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钟看懂古人的思维(这篇千古奇文跨越2000年的时空)

4分钟看懂古人的思维(这篇千古奇文跨越2000年的时空)(1)

导读:每个人都活在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当中。但是与此同时每个人的认知,也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局限,被限定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当中。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认知范围,而这个范围极限,也就意味着你人生的上限。所以自古以来,许多人都在试图努力破除所谓的认知界限。关于这一点,先秦时期的庄子,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

今天我们要聊的主题就是—庄子的秋水篇。但是由于这篇古文实在太过晦涩难懂,所以我们就换一种思维模式来理解它的内涵。

那么接下来就请大家跟着我的思维,来完成一次突破认知极限的穿越之旅。

开启穿越模式

假设你现在已经穿越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而且又正好来到了当时的宋国边境。

4分钟看懂古人的思维(这篇千古奇文跨越2000年的时空)(2)

这时候的庄子正拿着一根鱼竿坐在河边钓鱼,而你却突然从时空隧道里走了出来,原本以为庄子会大吃一惊。

但却没想到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声:你来了!

这时你也开始仔细打量庄子,看着眼前这个在几千年后颇负盛名的世外高人。你忽然觉得自己就好像是一只蝼蚁,在面对巨龙,对方的气质就如同深渊大海一样,让你感觉深不可测。

于是你非常疑惑地问庄子:

在真正遇到你之前,我觉得自己已经知晓了世界上的很多道理,懂得了很多内涵。可是为什么在看到你之后,却依然觉得自己是如此渺小,如此浅薄呢。

这时庄子也转过头来看着你,但是却并没有正面回答你的问题,而是给你讲起了一个故事:

那一年的雨季特别凶猛,中原大地上到处都在下着倾盆暴雨。雨水在大地上汇聚成许多河流,最终全部流入黄河。一眼望去茫茫无际,场面显得尤为壮观。

4分钟看懂古人的思维(这篇千古奇文跨越2000年的时空)(3)

而黄河的河神也觉得自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壮阔的景观,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河流。但是当他驾驭着奔腾的河水,深入大海之后,却惊讶地发现。大海的广阔,居然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

就算千百条自己这样的河流加在一起,也不足苍茫大海的万分之一。

于是河神就惭愧地说:

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况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浅陋,伯夷的道义微不足道,开始我还不相信。

如今我看见您的广阔无边,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而这时候海神则告诉他:

井蛙不可言海,夏虫不可语冰,而粗浅之人,则不可以与之谈论大道。

因为他们都认识不到自身的渺小和不足,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更为广阔的东西。而如今你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如此一来,也就可以跟你谈一谈道理了。

4分钟看懂古人的思维(这篇千古奇文跨越2000年的时空)(4)

现在你知道大海是天底下最大的水域,但是你却依旧不知道,跟苍茫的天地相比。即使四海之水都加起来,其实也不过如同大海中的一个蚁穴而已。

而你之前所在的中原大地,与整个天地相比,就像是粮仓中的一粒米粒,甚至连千万分之一都算不上。

那么从这样的角度来想一下,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与后来的夏商周各位天子诸侯,以及春秋时代的诸子百家。

他们所争论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发生在这一粒米上的事情而已。这样的格局是不是太微不足道了?

听着庄子把故事讲到这里,你的心中也顿时来了感慨。

于是对庄子说:

  • 井蛙不可言海,是因为受到了空间的局限。
  • 夏虫不可语冰,是因为受到了时间的局限。
  • 而粗浅之人,不能与之论道,那是因为受到了思维的局限。
  • 而这一切其实都是因为人们认知有限的缘故。

包括你刚才故事中讲的河神与海神也是一样,他们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彼此认知的差距。而且从这样的角度来说,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有认知上的局限。

4分钟看懂古人的思维(这篇千古奇文跨越2000年的时空)(5)

比如说如果我现在告诉你,在2000多年以后,人们可以乘坐着由钢铁打造的飞船,在距离地面几万米的高空中翱翔,甚至能够冲出气流的保护层,进入真正的宇宙空间。而向下也同样可以潜入数千米深的海底,探索未知的一切。

甚至能够拿着一块像镜子一样,名字叫做手机的小东西,就可以看到远在千万里之外的人,而且还能够跟对方说话。对于我说的这些东西,你能够相信吗?

