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那拉氏皇后为什么被废(大清不废而废的皇后)

乌拉那拉氏皇后为什么被废(大清不废而废的皇后)(1)

戴春荣饰演的继后

乾隆帝继皇后(1718年03月11日-1766年08月19日),满洲正黄旗人,世袭三等承恩公、佐领讷尔布之女。

乾隆居藩邸时,由雍正做主纳过四位福晋,其中一位是嫡福晋富察氏,其余三位是侧福晋,这三位侧福晋一位姓高佳,一位姓富察,第三位就是乌拉那拉氏。

在乾隆即位后,册封嫡福晋富察氏为皇后,封侧福晋高佳氏为贵妃,封乌拉那拉氏为娴妃。 生育皇长子及皇二女的侧福晋富察氏,因死于雍正十三年,未得晋封。在藩邸的福晋中,乾隆最敬重皇后富察氏,最宠爱贵妃高佳氏,最容易被皇帝忽略、冷落的就是乌拉那拉氏,就连纯妃、嘉嫔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也远远超过了乌拉那拉氏,纯妃接连生育皇三子、皇六子以及嘉嫔接连生育皇四子、皇八子,就反映出这一点。

后宫中的妃嫔,如果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就连“母以子贵”的幻想也破灭了。对乌拉那拉氏来说,惟一的慰藉就是她同太后特别投缘,也许正是由于太后的好感,她才得到娴妃的封号。乾隆十年(1745年)十月娴妃乌拉那拉氏同纯妃苏氏一起被晋升为贵妃。 三年后皇后富察氏在东巡途中仙逝,奉太后懿旨,乾隆在十四年(1749年)晋封贵妃乌拉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 在册封乌拉那拉氏为皇贵妃后不久,乾隆就写下“六宫从此添新庆,翻惹无端意惘然”的诗句,看来皇帝对此很不情愿。一年后乾隆又在太后的敦促下,删封33岁的乌拉那拉氏为皇后,实际上皇帝对此更不情愿,在他的心目中没有一个人能取代嫡后富察氏。乌拉那拉氏在当上皇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乾隆对她依旧相当冷漠。乾隆对富察氏的思念,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冲淡。

继皇后画像

从表面上看,皇帝同第二位皇后的关系日趋缓和,实际上却是外松内紧。乾隆对乌拉那拉氏的长期疏远,已经伤透她的心;而皇帝对她那种近乎怜悯的情感,也只持续了五六年,当她接近40岁时,皇帝的注意力就已转移到一批年轻妃子的身上。

乌拉那拉氏又得像从前那样忍受孤独、寂寞、凄凉,“曾经沧海难为水”,弃之如敝的日子就更难熬。

乾隆三十年正月,那拉皇后陪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这次南巡成了那拉皇后命运的转折点,南巡初期,一切都很正常,在途中,皇帝还为她庆祝四十八岁千秋。闰二月十八日,他们来到杭州,在风景秀丽的“蕉石鸣琴”进早膳时,皇帝还赏赐给皇后许多膳品,但到了当天晚上进晚膳时,皇后就没有再露面,陪着皇帝进晚膳的只有令贵妃魏佳氏、庆贵妃陆氏、容妃和卓氏,此后,皇后再也没有露过面,后来才知道,在闰二月十八日那天,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把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师,南巡结束,回到京师不久,即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裁减了她手下的部份佣人,到了七月份,那拉皇后手下只剩两名宫女,按清宫制度,只有常在才有两名宫女。

那么那拉皇后到底做了什么事,让乾隆立即把她送回京师,并收回四份册宝呢?事后只听说那拉皇后忽然自己剪发,在满族的习俗里头这是最忌讳的,只在皇太后、皇帝驾崩时,皇后才可以剪发,当时的皇太后、皇帝都还健在,那拉皇后却突然剪发,无疑是在诅咒他们一样,在当时引出了一些传闻,说皇后随驾南巡,触犯了龙颜,只得削发为尼,出家到杭州寺庵之中。另外,据有的史书记载,那拉皇后随乾隆南巡来到杭州后,乾隆曾深夜换上便服登岸游玩。皇后再三劝谏,甚至哭着劝谏,乾隆不仅不听,反而说皇后精神不正常,派人将她送回京师。乾隆是中国史上著名的风流天子,他模仿他的祖父康熙不断南巡,目的却只是贪恋江南美景,又可趁机寻花问柳。据说他南巡时就曾在清江浦得到一个昭容的女伶,带在身边,后来又特命用钿车锦幰送回扬州,还赐给她玉如意、粉盝、金瓶、绿玉簪、赤瑛、玉杯、珠串等。还有一个女伶名叫雪如,也是美貌多姿,乾隆南巡时又看上她,加入行幄,颇受眷顾。事后,雪如特地在上衣肩头绣上一条小团龙,并且对人说,乾隆皇帝曾经用手抚摩过她的肩膀,因此特绣小龙,以志宠异。在《东华续录》乾隆朝卷二十二中的一道谕旨中说“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守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其回京,在宫调摄。经今一载有余,病势日剧,遂尔庵逝。此实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若论其行事乖违,即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朕仍存其位号,已为格外优容。但饰终典礼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所有丧仪止可照皇贵妃例行。 ”那拉氏一向温柔婉顺,淑慎贤明,夙娴礼教,她出身满洲,在宫中生活了三十多年,什么是国家大忌,她会不知道吗?究竟受了什么重大刺激,会把这位温顺懂礼的皇后逼到不顾触犯国俗大忌,甚至发疯的地步?野史中的传说不能说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虽然乾隆并未公开废后,但在实际上已经把给乌拉那拉氏的所有册封(皇后、皇贵妃、娴妃)全部收回,乌拉那拉氏被打入冷宫,精神与肉体俱受尽折磨,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病逝,时年49岁。

