大,时间紧,任务重,不赶进度,怎么办?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我敢说,指责老师们为了赶进度,应付考试,致使教学进度加快,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进行“疲劳战术”的专家,一看就知道不是教学一线的,或者仅仅一个是不接地气、人云亦云、闭门造车,为论文而论文者而已。

不容否认:与其他平行科目的任课教师相比较,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个别科目的老师背负的责任特别大、担子特别重。比起那些所谓的副科教师来,英语与数理化这些科目的教师面临家长对他们在教学水平方面的质疑更多。而英语教师压力更甚。

有时我也暗暗怀疑:真有那么凑巧?绝大多数优秀的人才恰巧都成为了其他副科的任课教师?而又是一个巧合:绝大多数水平不怎么好的教师又恰巧都教英语等这些科目?

结论很明显不是。事实上,一旦知识超越了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你对学生关爱也吧,尊重也好,亲近也好,接受不了,还是接受不了,他们中总会有一部分人免不了“被迫厌学”的命运。

2.学生个人的理解水平有限、意志不坚定、方法不对头?

有人认为,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学生自身对学习失去了推动力。试问:如果该学生每次都能够得到高分,他还会失去学习的推动力吗?从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茫然的眼神可以看出,他们是一塌糊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些知识对优生来说尚且有一定难度,更何况是中等生和后进生。那些过难、过多的知识点影响了那部分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渐渐造成学习落后、知识脱节的现象。

结论很明显,那就是一旦教材的知识水平超越了绝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那部分学生的个人理解水平再高、学习意志再坚强、学习方法再好,但是,他们永远摆脱不了“早晚会落后、早晚会自卑、早晚会厌学”的命运。

不要再指责学生了!若从一个班来说,如果有一两个后进生、偏科生、厌学生、甚至问题生,可以说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后进生、偏科生、厌学生、甚至问题生超过20%了,你还能说是学生的原因吗?一线城市的学生厌学呢?全国性的学生厌学呢?

若教师苦口婆心地劝说了也无济于事,恰恰证明教材的难度、枯燥度已经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有人主张课外时间要积极复习、下功夫补课。仔细想想,如果要求绝大多数的学生必须依靠课下加班补课才能够消化正常的知识,那么,这个论断本身已经承认、已经说明教材超越了学生的实际水平。

关于主动性问题,大家都知道“摁着牛头吃草”肯定不行,话又说回来,鲜嫩可口的草,还用你来按牛头吗?

还有人主张,要积极补习。但问题是何时补习?白天课程满满当当的,晚上作业成堆,今天的任务都解决不好,哪里还有精力兼顾以前的知识?

课题组还是那个观点: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与现有难度下,厌学生要想轻松跟上大部队的学习步伐,比登天还难。英语一旦放弃,就现有的教材要求,很难补上。

课题组的老师都是最接地气的一线教师,是现实中的人,当然,课题组不讳言,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我们还是会违心的“骗”学生:“只要努力,一定能够跟得上!”

3.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不对、社会压力过大?

以英语为例说明。在我国提出改革开放的国策之后,在英语学习方面出现了盲目冒进的倾向,一些人事主管部门头脑发热,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上,设置层层英语考试的关卡。在这个大背景下,掀起了全民学习英语的高潮。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所有家长的心愿。毕竟,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输不起,真的输不起。许多家长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心愿寄托到孩子的身上,过重的学习压力与心理压力的确是孩子厌学的导火索之一。

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也是厌学的因素之一,其主要表现为:

一方面,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如此一来,导致自己的孩子缺乏责任心与自制力,上课自由散漫,独立性较差,很容易地把不良的生活习惯带到学习中来,久而久之,学习自然跟不上了,越是跟不上,越是不愿学习,形成了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要求过严或态度粗暴。的确,对孩子严格要求固然重要,但过分严格,特别是用粗暴的手段对待孩子,非但达不到要求,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还有一点,父母感情不和,学生缺少家庭的温暖与亲情。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和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的心情会舒畅、精神会振奋,很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同时往往也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

许多资料都表明,“问题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子女”的概率要大大超出正常的家庭,同样,产生厌学情绪的孩子也较多地出现在“问题家庭”中。

在我看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绝大多数家长的正常反应。家长的出发点应该都是好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学生家庭的局外人,我们没有资格、没有权力去妄自指责家长应该做什么或者不应该做什么。

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了:假设某一家长正在激烈的闹着离婚的持久战,而我们的学生也处于厌学的边缘。怎么办?我们处理问题的落脚点是从家长入手,还是从学生入手?

4.成就动机理论和“失败思维定势”

事实表明,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情感和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成就动机,造成学习兴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英语学习难度加大与考试成绩的持续不良这两个相关因素。学生的兴趣是在乏味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减退的。

用实验结论考证学生厌学,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厌学根源于“失败思维定势”。客观事实表明:厌学不只存在于弱势学生身上,也存在于优势学生身上,只是在弱势学生表现得比较明显一些。

5.我对以往学界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的分析与结论

诸多专家已经从各个角度对厌学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首先,我必须承认,各位专家得出的结论,的的确确都是厌学的因素或原因之一。但是,为什么人人都不愿看到的厌学现象还是愈演愈烈?为什么人人都不愿看到的厌学群体还是越来越多?为什么人人都不愿看到的问题学生还是越来越坏?——答案很明显,他们都没有把握住根除学生厌学现象的根源。

所谓的根源,应当是在所有的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那个因素或原因。

我们可以用逆向推论的方式去推论:如果这个因素或原因解决好了,其余的因素或原因都能够迎刃而解了,则说明此因素或原因就是事情发生的根源。反之,即使某个因素或原因解决了,其余的障碍仍然存在,也就是说,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此时,它绝对不会是事情发生的根源。

试想,作为影响因素中的教师、学生或家长,就算有一个因素有很大的改变了,但是另外的影响因素仍然存在,结果还会是那样。众人有罪皆无罪,罚不责众,不痛不痒。如何解决?降低英语教材难度,或许是唯一的根本性的解决办法。

以往学界对学生厌学现象原因的分析,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对各个环节、各个因素各打二十大板。并且,其前提都是在假定、假设教材这个最根本的因素是毫无瑕疵、适合学生水平的。在这个前提下得出的结论自然是根本错误的。

不可否认,所有专家分析的这些原因,若对于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正常发展的人来学习适合自己水平的知识来说,它们无疑起作用的。但是,对于超负荷学习仍然跟不上正常学习步伐、或许已经开始厌学的群体来说,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换句话说,教材的整体难度不降下来,是没有任何的灵丹妙药可以根除和防止厌学现象的继续发生。

以师生普遍头痛的英语为例。现在大多数专家学者撰文分析英语厌学的原因,实际上都是假定、假设现行英语教材是完美无瑕的,仅仅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没有外语环境等方面为前提去评析的,因为没有抓到“教材过难,难于消化”这个点子上,所有这种厌学现象只能愈演愈烈,绝对不会有任何的改观。领导继续在施压,老师继续在拼命,家长继续在着急,学生继续在受罪……

我的结论是,由于各种原因,教材的编写人员过高地估计了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初中英语教材为例,其中的词汇过多、艰涩难懂、句型过杂、句式杂糅、语法过乱、思维错乱、人为卖弄、枯燥无味、缺乏趣味、脱离实际,难度过大,大大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严重挫伤了现在的初中生学英语的积极性,进而出现后进生、偏科生、厌学生、问题生。别奢望还有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正常学生能够硬着头皮坚持学下去就已经不错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