然而庄子却非常从容地告诉你:我为什么不相信呢?

看着庄子意味深长的笑容,你不解地问:你为什么不怀疑呢?

庄子说:用你刚才的话说,还是认知的问题。

你之所以觉得我不会相信,无非就是因为你觉得我的认知上限,不会超越这个时代的极限。

但是你却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其实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认知上限。那只不过是人们基于自己的认知范围,自己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虚假的界限而已。

4分钟看懂古人的思维(这篇千古奇文跨越2000年的时空)(6)

比如现在我也可以反问你,如果我告诉你将来有一天,人类可以在不借助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在你所说的冰冷的宇宙空间中正常生存,那么你会相信吗?

这时你非常坚决地摇了摇头说:

那我肯定是不相信的,因为人类本身就是碳基生命体。

碳基生命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我们人类根本离不开氧气和水。

所以你刚才所说的假设,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庄子说:你看你还是摆脱不了认知的局限。

自以为知道了很多,却反被自己的认知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突破的上限。

而且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按照你这种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的话。

4分钟看懂古人的思维(这篇千古奇文跨越2000年的时空)(7)

那么你们那个时代所拥有的一切先进科技,就都不可能出现了。说着庄子又继续给你讲起了河神与海神的故事。

庄子说:

其实河神也问过海神一个类似的问题。他说自己能不能把天地当作世界上最大的失误,而把毫末当成世界上最小的事物。

但在这个时候还没等庄子的故事,继续讲下去,你却抢先说道:

当然不能啊,毫末之物虽然微小,但却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如果按照细分领域的概念来说,物质首先可以分解成分子,分子又可以分为原子,再往下还有质子、量子,甚至是夸克。

而天地也不是世界上最大的事物,你们古人所看到的天地,其实只不过是银河系的投影。

4分钟看懂古人的思维(这篇千古奇文跨越2000年的时空)(8)

而在银河系之外,还有着更为广袤的宇宙空间,直到我们那个时代,也不过才探测到了137亿光年的距离。

所以说这个世界,远比你们古人想象的还要神奇和神秘。

然而听着你的话之后,庄子却叹了口气说:

你呀还是不明白我在说什么!

虽然我不知道你说的质子夸克到底是什么东西?

但是在你的认知里,那些东西就是世界上最小的事物了吗?宇宙就是最大的存在了吗?

你觉得你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对世界的认知就已经达到人类的极限了吗?

是我也承认,我们这个时代的古人,虽然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你说的什么钢铁飞船可以飞上太空,也不相信有人能够深入大海的底部。至于你所说的手机,对他们来说更是无稽之谈。

但是除了这些大众的认知之外,总有一些人会为了各种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去不断探索

4分钟看懂古人的思维(这篇千古奇文跨越2000年的时空)(9)

因为他们从来不给自己的思维设定上限,也不会让自己的认知形成一个闭环。而是一直都在主动向外延伸,所以才能不断刷新世人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这就像你们那个时代的科学家一样,如果他把自己的认知局限在现有的科学领域之内,而不尝试向外探索的话。那你们的科技,又是怎么一步步取得重大突破的呢?

听了庄子的解答,你终于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于是连忙说道:

按照您刚才所说,其实所谓的认知上限,就是人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范围。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认知都已经形成了一个闭环,把自己给封闭在了里面。

而且很多人也都不再主动突破这个范围。这就像是一个装睡的人,你怎么叫都叫不醒他。

他根本不接受自己认知以外的东西,甚至还会极力否定超出自己认知的存在。那么对于这样的现象,又该如何破除呢?

如何破除认知的局限

你们之间的谈话进行到这里,庄子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神色。

笑着对你说道:

4分钟看懂古人的思维(这篇千古奇文跨越2000年的时空)(10)

这一下你总算是开窍了,你所说的认知局限,其实就好比一个人通过一根竹筒,去看这个世界。

而且在他的面前又恰好有一座大山,挡住了他的目光,让他看不到更为广阔的空间。那么这个时候他又该怎么做呢?

