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处世远离三种人 做人要学会察言观色

鬼谷子处世远离三种人 做人要学会察言观色(1)

你是个懂得察言观色的人吗?

或许你会厌恶的说,我要做个君子,怎么能去察言观色呢?肯定是鬼谷子又在教人用心计。相信你还会悲天悯人的感叹道:做人就不能简单点吗?看官,我想你肯定是误会了。事实察言观色这个成语并不是纵横家说的,谁呢?

孔子!原话是在《论语·颜渊》里,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啥意思呢?子告诉我们,做人要做个好人,做个善于察言观色的好人。

如果您觉得您比孔子还高尚的话,那么您可以不学习察言观色。实际上千古以来,人们都误会孔子了,孔子并非是那种冥顽不化的老顽固,否则他怎么会被称为智者呢?

我们还是从孔子说起。你会不会好奇呢?为什么孔子突然会想起说察言观色这件事呢?不是因为他吃饱了撑的,而是因为有学生请教。

这位学生叫颛孙师,也就是子张,坐孔门十二哲倒数第十一把交椅。所以他在论语里的戏份并不多,基本上是属于死跑龙套的。子张这哥们脑筋不喜欢急转弯,属于那种装长得帅,但是有些愣头青的性格。

子张有个特点:憋不住话了,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话,比如《论语》里就记载了著名的“子张干禄”的典故。啥叫“子张干俸”?

其实就是子张问孔子:“老师,你教教我如何升官发财吧”。

你看,别人都是问如何成个圣人,可是子张就是这么现实。

孔子慈祥的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说了六个字:“多看,多听,少说。”

看的是什么?别人的表情。听的是什么?别人说的话。最后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废话少说。

子张,谢谢你,谢谢你的耿直。

让我们回到察言观色的主题。通过前面的铺垫,我们已经知道子张就是个俗炮。比如有一天,他又问了孔子一个不成熟的问题。为什么他老喜欢这么干呢?因为他足足比孔子小48岁,是孔门里的小师弟。人们总以为只有纵横家叫人们升官发财,其实儒家也教啊。

比如有一天俗炮,哦不,子张就问孔子:“恩师呐,你说我们这些读书人如何才能发达呢?”我猜孔子当时听到这个问题时,内心是崩溃的,能不能高雅点?咱们聊诗和远方多好啊。可是既然子张问了,作为老师还是要给指点迷津的,因为人家交了学费的。

于是孔子反问一句:“娃娃,你说的发达是嘛意思?”孔夫子的内心很显然是不想回答的,他是在故意点一下子张,让他见好就收。结果人家俗炮呢?真以为老师没听懂,于是认真的补充道:“在邦必闻,在家必闻。”翻译过来就是:名扬四海,让所有人都知道。

难怪荀子会鄙夷的说:子张氏之贱儒也。你看,俗炮不是我起的,是荀子给起的。不仅是荀子,孔子也很鄙夷的说:“娃啊,你说的都是虚名,不是通达。呐,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直,然后学会察言观色,与人为善,这样你的名声自然就大了。”

很显然,子张还是跟我们一样云里雾里,不理解到底什么是察言观色。只见孔子忽然收起了笑容,严肃的说:不会看人脸色说话的人,就叫瞎子。原话是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鬼谷子处世远离三种人 做人要学会察言观色(2)

我们很多人明明有张嘴巴,却从来不会说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明明有眼睛和耳朵,却不懂察言观色。有大脑却不会思考,所以我们成了会说话的哑巴,有听力的聋子,有脑子的愣头青。

上帝赋予人们的器官,我们却未学过利用,比如察言观色。什么是察言寡色?其实就是观察别人说的话和别人的脸色来揣摩人的内心。

就如鬼谷子说的: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啥意思?耳朵和眼睛,是为了帮助人思考的工具,而不是摆设。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用脑子思考,目的就是为了能窥见和防备别人别有用心的算计。

或许你会说了,人家孔子明明说“多听,多看,少说”,你怎么只有两个?别急,鬼谷子紧接着就说: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嘴巴这个器官,是用来隐藏、封锁信息的,所以要少说话。

那么察言观色到底有什么用呢?孔子颔首一笑,道破了天机: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啥意思?如果我们学会多闻多见,慎言慎行,那么升职加薪、当上CEO,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就离我们不远了。

鬼谷子告诉我们:做人别太单纯,学会用察言观色这个方法,试着去揣摩人心,审时度势。只有学会察言观色,你才有可能真正的读懂一个人。

学习国学鬼谷子谋略智慧,欢迎关注鬼谷子微信公众号(guiguzi7619299),我们一起纵横捭阖,鬼谷论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