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第九则的感悟(论语学而篇要重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即有若,是孔子晚年所收的徒弟)说:“孝顺父母、尊重兄长而喜好触犯管理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管理者,而喜好作乱的人更是从来都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尊重兄长,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啊!”

论语学而篇第九则的感悟(论语学而篇要重本)(1)

01. 君子务本

有道德的人会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小心地维护自己的名声信誉,培养自己高尚的思想道德,因为这一切就是他们的根本。而这种重视根本的思想和行为,会让他们不断地审思、谨言、慎行、正德,给世人呈现出一种超然于物既高又洁的境界。

君子重视自己的根本,就会学礼尚节、克己守法,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从大处讲,重视根本能明白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从小处说,重视根本可以懂得修身养性和勤俭治家。除此之外,重视根本还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思考人生,并用自己独特的思想影响家人、教导弟子、启发后人。

论语学而篇第九则的感悟(论语学而篇要重本)(2)

02. 为仁之本

方克立编著的《中国哲学大辞典》中认为:“孔子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内容主要包括忠和恕两个方面。”

在本篇之中,孝顺父母、尊重兄长这种“孝弟”的品格便是“仁”的具体内容之一;与此相对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样也是“仁”的内容之一。这些思想全部加在一起,便是一个人仁心仁道、品德高尚的具体表现。

对于君子也好,对于普通人也罢,只有通过勤奋学习不断开阔眼界、强化认知能力、加强道德修养,同时加强对万事万物的思考和判别,才能不断强化自身能力素质,提高品德修养,形成仁心、成就仁道。

论语学而篇第九则的感悟(论语学而篇要重本)(3)

03.本立而道生

前人有言:“孔子之学所重最在道。”

所谓道,指的是人道,而人道的根本在于坚持自己的初心、在于坚持自己的理想、在于坚持自己的正义。如有子在此篇中所说,想要拥有“孝弟”的品德品格,最为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尊老爱幼、孝善为先的心。反过来拥有了这样一颗心,又可以极石地促进“孝弟”这种品德品格的养成。

“本立而道生”,从表面来看好像是一件自然而平常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立志向上、求学重道的人来说,唯有主动加强学习和思考,才能有效地促进“道”的形成,然后在坚持中维护、在总结中培养,使得这种独特的适合自身的“道”不断成长和完善,最终反哺于自己。

总之,“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要做到重本、为仁、立道这三点,并非是空口白言、胡思乱想能得来的,其中的关键在于学习,重点在于思考,根本在于实践。只有如此,才能立根本为人道,修身心以养品德,发仁心而成仁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