你说:那就把竹筒拿掉,然后再登上这座山,不就能够看见更为广阔的天地了吗?

庄子说:

对你说的没错,拿掉竹筒就是拿掉人们内心里的偏执,登上山顶就是让你站在世俗的层次之外。

而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所偏执的无非就是世俗中的荣辱得失,是非曲直,以及声名财利。

人们在哪个方面有所牵挂,就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局限?从而导致自己的认知形成一个闭环,不再主动向外拓展。

4分钟看懂古人的思维(这篇千古奇文跨越2000年的时空)(11)

所以真正的得道之人,不会过于在意这些世俗的概念。他们既不会刻意地对别人造成伤害,也不会怀有目的的对人进行恩惠。

  • 既不会为了财物而争夺,也不会为了名声而谦让。
  • 既不会瞧不起低贱的人,也不会尊崇高贵的人。
  • 既不推崇高尚的品格,也不指责人性的贪婪与污秽。

因为在他们的内心里,早就没有了这些界限。所以根本不会因此而计较什么,更不会让自己的内心,被这些世俗的观念所牵绊。你听了庄子的这一段话,顿时觉得有些迷糊。

于是就忍不住问他:

如果说得道之人,不在乎荣辱得失与财富名利这些世俗之物,我还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把是非羞耻,高低贵贱这些概念都能抛弃的话,那么他又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判断这个世界上的事物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不成了是非不分善恶不辩了吗?

然而让你没想到的是,庄子却告诉你:

你想要用是非善恶高低贵贱来衡量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因为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可以作为是非善恶高低贵贱的依据。

从古至今所有衡量的标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4分钟看懂古人的思维(这篇千古奇文跨越2000年的时空)(12)

比如上古时期,尧舜禹三王禅让,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而到了夏商周时代,则从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人们开始推行起了世袭制,和分封制。

那么你能说上古时期的三位圣王是错的吗?或者你又能说,夏商周三朝的开国天子是错的吗?

所以说人们所奉行的标准,往往都需要顺应一个时代的潮流和趋势。如果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能够符合时代的价值观,就会被人推崇,甚至尊为圣人。

但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违背了这个时代的价值观,那么他就会遭人唾弃,成为人们眼中的耻辱。所以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有固定的是非善恶和高低贵贱吗?一切都是相对而言罢了。

假如你非要用某种标准来衡量一件事物,那么你就必须站在彼此对立的角度,才能判断它的好坏。

如果你顺着好的一面去看,你就会发现一些积极的价值和作用。但如果你用否定的眼光去看,那么这件事物就到处都是毛病。

比如一匹千里马虽然可以日行千里,但如果你用它去抓老鼠,它却连一只猫都不如。

再比如猫头鹰在晚上可以拥有非常敏锐的目光,能够看清比一根毫毛还小的事物。但是到了白天,它却像一个睁眼瞎子,只能待在树上睡觉。

那么按照这样的观念来理解,你不觉得用某种标准来衡量这个世界的想法很可笑吗?听完庄子的话,你也觉得很有道理。

但是与此同时你也觉得有些迷茫,所以你又问庄子:

放弃对这个世界的衡量与评判,固然能够破除人们思维上的界限,让人的思维从对立走向统一。

但在真正离开了世俗的标准之后,我们之前所固有的认知体系,乃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不也随之崩塌了吗?

毕竟人生在世,从小就受到了各种世俗观念的影响,当我们把这种观念抛弃,又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观念来替换呢?

这时只见庄子微微一笑对你说道:

离开了世俗的观念,不是还有道吗?

