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诊急救平台排名(院前急救及急诊临床信息)

通过信息化支撑,完善急诊急救医疗管理体系, 以更科学和严格的手段提高我院急诊急救的医疗管理水平, 促进急诊急救工作低成本高效运营,提升管理效能及医疗水平。同时,本系统也将填补医院全面信息化建设在急诊急救留下的空白,项目建设的最终应用成果是提高急诊急救医疗质量,减轻医护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实现规范化、急诊急救医疗过程信息的全面管控。

通过本项目建设,不断优化救治流程、质控体系,大幅缩短危重病患者的救治时间,减少医患纠纷。同时有力支撑建立现代化的危重病救治服务体系,提升我院对危重病患者的救治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基于平台的分析能力,有效掌握本院危重病急救的临床质控 KPI 指标,实现专病综合管理信息集成化、决策程序化。不断提升医院危重病救治能力和影响力,为未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将危重病急救辐射到下级医院,拓宽服务半径,提高我院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效率,搭建以我院为中心的区域性危重病急救协作网络打下坚实基础。我公司有着丰富的类似系统的研发和项目实施经验,这是我们按期完成项目的有力保证。通过本项目实施,我们和院方一起共同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院前急诊急救平台排名(院前急救及急诊临床信息)(1)

河南省现宇互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面向一体化的急重病救治体系的发展趋势,进行信息化总体规划

危重病急救患者既是急诊科首先承担的服务对象,急诊科和 ICU 在救治危重病急救患者的专业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院前、院内、ICU 三环相扣一体化的先进体制和完整救治模式,形成危重病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不但让急危重病患者得到良好的服务,而且使本专业的骨干队伍得到稳定,有利于充分发挥大急诊的优势,加强急诊科建设,巩固急诊科的学科优势,稳定急救专业医师队伍。

(二)针对急诊临床工作的整体需求和专业特色,建设统一的信息化工作平台

急诊科病人流转速度快,病情复杂多变,要求医护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文书工作,更多的时间用于病人救治,这对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更多地使用鼠标点选,而不是键盘录入来完成人机交互,在一个功能高度整合的工作平台上就能完成所有工作,而且在急诊科的任何地方,任何角色都能登录这个平台;系统能够对非法输入进行校验,避免医疗差错,又不能控制得太死或者太自动化,该人工判断就人工判断,以适应病人随时在不同急诊区域之间流转,或在不同临床流程之间的切换。通过本项目提供一套统一的、功能紧凑和流程灵活的工作平台,以提高医护工作的质量和急诊流程的效率。

(三)以病人为中心建立急重症临床数据中心,为科研和管理积累宝贵数据

为了支撑急诊科临床工作流程的高效运转,并且跟院前和院内其他流程无缝衔接,急诊临床信息系统需要跟其他多种设备和系统进行对接。急诊绿色通道不仅仅需要保证人流、物流的通畅,也要保证信息流的通畅。通过建立临床数据中心,以病人为中心,整合来自 HIS、LIS、PACS、EMR 等多种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来自救护车、抢救室、留观室、病房等多个区域的床旁设备数据,建立面向急重症病人全程数字化诊疗记录。这个临床数据中心不仅使得病人的所有诊疗信息,都能够通过一个统一的门户,随时随地的访问,而且为临床科研和科室管理不断积累宝贵的第一手数据。

(四)建立“数据可视化”的医院急救信息平台

以动态显示科室大数据与患者个人数据,同时展现急诊各个区域实时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全科患者的实时病情摘要和时间轴等,支持在该平台上动态扩展新的展示模块,并且可以依据用户展示需要动态切换展示模块,从视觉上整体展示科技性。

(五)建立“以提升救治工作效率为准则”的危重病种急救平台

系统支持自动采集监护仪、呼吸机等医疗设备数据,支持移动终端(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使用,支持语音转文字、触摸、病历模版等录入方式,支持基于 B/S 架构的应用来向危重急救涉及的各业务科室提供业务服务,支持与各危重病中心数据平台自动传输相应质控数据。

