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梅坡的雪梅讲了什么(卢梅坡雪梅诗争议)

卢梅坡雪梅诗争议

卢梅坡的雪梅讲了什么(卢梅坡雪梅诗争议)(1)

简宜贵

读宋代卢梅坡的《雪梅》,其中“梅雪争春未肯降”一句,很多资料翻译成“梅花和雪花各自占尽了春色不肯服输”。这翻译,让人有梅花是在春天开放,雪花也是在春天飘洒的误解。

经验里,雪花是在冬天较冷的时日飘洒而下。而梅花,其实有冬梅和春梅之分。冬梅在冬天开放,春梅在春天盛开。联系《雪梅》叙写的内容,此诗中的梅花应该是冬梅,而且是白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的雪梅讲了什么(卢梅坡雪梅诗争议)(2)

标题《雪梅》的意思是雪地里的梅花,或者是雪地里盛开的梅花。结合诗歌末两句的“对比”,可以看出,诗人不可能是将冬天的雪花和春天的梅花进行对比,应该是“雪”和“梅”在当时当景同时存在,诗人才会想起它们的“争春”,骚人墨客才会搁笔难以评价它们的高下。

既然是写的冬天雪地里的梅花,又怎能“占尽了春色”?这“争春”翻译成“占尽了春色”似乎不妥。依笔者之见,这“争春”,应该翻译为“争抢春天”或“争相报春”更为合理。雪,在冬天飘洒,它充其量只能报春而不可能抢占了春天,这雪地里的白梅也一样。因为春天都没来,才想到要去“报告”去“争抢”嘛!

还有这两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世人大多理解为:“雪与梅各具优点,相得益彰”,所以才让骚人搁笔难以评价其高下嘛!

卢梅坡的雪梅讲了什么(卢梅坡雪梅诗争议)(3)

然并非如此!梅花要比雪逊色“三分”,而不是“十分”。说明梅花也是白的,只是梅花没有雪花白得“厉害”罢了。而后面的“一段香”更让人细思:“一”在汉语中有“整个”“全部”的意思。梅花拥有“整个”“全部”的香气,雪花却一丝也没有。

从这“三分”与“一段”来看,此诗重在写梅而非雪。这有点像数学上的分数一样,两者从颜色上对比,梅比雪的白只少30%,而从香气上来比,梅却有着100%的优势。其次,标题是《雪梅》而非《梅雪》亦不是《雪与梅》,诗题意在强调后者。再者,诗句中的一个“却”字,让赞赏的重心一下子就倾向了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代王安石的这首《梅花》中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表达的也是对梅的喜爱而非雪。

卢梅坡的雪梅讲了什么(卢梅坡雪梅诗争议)(4)

但话又说回来,你光写梅花,没有白雪作为陪衬也多少显得有些单调。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都因为梅花能在寒冬或者冰雪之景开放才认为它具有高洁耐寒的品格,才认为它是报春的使者呢。正如卢梅坡的另一首诗所云——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