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雷雨不公的命运(于无声处听惊雷)

在央华版雷雨正式上演之前,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戏剧基石”的《雷雨》早已有珠玉在前,自1935年首次登台以来,便不断被改编成话剧、电视电影和戏曲。2004年濮存昕、潘虹出演的明星版《雷雨》最是家喻户晓。

这一次,为纪念曹禺诞辰110周年,由曹禺之女万方女士带来的《雷雨》又有哪些亮点和期待呢?

NO.1

极简主义的舞台布景

央华版《雷雨》,由法国导演埃里克·拉卡斯卡德执导,这是国内首次由外国导演执导并改编经典作品。埃里克导演在尊重曹禺先生原著作品的基础上,对舞台表现进行大胆创新,现代化风格的舞美不同于往前的话剧版本,舍弃了例如屏风、灯盏、扶梯等过多的装饰,仅留下了几张与周公馆大理石墙背景相一致的桌椅和一张传统中国风木质长凳。这样使得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中,营造出一种空旷之感。通体纯白的大理石墙作为周公馆的内景从天而降,似是这封建权威的不可侵犯。而白墙上浮动着的黑色纹路像是这看似平静的周家涌动着的暗流,一触即发。

话剧雷雨不公的命运(于无声处听惊雷)(1)

对鲁家的出场,倒没有使用周公馆那样从天而降的方式,而是采取了类似影视拍摄中的推镜头,埃里克导演将鲁家设计成一间朴素的木屋,从舞台的最后方一点点地向前推动,随着木屋朝前推近,屋里僵持着的一家人也开始了争吵。依然是极简的风格,昏黄的灯光被塞在木屋中,却营造出一种逼仄、破败的感觉。

话剧雷雨不公的命运(于无声处听惊雷)(2)

同时,角色的服装也趋向于现代风格,四凤穿的不再是观众刻板映像中的花布衣衫,也不再扎着两条辫儿,素青的长裙为角色添了几分知性。而势利贪婪的鲁贵也不再穿着麻布长衫,西装革履的打扮像是知识分子。总以旗袍出场的繁漪也换上了黑色的长裙,奔赴这场封建旧家庭的葬礼。欧式极简风与中国风的木制家具碰撞,产生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当然熟悉原著的观众或许会产生违和感。央华《雷雨》既保留了原著台词的原汁原味,让观众们能觅出经典的味道,同时又对经典进行了创造性演绎,别具特色。

NO.2

现代化的音效处理与多媒体视听

但或许是中西文化存在差异,也或许是央华版《雷雨》的艺术总监希望的那样,这一版的《雷雨》是年轻人的《雷雨》,是他们从中可以看见自己的《雷雨》。埃里克导演基于对《雷雨》理解的创新,在某些地方还是失了些味道,显得有些先锋、过于年轻。

比如,过于现代化风格的服化道设计充斥着一种现代都市剧之感,而通体纯白的大理石墙作为周公馆内景,使得原著中紧闭着窗子而总是闷热、冒着鬼气的屋子一扫它原本阴森森的氛围,在舞台灯光的照射下显得过于明亮,俨然没有那困住繁漪十八年的封建家庭该有的窒息与可怖。再比如,当演员在舞台上表现着人物剧烈的挣扎和痛苦时,混着摇滚风格的伴奏突然响起,实在有些不合时宜。观众不禁想知道,自己究竟是在话剧《雷雨》的现场,还是在某个夜晚,纵情声色于酒吧抑或舞厅。这也是场没有雷声不见雨夜的《雷雨》,全场唯一的雷声是在鲁侍萍逼迫四凤答应自己不再和周家人来往时响起,而被雷雨交杂着被掩盖了的枪声也变成了震耳欲聋,夺走了本应该出现的雷声轰鸣。

话剧雷雨不公的命运(于无声处听惊雷)(3)

埃里克·拉卡斯卡德导演认为,曹禺先生的《雷雨》中有好几层戏剧力量,关于欲望与爱的寻找,关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关于暴力与抗争。而《雷雨》中最想逃离,最渴望爱的莫不是周萍与繁漪。当繁漪质问着:“你不能看到了新的世界就不要我”,痛苦弥漫在整个舞台。

在第四幕中,导演突破之前版本的桎梏,敢于创新,使用多媒体投影,在话剧舞台上加入了电影的元素。尾随周萍前去鲁家的繁漪目睹了真相后,失魂落魄地回到周公馆,这一次身披斗篷的繁漪不再是那笼中之鸟、被周朴园随意揉捏的可怜女人,她仿佛是复仇女神,又像是从地狱中爬出的索命厉鬼,带着一身的决绝,欲要一把火燃了这束缚了她十八年的屋子。而这次等待着繁漪的,却不再是那个摩挲着鲁侍萍的相片睹物思人的周朴园。埃里克导演用电影《罗马》取代了原本的那张三十年前的照片,这段在其他版本里从未有过的场景吸引走了观众们的目光,而这部由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回忆童年经历而拍成的电影,讲述了女佣克里奥与雇主家四个自己视如己出的孩子生离死别的故事。埃里克·拉卡斯卡德在这里使用《罗马》,或许是对鲁侍萍曾经仆人身份以及四个与她关系纠葛的孩子的联想,但如果仅只是为了突破原有版本而力求的创新,其实大可不必。毕竟从精神内核层面来说,电影《罗马》与《雷雨》并无相通之处。而一把抢过遥控器,摁灭电影的繁漪关上的不仅是周朴园的往日回忆,也是自己屈从于这个伪善的资本家痛苦的日子。

NO.3

明星效应的利弊

最后还想聊聊央华版《雷雨》的明星效应。“视帝”、“影后”的加盟为央华版带来不少粉丝量,这为票房和演技都带来保证,在当日大剧院可谓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话剧雷雨不公的命运(于无声处听惊雷)(4)

但同时,明星效应也有着一定的弊端,粉丝滤镜让盲目的赞誉淹没了少部分保持冷静客观分析的声音。广大社交平台上,只能看得见过分的夸奖,不禁使我产生怀疑,自己和粉丝们看的是不是同一场话剧。三个月的时间打磨使得演员们在台上的演绎,和台下观众席的互动表演的确精彩纷呈,但是作为港台明星的刘恺威在台词上还是欠缺一些火候。这是他首次参与舞台话剧的出演,可以看出刘恺威在努力矫正普通话发音,但在一些情绪激动之处,或是长句连读之处,港味油然而生,这就让台词显得有些含糊不清,难以辨认。刘恺威本人在接受采访时也谦虚认为:“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挑战,充满新鲜感,至于下一次话剧是什么时候,得看这一回。”

曹禺认为自己的《雷雨》,是“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雷雨天里没有阳光,不论是繁漪曾经自以为找的爱情,还是周萍见到的新世界,都如这雷雨天的阳光,终究还是会被雷雨湮灭。

话剧雷雨不公的命运(于无声处听惊雷)(5)

作者:邱泽鹏 高欢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