(六)建立“院前院内互联互通”的急救信息协同平台

整合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救治链上各科室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覆盖从院前急救、预检分诊、急诊抢救、急诊留观、急诊手术室、急诊 ICU至患者转归、ICU 的全流程管理,形成以分诊导诊为指引,以患者行为跟踪为核心的闭环管理,并建立结构化的急诊急救专科电子病历系统,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信息实时联动、协同救治,提升患者的救治效率。内容概括如下:

(一) 基于医院硬件和医院内部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运行,与医院现有HIS、LIS、PACS及其他系统无缝对接。与医院现有其他信息系统组成医院信息应用门户,形成一套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

(二) 建立与院前急救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三) 通过对预检分诊、抢救、留观环节的数据采集,形成专科特色的质控分析,为科室主任管理提供量化尺度,为科研、教学提供数字依据。

(四) 构建胸痛急救信息系统,实现胸痛患者的全流程独立管理以及胸痛数据的直报与质控系统。

(五) 构建卒中中心信息系统,实现卒中患者的全流程独立管理以及卒中数据的直报与质控系统。

(六) 构建创伤中心信息系统,实现创伤患者的全流程独立管理以及创伤数

据的直报与质控系统。

(七)满足医院的整体发展需求,打造形成数字化医疗急救体系

建立院前-院内患者急救信息共享平台,监控急救的临床路径,规范救治流程,提升救治效率。支持质控提醒,提升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实现医疗服务的均质化。

(八)持续改进

对多种急救路径进行细化和扩展,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急救关键指标。支持多种可视化方式,对急救过程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通过时间流程管理,持续优化救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提升救治效率提供辅助。以患者为中心对急救流程进行数据搜集、流程监控、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支撑多学科协作的一站式紧急医疗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转。

(九)打通壁垒

实现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的高效整合。打通院前院内信息流转通道,打造院前院内急救协作平台,提高整体诊疗能力。通过与医院现有信息系统深入融合,以患者为核心,对现有各部门和科室之间的临床信息进行横向整合。为急救信息建立统一的管理入口,规范各系统、各业务科室之间的急救协同,不出现信息孤岛。

(十)统一平台

提供统一的急救信息开放平台,在统一急诊平台的基础上,支持胸痛、卒中、创伤等多个单病种信息化建设。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医院建设及运营成本,有效整合急救资源,实现一个平台上支撑急诊急救能力的整体提升。

(十一)全程监控

覆盖患者救治全流程,强化患者全程跟踪和信息整合。完整保留急救过程中患者所有医疗数据。对急诊急救执行过程进行自动监控,并充分利用物联网自动感知设备,极大减少不必要的人工记录,保障数据客观准确。

(十二)提高效率平台支持无纸化数据采集,快速语音录入,自动化任务接收等,提升急救临床一线工作效率。平台提供质控数据平台,支持自动化质控上报。

(十三)提升临床工作效率

根据急诊科的专科特点,将急诊日常诊疗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充分利用床边设备数据采集、全院临床信息集成、以及基于移动设备的临床数据可视化技术,最大程度提升临床工作效率。通过分诊的信息化,优化急诊医疗资源配置,也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十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覆盖急诊相关的院内各个临床工作环节,它以急诊病人的完整救治过程为主线,建立院内急诊信息数据库,全流程、全方位地追踪和监控医疗护理过程,特别是通过对救治过程中各个环节所经历时间的记录,以及对急诊医嘱处理全过程的跟踪,满足急诊质控的要求。

(十五)提升科室管理水平

自动采集和汇总急诊科各个临床工作环节的数据,从多种视角进行统计和分析,特别是支持三甲评审指标的实时统计,以多种图表呈现分析结果,支持移动应用推送等多种方式推送分析报告,帮助管理层全面了解运营情况(包括医护质量、人员绩效、成本收支等),及时做出科学决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