乌拉那拉氏皇后为什么被废(大清不废而废的皇后)(2)

乾隆皇帝

那拉氏崩亡之时,正值乾隆亲率千骑万乘,在木兰围场射虎猎豹,对蒙古王公显示大清兵威与圣德之际。噩讯传来,乾隆面无半点戚色,决定继续行围射猎,只派那拉氏之子永瑾回京料理丧事。猎毕驾临避暑山庄后,乾隆突然明发上谕,对皇后丧事规格作出明确规定,并把帝后反目的隐私正式诏告天下:据留京办事王大臣奏:皇后于本月十四日未时甍逝。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值欢幸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宫调摄。经今一载余,病势日剧,遂尔奄逝。此实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若论其行事乖违,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朕仍存其名号,已为格外优容,但饰终典礼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所有丧仪止可照皇贵妃例行,交内务府大臣承办。著此宣谕中外知之。钦此!此谕一经颁示,举朝哗然:堂堂大清国皇后,丧仪居然比照皇贵妃办理,岂非有悖常理?不管皇后何种过愆,既存名号,当以后仪入葬。如果此事不据理以争,真让后世讽笑朝中无人了。

当时有个叫李玉鸣的御史上疏,请依皇后礼举丧,结果竟被谪伊犁。十二年后,又有一个名叫金从善的书生,上书乾隆皇帝,谈到立后之事。乾隆还为此发怒道:“那拉氏本是我即位前的侧福晋。我即位后,因孝贤皇后病逝,她才循序由皇贵妃又立为皇后。后来她自犯过失,我对她一直优容。国俗最忌剪发,她却悍然不顾,我仍然忍隐,不行废斥。她病死后,也只是减其仪等,并未削去皇后名号。我处理此事已经仁至义尽,况且从此未再立皇后。金从善竟想让我下诏罪已,我有何罪应当自责?他又提出让我立皇后。我如今已经六十八岁了,岂有再册立中宫皇后的道理!”竟因此将金从善处斩,从此之后,就没有人再敢提及那拉皇后的事了。

乾隆令以皇贵妃的礼仪安葬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实际上乌拉那拉氏的葬礼级别比皇贵妃还要低。乌拉那拉氏的灵柩未能进入乾隆的裕陵地宫,在乾隆三十一年时入葬裕陵地宫的后妃已经有四位,她们分别是:乾隆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慧贤皇贵妃高佳氏,为乾隆生育皇长子、被追封为哲悯皇贵妃的富察氏,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按皇贵妃的丧仪规定,每日应有大臣、公主、命妇齐集举哀、行礼一项,在那拉皇后的丧事中,这项被取消了。那拉皇后既未附葬裕陵,也未单建陵寝,却葬在了妃园寝内,更有甚者,按惯例,凡葬在妃园寝内的,无论地位有多低,都各自为券,而那拉皇后却被塞进了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位于一侧,堂堂的皇后反倒成了皇贵妃的下属。清制:凡妃、贵妃、皇贵妃死后都设神牌,供放在园寝享殿内,祭礼时在殿内举行,而嫔、贵人、常在、答应则不设神牌,祭祀时,把供品桌抬到宝顶前的月台上。而那拉皇后即不设神牌,死后也无祭享,入葬以后也只字不提,比民间百姓的葬礼还不如。

可怜堂堂的大清国母,空负一顶辉煌的凤冠,死后竟以妃礼安葬,当真是死不瞑目了。更为悲惨的是,死后连个单独的墓穴也没有,只好借宿于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之中。不仅如此,每当清明、冬至、忌辰等祭祀时刻,一般妃嫔的灵前尚且香烟缭绕,祭品不断,独那拉氏的灵前冷冷清清,无人问津。一朝失宠,竟然万劫不复,死无葬身之地,一缕孤苦幽怨的阴魂无处依附,遂游荡于无生无灭的永恒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