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平洋美国第一代机甲(我们开始创造世界)

本文转载百度贴吧:ID五杀刽子手,所有机甲由他本人亲自设计,特此表达敬佩之情

环太平洋美国第一代机甲(我们开始创造世界)(1)

机甲名称:幸运悍马(Lucky Hummer)

国别:美国

机型:Mark-4第四代机甲

建造地:中国香港湾

启动日期:2033年8月14日

高度:77米

重量:3270吨

操作系统:AS-15"肯特"核心控制室(The AS - 15 "Kent" CCR)

动力核心:SA-N-4“壁虎”处理核心 12 (SA - N - 4 core 12 "gecko" processing)

准称人员:2人/次 ,3组

主要作战场地:中国香港战场

性能和装备:

机体各部连接处安装为37R0111/sterno活塞,增加连接的灵活性和防止巨大击打力作用下发生错位和拗断。

背部为三对T-34“天使之翼”肩胛鳍,在近战中可以保持空气动力平衡(三对肩胛鳍,平衡了大大超过突袭者)

手腕,肩部,大腿和背部内置MGS211中型充能电池单独供能,大大加强这些部位的行动力。

全身为粗重钢铁,外壳为铬合金。外壳具有出色抗击打和抗腐蚀能力。

每个手指关节都为液压配置,112台柴油发动机驱动

双手腕部配置“阿勃维尔”1142-火焰喷射器(”Abwehr-Flammenwerfer“1142)高浓度的混合液态气体在战斗时快速喷出,每边手有两处发射口,战斗时四股火焰同时发射。射程达到1550米到1750米左右。有效灼烧怪兽躯体,防止“怪兽蓝”流出。

(图中为一次战斗后的维修,我们可以看见胸部和大腿上的巨大抓痕)

速度:5

能量:6

护甲:8

环太平洋美国第一代机甲(我们开始创造世界)(2)

机甲名称:徘徊者号(R.A.N.G.E.R.)

国别:美国

机型:Mark-4第四代机甲

建造地:美国休斯敦港

启动日期:2037年4月21日

高度:74米

重量:1412吨

操作系统:“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动态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

动力核心:磁约束聚变发电机(Magnetic Confinement Fusion,简称MCF)

准称人员:1人/次 ,4组

主要作战场地:舰载于美国航母CVN-80 企业号,CVN-78 福特号 ,CVN-79 肯尼迪号

性能和装备:

机甲隶属美国西海岸国土防御部队“三叉戟”(T.R.I.D.E.N.T.)

该机甲共3台服役(图中),为首台航母舰载机甲,不能变形(不要乱联想)。图中三台机甲分别名为“徘徊者4号”(Ranger 4),“徘徊者11号”(Ranger 11),“徘徊者0号”(Ranger 0)

(Magnetic Confinement Fusion,简称MCF),也被叫做持续性聚变(continuous fusion),是将核燃料变成数百万度的高温等离子浆,从而使原子核活跃到能相互碰撞。

改机甲为侧卧式驾驶舱,单人驾驶,智能模拟系统减轻了精神压力。

安装有“微波束驱动火箭发动机”(背部的喷气发动机)900秒内提供位于100KM高空的运载器足够能量。

驾驶员位于腰部驾驶舱,头部为终端控制的模拟器,由总部控制。

安装有两台30mm口径7管GAU-8/A航空机炮,20mm口径M61A2“火神”航空机炮。

该机甲主要负责侦查与救援。

速度:9

能量:5

护甲:2

环太平洋美国第一代机甲(我们开始创造世界)(3)

机甲名称:千斤顶(B.A.L.O.U.R.)

国别:美国

机型:Mark-4第四代机甲

建造地:荷兰港

启动日期:2035年1月5日

高度:83米

重量:2133吨

操作系统:HMD虚拟现实系统(HMD.V.R.)

动力核心:惯性约束聚变发电机(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简称ICF)

准称人员:2人/次 ,2组

主要作战场地:美国洛杉矶战区(西海岸,该机甲防守洛杉矶,圣迭戈)

性能和装备

机甲隶属美国西海岸国土防御部队“三叉戟”(T.R.I.D.E.N.T.)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简称ICF),也被称作脉冲性聚变(pulsed fusion),利用激光或者粒子束来照射小燃料球产生超高温,生成比磁约束聚变时密度更高1万亿倍的离子浆,从而产生聚变。由于这种反应时间非常快,不必要强磁场束缚它们,小燃料球自身的惯性就可以维持热度足够长的时间来进行反应。

背部CAD气冷喷器口可以发出轰鸣声,并且发射灼热的燃料球,该机甲的废热被完美利用

高强度合金,粗糙化的碳纳米镀层给予其出生防御力。

腕部为闭合循环发动机NK-9与157.62mm x 81曳光弹,短距离触发,快速轰击怪兽面部和躯干。

胸部安装分裂碎片火箭发动机 (核子分裂为能源,橘色光环就是) 裂变产物直接排出产生推力 ,短距离高速移动,也可以喷射造成推拉伤害。

速度:7

能量:8

护甲:7

环太平洋美国第一代机甲(我们开始创造世界)(4)

机甲名称:伊夫利特(I.F.R.I.T.)

