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节气的立秋(二十四节气立秋)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这是唐代刘言史的《立秋》,立秋这一天的早晨暑气渐渐消去,秋风阵阵而起。天高云阔夏色已收,树木在风中哗哗作响,这就是秋天的声音。

十二节气的立秋(二十四节气立秋)(1)

节气特点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北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八月七至九日交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是秋季的起点。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秋季是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进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十二节气的立秋(二十四节气立秋)(2)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秋老虎”还是很厉害的。

主要习俗

立秋节。立秋,表示秋天来临,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因此,在立秋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十二节气的立秋(二十四节气立秋)(3)

秋忙会。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躺秋。“躺秋”在有些地方也叫做“卧秋”或者“睡秋”。人们在立秋这一天,会选择一个阴凉的地方躺一躺,表示夏天即将过去,暑热难当无法安眠的日子即将过去,天气慢慢转凉,可以好好安睡了。另外也寓意着在夏天繁忙辛苦的生产已经过去,到了秋天了,可以稍微松口气歇一歇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夏天多会“夏瘦”,秋天到来,多躺一躺,有利于把夏天瘦掉的肉长回来。

十二节气的立秋(二十四节气立秋)(4)

节令食品

贴秋膘。人在夏天没有什么胃口,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十二节气的立秋(二十四节气立秋)(5)

啃秋。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人们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十二节气的立秋(二十四节气立秋)(6)

故事传说

在远古传说中,秋神名叫蓐收,这位叫蓐收的大神,左耳上盘着一条蛇,右肩上扛着一柄巨斧,乘坐着两条龙。

十二节气的立秋(二十四节气立秋)(7)

在春秋战国时期,虢国的王:虢公在宗庙里做了一个梦,梦见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手执大斧,立在西边的屋角。虢公吓得要逃跑。这位神说:“不要走!天帝有命令,要晋国来袭击你的国家。”虢公赶紧拜到在地上叩头,接着他就醒了,赶忙召来大臣史嚣来详梦。史嚣说:“这位神是蓐收,是天上的刑神。天上的事由神来执行。”可虢公却认为史嚣说了不吉利的话,还把他囚起来,反而让国人庆贺他做了个好梦。果然仅过了六年,晋国就灭了虢国,那就是另一个著名的故事“假道伐虢”了。

十二节气的立秋(二十四节气立秋)(8)

《山海经》上说蓐收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蓐收耳朵上的蛇寓意着繁衍后代,生生不息。《诗经·斯干》里说:“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如果梦到蛇,会生一个漂亮女儿。蓐收肩上的巨斧,表明他还是一位刑罚之神。古时处决犯人,都是在立秋之后,叫秋后问斩。秋天有杀气。“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所以蓐收到来的时候,总带有一股凉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