用道的观点来观察,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一切都在往复循环。而这个世界上的兴衰更替,也都是一个发展和延续的过程。宇宙万物本是浑同齐一,而大道又始终独立于万物之外。

4分钟看懂古人的思维(这篇千古奇文跨越2000年的时空)(13)

所以不要偏执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而是要以一种超脱的心态,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来看待整个世界的运行状态。

懂得了这个道理,才可以谈论大道的准则,评说万物的道理。听完庄子的这一番话,你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于是你颇为感慨的说:

原来道的观念就是让一切自然的变化,而所谓的得道之人,就是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参透各种变化和规律的人。

从前老子曾经说过,真正的圣人可以遇火不焚,入水不溺,就算是最凶猛的猛兽和毒性最强烈的昆虫,也不能对他们造成伤害。现在我才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原来并不是说圣人能够抵挡烈火和洪水,或者是对抗毒虫猛兽。而是因为圣人看透了世界的规律,知晓了万物发展的过程。

所以不会给任何事物留下伤害自己的机会,正因为圣人知道,人类无法抵挡烈焰洪水,所以他不会深入险境之中。

4分钟看懂古人的思维(这篇千古奇文跨越2000年的时空)(14)

正因为人的欲望和偏执,会局限一个人的思维与认知,所以圣人才抛弃了世俗的观念,转而用道来对待世间的一切。

而当你说到这里,庄子慢悠悠的插了一句:

世人对各种世俗的理念和偏执所牵绊,其实就像是牛马被穿上了鼻环,带上了缰绳,处处受限于外界的各种事物。

但是如果能够除掉这些牵绊,打破思维的局限,那么人就会变成一个自由的生命体。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驾驭和驱使你。

说着庄子又给你讲了一个故事他说:

不久之前,楚王曾经派遣两位使臣来找过我,请我去做楚国的丞相。但是我却对两位使臣说,听闻楚王最近得到了一只3000年的灵龟。

然后扒下了它的龟壳,用锦缎包裹起来,供奉在祭坛上。那你们觉得这只灵龟,是愿意自由自在地在泥水里面摇尾巴,还是愿意被楚王剥下龟壳供奉起来呢?两位使臣当即回答说,当然是愿意在泥里面摇尾巴了。

4分钟看懂古人的思维(这篇千古奇文跨越2000年的时空)(15)

说到这里,庄子忽然呵呵地笑了起来问你:

你觉得我后来跟他们说了什么呢?

你摇了摇头说自己猜不出来,然后庄子告诉你说:

我告诉他们,既然如此,那你们就回去吧,我也宁愿继续在泥里面摇尾巴。

然而这时候你却不解地问他:

既然你在自己的内心里,已经抛却了世俗的观念,破除了世界上所有的界限,那对你来说,是留在山野之间还是去楚国的庙堂之上,还有什么区别吗?

如果没有区别的话,那你为什么非要执着于山水之间,而不去楚国做丞相呢?

难道是因为你已经提前预判了天下的形势,知道将来统一天下的不是楚国,而是秦国?

听你这么一问,庄子随即大笑了起来:

你不是也说了吗?这一切对我都没有界限之分,那么我为什么就非要去楚国呢?

更何况这天下究竟是由谁来统一,你觉得对我来说有什么区别吗?

4分钟看懂古人的思维(这篇千古奇文跨越2000年的时空)(16)

其实从大道的角度来看,周天子的分封礼制必然会如同上古的禅让制样,成为过去被一种新的制度所取代。

而这种新的制度也会逐渐变得陈旧,在千百年后被另外一种规则所取代。

所以你也不用拿自己的认知去试图推测未来的形势,因为你所能推测的只是局限于自己的认知范围之内。

但是你不要忘了,一个人所能认知的范围毕竟是有限的, 与其用有限的认知,来推演无限的时空,那还不如跟我看着水里的鱼儿,来的更有意思啊!

这时你看着庄子从容洒脱的样子,之前所有的疑惑也顿时变得烟消云散。

而你眼前的景象,也逐渐开始变得模糊。当一切彻底消散之后,你才慢慢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原来一直都在看着手机里的文章。

其实从来都不曾穿越,也不曾遇见庄子,而是自己的内心,经历了一次从有限到无限的突破。

是你斩断了精神上的枷锁,走出了认知的闭环,站在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层次之上。

而这个层次,就叫做“道”。它即使庄子的道,也是你自己的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