国别:美国

机型:Mark-4第四代机甲

建造地:哈利法克斯

启动日期:2034年9月13日

高度:78米

重量:2955吨

操作系统:SIMNET虚拟现实系统(SIMNET.V.R.)

动力核心:μ介子催化聚变发电机(Muon-Catalysed Fusion)

准称人员:2人/次 ,3组

主要作战场地:美国洛杉矶战区(西海岸,该机甲防守旧金山,奥克兰,檀香山和长滩)

性能和装备

机甲隶属美国西海岸国土防御部队“三叉戟”(T.R.I.D.E.N.T.)

(Muon-Catalysed Fusion),μ介子是一种带负电,质量为电子207倍的基本粒子,寿命2.20微秒。由于它的质量比电子大许多,所以能够同原子核更接近,而它带的负电可以屏蔽原子核的正电,使得原子核之间的斥力减小,能够更接近,这样,就不需要严格的超高温或者体积限制。

机甲安装核脉冲推进 (类似爆炸原子弹或热核弹,反物质做催化剂 ,就是胸口巨大的能量炉)。安装了DBS扭矩平衡仪,防止机甲的肢体挫伤。脚底安装磁力锁,吸附地面,使机甲堡垒化。

头顶的R.J.G.金属风暴武器发射系统(R.J.G-W.S.W.L.S.)采用预装填的弹药、电子脉冲点火、电子控制处理器、无自动机、多管组合,实现了超高射速发射、变射速发射、齐射发射,同时实现了电子化,将武器的射速提高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单管射速最高可达60000发/分,变频发射的范围可从传统的低射速变到以前无法得到的射速,多管最高射速可超过1600000发/分。发射155.56mm NATO动能弹。

左手为M010C1式1515毫米榴弹炮,发射3万磅(13600公斤)大型钻地炸弹。

右手为该机甲核心设计:L53引力场发生器(L53 gravitational field generator),释放暗能量,并形成引力场。此时高速旋转的转子引导引力场,合金锯齿会碾碎被吸入的物质。该装置可以弹开并套在怪兽肢体上,然后碾碎。驾驶员强制关闭引力场时会把暗能量释放,形成高温的暗能量粒子,击碎怪兽。

速度:3

能量:9

护甲:8

环太平洋美国第一代机甲(我们开始创造世界)(5)

环太平洋美国第一代机甲(我们开始创造世界)(6)

机甲名称:羽蛇神(Q.U.E.T.Z.A.L.C.O.A.T.L.)

国别:美国

机型:Mark-4第四代机甲

建造地:安克雷奇

启动日期:2038年12月1日

高度:82米

重量:2015吨

操作系统:蓝色基因 P超级计算机(BlueGene/P)

动力核心:HEDM真空零点μ介子催化聚变发电机(HEDM-ZPE-Muon-Catalysed Fusion)

准称人员:2人/次 ,6组

主要作战场地:美国洛杉矶战区(仅防守西雅图)

性能和装备

机甲隶属美国西海岸国土防御部队“三叉戟”(T.R.I.D.E.N.T.),该组织的最后一台机甲。仅负责守卫西雅图(美国太平洋西北区最大的城市)

该机甲可以安装成图中的战舰状,该机甲储层于一颗近地卫星“陆地7号”(HomelandⅦ)。首个太空穹顶“不灭号”(Endurance-CMXCIX)负责为盟军提供情报与维护该机甲。出现2至3头怪兽且危及重大城市 (人口100万以上)时,卫星会飞往目的地上空,投掷该机甲。该机甲下落至平流层时,发动机喷射减速,到达对流层时,脱离变形。(只能人为安装成舰状,可以自动变形为机甲)。仅变形就耗电117.953‰,高耗能的 机甲。

