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知道后世有刘伯温(三国鼎立诸葛亮)

为什么诸葛亮知道后世有刘伯温(三国鼎立诸葛亮)(1)

民间流传着几句诗,为刘伯温所写:三国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

刘伯温挖开诸葛亮的坟,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写的是:我算后世出伯温,你算后世出何人?此为诸葛亮所写。说明诸葛亮远远胜过刘伯温百倍。

三国时的诸葛亮,识天文悉地理,知阴晓晴,呼风唤雨;深韬略通历史,多谋善断,神机妙算。辅佐刘备打天下,运筹帷幄,百战百胜;治理天府蜀汉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到了元朝末年,中国又出了一个智星能人。此人姓刘,名伯温,精三韬六略,善深谋远虑,会遣风调雨,能料事如神。

刘伯温自恃才高技绝,德高望重,常对诸葛亮说长道短,评头论足,言里话外,明显流露出内心的不服。“孔明学问渊博,吾与其相比,只差一厘;孔明德能非凡,吾与其相比,只缺一毫;孔明智慧超群,吾与其相比,只少一丝

刘伯温目无先贤,出言不恭,左右听之惊骇,不敢多嘴。 一日刘伯温带领数名随从,坐着八抬大轿,亲往孔明墓地拜祭。

刘伯温抱拳深施一礼,抬眼上下一扫,不禁哈哈大笑:“卧龙山人好书法,笔笔苍劲有力,字字雄浑气派,比羲之、真卿毫不逊色。就是预事有差,低吾脚下。不想堂堂蜀国丞相,只有前眼没有后珠,妄图一个前知五百年,后知一千年的虚假歪名。

刘伯温十分傲气,眼见得碑倒石碎,不由得嘿嘿嘿一阵冷笑:“素称诸葛亮为名高天下的第一能人,经吾亲验名不副实。从此以后的天下第一能人除伯温之外,何人还能取而代之!”伯温背剪双手,得意忘形,呼喊左右,大摇大摆向后走去。

原来,碑上是孔明亲笔“只有伯温到”五个楷书大字。伯温满面羞惭,尴尬难言,赶快恭敬行礼,双膝跪地,诚心虔意,磕首一千。礼毕,身重如山,膝软如泥,怎么用劲也站不起来。正在为难之际,忽然看见圆头碑的下边刻有一行小字:“伯温戴盔行礼,脱盔而起。”

刘伯温心服口服,从墓地回来,特意又毕恭毕敬地到孔明祠中设案焚香,伏首拜师。看见桌上放着一碗凉水,缕缕清香,扑鼻而来。床下放着一双朝靴,周帮正底,针指精巧。出于好奇,他端起水杯一饮而尽,穿上朝靴连走三圈。笑日:“喝吾师水,清廉不贪,穿吾师靴,路正不偏。”

刘伯温一向心比天高,胆比天大,一辈子打仗只胜不败,谋事只好不坏。今日在孔明面前领教,自感低矮三尺,胆怯三分,见诸葛亮预知自己有难,料定风云不测,祸在旦夕。

随即,又朝孔明塑像深施一礼,然后慢步走出大门上轿启程。走过小道,往南上了大路,心中一阵犹豫,忽又犯了寻思。忙问:“从这儿到沙丘镇路程多远?”轿夫答道:“满打满算也就是个八十来里。”

伯温一行多走数十里路程,远远避开沙丘镇,踏上了回归京都的驿道。在横穿一条久日干涸的漏沙河床时,遇见东西两群顽童,各自占领一个沙丘,戏耍对打。

刘伯温一听沙丘二字,惊得出了一身冷汗,顿觉天旋地转,头昏目眩。立即停马住轿,吩咐左右:“吾师诸葛孔明算透天算透地,神口仙言。

随从拿出笔墨,伯温书曰:“山高总有顶,天大却无边;坐井观天小,登高望天阔。谋胜虑败终不败,取长补短终不短;知错改错终不错,知耻雪耻终不耻。

刘伯温写到此处,将笔一撂,口吐鲜血,气绝身亡。随人掩面恸哭,大放悲声。赶快披白挂孝,购棺装殓,连夜租车雇人,扶柩前行。

一路泣泣哀叹:“大人文武双全,德才兼备,一代英雄豪杰。跟随太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奠基大明,饱受风霜。其功其劳,国人皆知,天地尽晓。

刘伯温灵柩回京,隆重祭奠,归葬故里。并将一字千金留言刻板加印,广布都城乡村。举国上下,家家有册,人人奉读,翁妪能背,子囡成诵。世世代代,流传至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