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提升的四种方式(学历提升的过程)

这一篇,我们聊聊一个职场里常见的词——结果导向。

学历提升的四种方式(学历提升的过程)(1)

上个周末,微信加我咨询的同学非常多,主要关注的都是MBA/MEM/MPA择校问题。不过还有一位某乎付费咨询的同学给我印象非常深刻。

为了保护隐私我就不放具体截图了,简单复述就是——她家人的硕士文凭是几年前通过高校自主招生拿到的单证硕士,她就一直非常、非常、非常地想知道,这个证书到底获得难度如何!

这里面有一个“新”概念需要先科普——自主招生硕士。现在已经不存在这种招生形势了,与GCT工程硕士一样封存为历史,现在的单证硕士,只有同等学力这一种。

给大家找了一个早年间高校自主招生硕士的简章。总结了一下,专业课考试 半脱产授课 工科专业为主。看起来还是比较有难度的,当然如果有人文社科类专业的话,入学难度应该弹性就比较大了。

学历提升的四种方式(学历提升的过程)(2)

学历提升的四种方式(学历提升的过程)(3)


回到这位同学的例子,她的关注点主要在于这几方面:

  1. 这是要统考的吗?考试难度如何?

  2. 如果不要统考的,是不是花钱就能水的?

  3. 和同等学力比起来,难度如何?

  4. 这种单证的授课形式到底是全日制还是非全?


很多人应该能看出来了,她自始至终都没有问到一个最核心的点——这个文凭对于就业到底用处如何?而事实上,这才是所有考研人的最终目的。

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结果导向”思维:

结果导向意思:

在具体的工作中,做什么的工作都要先考虑希望实现什么样的结果,为了这个结果而考虑资源并对资源进行规划,所有的工作和规划都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做的。这样的思维方式能够给你指明工作的方向和明确工作真正的意义,是为了结果而工作,而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是不是统考?是不是花钱就能水的,有关系么?最后的证书是真的没区别就可以!

就像我在之前一篇文章里说的一样

其实,很多同学对于“考研”这个事情,有点“陷进去”了,觉得读研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读研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我不想说什么鸡汤的话,什么考研就是一场修行啊什么的,一门心思把考研当做人生终点站的,我都是坚决反对的。


考研不是一种修行,不是什么狗屁人生经历,真的,考研就是你参加卷王大赛的一个工具!帮你PK的时候有个趁手兵器。这也是目前很多同学即使考不上名校,好歹也读个研究生的底层逻辑——你不能说你的对手手里是加特林,你就把自己手里的小木棍扔了不是?拿着小木棍,去赤手空拳的房间,你就是那个卷王之王!

张砺锋,公众号:张砺锋聊MBA

同时考上公务员和研究生到底怎么选?


在考研中,单纯的带着一份对于某某学校美好的向往,或者从小父母给你的灌输,这样去选择志愿,初衷肯定都是美好的,但结果却很多时候事与愿违。因为没有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比如,已经考上了公务员,体制内稳定工作有了,却单纯为了一个“全日制”研究生,辞职去考研;

比如大四应届生,一志愿没有被录取,为了“能考上”,在没有任何职业规划思路的情况下接受了一个非全日制的调剂。

再比如,挑选免联考的硕士学历项目,不关注这个项目最终是否能拿到留服学历认证,而只关注这个项目的学校排名。

这些我都统一归为——没有明确的结果导向,单纯只是追求过程。

就以考研来说,大部分人的思维模式,更多是随大流——大家都考研,那我也要考研。

很少有去思考——考研的目的是拿研究生学历找工作,那么研究生学历的标准是什么?以及,最快最简单达到这个标准的路径在哪里?

清华大学的硕士是研究生,你不能否定宝鸡文理学院硕士是研究生(无意冒犯宝鸡文理校友,打个比方)



其实,到底是结果导向还是过程导向,这两者本身都是中性的,没有明确的优劣之分。比如你做艺术创作,你可以享受创作的过程,也可以迎合市场的口味去追求最终的结果。

那么,“考研”和“读研”这两个过程,你到底是否享受?对于学术有追求,专业有兴趣的同学,我认为还是会享受“读研”这个过程的。

但是,对于“考研”这个过程,你可以说事后回顾是一段难得的经历,但你如果非得说很“享受”......

学历提升的四种方式(学历提升的过程)(4)



关注我,我是帮助大家寻找合适学历提升方法的张砺锋。

学历提升的四种方式(学历提升的过程)(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