(HEDM-ZPE-Muon-Catalysed Fusion),本机甲在原来Muon-Catalysed Fusion的基础上安装

真空零点共振仪。可以产生10^13J/cm^3密度的能量。

肩部为GR-11声音导弹发射舱。肘部安装E53平衡翼,在挥舞双臂时提供平衡。

背部安装有反物质湮灭加热推进剂,极高理论排气速度

左手为flame halberd(官方登记为“火焰戟”)的大型武器,机甲排放的大量热被传输到武器上,当然主动加热也可以。武器(姑且叫戟吧,是欧洲戟)上安装有“1123-2H”1123㎜火神炮,自动触发。该戟由高强度的钒合金制成,以及表面特殊的碳纳米涂层。

可以说,这是“三叉戟”的王牌机甲。

速度:7(地面)

能量:10

护甲:8

环太平洋美国第一代机甲(我们开始创造世界)(7)

机甲名称:"迅剑虎"号(Lokotunjailurus)(日语スミロドン)

国别:日本

机型:Mark-4第四代机甲

建造地:日本川崎港

启动日期:2031年5月15日

高度:74米

重量:1391吨

操作系统:“京”数字模拟计算机("K" computer digital simulation)

动力核心:"隼鸟"传送波发动机(Hayabusa-traveling-wave engine)

准称人员:2人/次 ,1组

主要作战场地:日本东京战区

性能和装备

名称来源于比较生僻的剑齿虎亚科下的属(一种古生物)它生活在晚中新世(可能到了上新世)的非洲。是剑齿虎亚科比较原始的种群,体态纤细,剑齿较短。它们能像豹子一样在非洲草原上神出鬼没

"隼鸟"传送波发动机(Hayabusa-traveling-wave engine),日本设想用微波的方式来进行,用微波来击活推进剂气体的电子,把离子聚集成束并以静电场加速喷射出去,这种方式可以让发动机工作得更久。机甲安装大量的“Ad电磁稳定陀螺仪”,机甲全身为流体化设计,符合空气动力学,该设计让机甲的速度与灵活性无与伦比。顾名思义,该机甲是一台看重速度与能量的机甲。

机甲由双层加强型钛合金面板内包双层聚酯丝网制成,钛合金面板和三层聚酯丝网集成的关节部分质地更加密集,展性更强,重量更轻。机甲设计有尖利的刺爪以及锐利的切割挡板。

背翼安装有RFE4电子预警导弹发射器,抛射AIM-11E"响尾蛇"导弹(不能平射),导弹为21.2公斤 WDU-81/B环状爆炸破片弹头,最大速度达3.1马赫,红外线制导系统。

速度:10

能量:7

护甲:2

环太平洋美国第一代机甲(我们开始创造世界)(8)

机甲名称:"狂怒"号(F.U.R.I.O.U.S.)

国别:中国

机型:Mark-5第五代机甲

建造地:上海外高桥造船厂(长江口南港)

启动日期:2039年2月2日

高度:79米

重量:1892吨

操作系统:"RSA加密"四极杆离子阱共振激发型量子质因子分解计算机("RSA Encryption" quadrupole ion trap mass resonance excitation quantum computer factoring)

动力核心:"富兰克林R.张福林式"全功率可变比冲的磁等离子体火箭发动机("Franklin R. Chang Diaz" full-power variable-ratio magnetic plasma impulse rocket engine)

准称人员:2人/次 ,2组

主要作战场地:中国香港战场

性能和装备

该机甲除工程样机共生产3台,首台为"狂怒号"(或翻译为"暴怒号")

张福林解释说,"富兰克林R.张福林式"全功率可变比冲的磁等离子体火箭发动机使用了新的算法来控制和稳定等离子体,主要是控制超导磁场。通常来说,发动机运行时喷射气体温度越高,比冲量就越高。为最大限度利用效能,VASIMR发动机中部单元的温度可以达到相当于太阳中心的温度。但是发动机的喷射嘴所能承受的温度有限。喷嘴温度太高,用什么材料是一个问题。和核聚变装置一样,解决的办法是使用磁场。在强磁场,比如超导磁体产生的磁场下,等离子体会以固定频率旋转。发动机的中部单元在磁场控制下让其按自然频率绕磁场旋转,当温度迅速上升之后,再从尾部单元把旋转变成轴向运动并释放出去。所有这些极端变化的环境都要求对磁场和电磁波精准的控制,这是新的控制算法的功劳。

机甲构成部分运用了钻石纳米棒聚合体(ADNR)这种比一般的钻石硬得多的,已知最硬的材料。其是将碳60分子置于200倍大气压、2200摄氏度高温下压缩而成的(莫氏硬度大于十)。

背翼为"闪灵喷流"电磁脉冲正子上行放射器("Sprites jets" EMP positron emitter uplink),可以释放电磁场脉冲,造成神经杀伤,高密度的高温电磁场同时摧毁怪兽躯体。源自一种叫“精灵闪电”的自然现象,就是在距离地面30到50英里(约为48.3到80.1公里)的大气层中存在向上闪电现象,并将之称为“精灵”闪电。中高层大气闪电或中高层大气放电指的是一系列特殊的大气放电现象,这种放电发生的地方要远比正常闪电发生处为高。不过,因为这种放电现象缺少与对流层闪电的共通性,所以它们又被称为瞬态发光现象(TLEs,Transient Luminous Events)。TLEs包括红电光闪灵,蓝色喷流,巨型喷流以及极低频率辐射。早在20世纪20年代,苏格兰物理学家查尔斯·威耳逊就曾预言过,在雷雨云之上的高层大气中也会出现放电现象。机甲释放该武器时喷流开始时像普通喷流般以50,000米每秒的速度上行,其后突然分成两股并加速到250,000米每秒,到达电离层化作绚烂的闪光并产生高强度电磁脉冲。

右手安装有"风暴云"近战突击武器系统("Storm cloud" close combat assault weapon system),该系统为伸缩扩散式狙击轨道炮。武器由磁场带动,发射钨钢制成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经过电磁场的弹头附着并拖动一段灼热的离子电浆。轨道炮发射穿甲弹的同时,齐射霰弹和灼热的粒子颗粒流。所有子弹都被斜着削去三分之一,这样的子弹可以在怪兽体内翻滚而不是穿出。该武器发射的是穿甲弹,霰弹,高温粒子流的混合物。该武器可以在轨道外侧伸出平直利刃,连接处的控制器可以将其加至红热。

速度:8

能量:10

护甲:7

环太平洋美国第一代机甲(我们开始创造世界)(9)

机甲名称:“地狱火”号(H.E.L.L.F.I.R.E.)

国别:中国

机型:Mark-4第四代机甲

建造地:大连港

启动日期:2037年9月8日

高度:82米

重量:1941吨

操作系统:"RSA加密"三极杆离子阱超级双精度浮点计算机("RSA Encryption" three quadrupole ion trap a double-precision floating-point super computer)

动力核心:"VX-2000式"离子回旋共振加热发动机("VX-2000 type"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heating engine)

准称人员:2人/次 ,1组

主要作战场地:中国香港战场

性能和装备

该机甲为中国5代机甲"狂怒号"的测试研发机,就是实验机型,于研发过程中被批准生产2台,为"地狱火号"(Hellfire)和"旋火号"(Swingfire)

"RSA加密"三极杆离子阱超级双精度浮点计算机,是"RSA加密"四极杆离子阱共振激发型量子质因子分解计算机的前身,其研发并实战测试的意义无异于中国量子计算机的里程碑。

颈部为"蓝色启辉器"电磁脉冲负原子力场放射器("Blue starters" electromagnetic pulse negative atomic force field emitters),比起"狂怒号"那完美的"闪灵喷流"电磁脉冲正子上行放射器,该机甲的反射器只能算其测试版本,"闪灵喷流"电磁脉冲正子上行放射器具有完美的防御和粗暴的进攻能力,该机甲的反射器仅能生成防护力场,反射器安装在颈部内,平时呈现图中的蓝光,开启时覆盖头部驾驶舱(类似宇航帽)。

该机甲的致密型安装方法昭示了该系列的机甲都是近战突击型的机甲,机甲的腿部设计非常出色。

安装"M240LW"x9标准型机枪武器系统,由9组"M240LW"机枪(LW,全称:"Lightweight",意为:轻量化),由赫斯塔尔美国分公司(FN)生产,为比利时和美国提供的武器系统。口径12.62毫米,战斗射速750发/分,有效射程4,725米。武器在机匣盖上方装上了MIL-STD-1913战术导轨,以便安装各种型号的光学瞄准设备,枪口消焰器并得到改进,使用铝制供弹系统和特种弹头。枪身铭文:“FN MANUFACTURING INC-COLUMBUS-SC”和序列号标于机匣右侧。

速度:7

能量:7

护甲:6

未完待续。。。。

我们开始创造世界——《环太平洋》全新机甲设计(非官方)卷三

我们开始创造世界——《环太平洋》全新机甲设计(非官方)卷二

怪兽生存手册:《环太平洋》世界观二至五级36种怪兽完全解析

《环太平洋》中美日俄澳五款巨型机甲全方位数据分析点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