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业产业振兴模式(鞋企携手步入转型快车道)

  在刚刚落幕的首届中国童鞋(温州)采购节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超5000名客商汇聚我区童鞋小镇,达成采购意向500万双,成交额3亿元。自2018年10月26日开业以来,近两百家温州童鞋企业集聚于此,推进市场销售研发一体化,把童鞋小镇打造成为国内最大的童品产销基地,促进童鞋行业转型升级。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郭溪街道的童鞋小镇,访谈多家企业业主,一窥童鞋行业发展新趋势。

鞋业产业振兴模式(鞋企携手步入转型快车道)(1)

童鞋小镇

  从“小而散” 向“小而精”转型

  椰子鞋是对一类鞋款式的描述,是Adidas和侃爷联名发布的YEEZY运动鞋类似样式的流行鞋子。因国内网友把YEEZY音译为“椰子”,所以称为椰子鞋。此类鞋子主要特点是编织鞋面配泡沫中底,外底一般是框架简单的半透明弹性橡胶,以轻巧、透气受到消费者欢迎。在童鞋小镇,贝林妃童鞋通过专做儿童椰子鞋,深挖产品深度,做宽客户广度,成为儿童椰子鞋细分市场标杆,将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贝林妃童鞋总经理翁文恩告诉记者,他们工厂原先做女鞋,属于家庭作坊。2019年看到童鞋市场的空间,入驻童鞋小镇。“大家都说直播、线上、品牌是风口,我觉得最终要回到产品上来。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也能做成工厂IP,像现在业内提起儿童椰子鞋,贝林妃是排在最前面的。”翁文恩说。

  怎么从一家小作坊,用短短3年时间成长为沙驰、红蜻蜓、奥康、百丽等全国知名品牌的供货商?贝林妃给出的答案是“小而精”。“现在童鞋进入存量时代,竞争非常激烈,要找准定位,不能盲目跟风。”通过深耕椰子鞋这个细分市场,贝林妃做到性价比最高。翁文恩说:“相同的价格,我的品质是最好的;相同的品质,我的价格是最低的。”翁文恩举例说,椰子鞋和传统皮鞋、板鞋不同,编织鞋面只有包边、合缝、穿鞋带3道工序,一个熟练车工一天可以做300双左右,和传统童鞋效率相差10倍。由于专做椰子鞋,贝林妃产品工艺简单、产量高、原料采购量大,工人熟练度高,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可以比偶尔做椰子鞋的工厂低5到6个点。

  这次采购节,翁文恩拒绝了多家客商的订单:“下半年订单已经饱和了,货期赶不上。”下一步,翁文恩准备扩大厂房,投资300余万元购买50台非织机器,向上游原材料生产渗透。

鞋业产业振兴模式(鞋企携手步入转型快车道)(2)

贝林妃产品

  从“生产型” 向“供应链”转型

  和生产型企业不同,通通科技旗下的国内童鞋采购平台——“童库”,通过全产业链数字化,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在线化,近两年来增长迅猛。走进位于童鞋小镇的童库旗舰店,颇具未来感的装修、琳琅满目的童鞋和童品,让人眼前一亮。截至目前,童库作为全国唯一的“潮童鞋”,已入驻银泰、万达、龙湖等商业综合体,并签约全国门店300多家,覆盖华东地区,计划到2022年达到“千店”,实现线上线下“齐头并进”。

  通通科技成立于2016年10月,是鞋服产业数字化平台服务商,为鞋服企业和终端门店,提供垂直销售渠道、大数据应用、品牌建设、仓储配送服务。在消费品市场整体供大于求,加之疫情作为外力造成行业性巨大冲击的背景下,“童库”品牌的“快速跑”秘诀是什么?作为“国内童品供应链平台”,通通科技如何危中寻机,以“节流”和“开源”为切口,为B端客户创造价值,重塑产业链格局?

  在通通科技董事长李永通看来,在鞋服行业,绝大部分制造企业仍缺乏一套完整的底层全数字化系统,通通科技以制造企业的生产销售为核心,自主研发全产业链系统,打通了工厂制造、订货采购、物流仓储、门店销售等各个环节,制造工厂不再依赖层层代理商获得“滞后”的市场信息,而是可以实时获得前端销售的反馈——卖得好多生产,反馈不好及时止损,实现真正的“柔性生产”。据悉,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一款童鞋从研发、生产到门店只需要15天左右,和传统品牌相比,供货时效提升80%。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技术问题,用技术为产业链赋能,但在李永通看来,这更是一个企业内部战略管理问题。“为什么规模相对较大的鞋服品牌企业内部也做不到所有IT系统的数据互通,当然不是因为企业不知道痛点,而是因为传统企业的业务逻辑还是以生产和销售为主导,软件系统仅仅只是附属配套工具,技术部门在企业内部缺乏足够话语权。”李永通分析称,“童库”通过融合供应链资源、运营培训、技术赋能,帮助门店客户最大限度地开发商业价值,降低运营成本,推进门店数字化升级,实现高效卖货。“我们不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但是通过产业大后台赋能门店小前台,实现门店全渠道运营,助力企业智能制造,数字化链接鞋服产业。”李永通说。

鞋业产业振兴模式(鞋企携手步入转型快车道)(3)

童库旗舰店

  从“分散化” 向“抱团化”转型

  温州是全国传统三大童鞋生产基地之一,以产业链完备、出货速度快、款式时尚著称。“以童鞋小镇为中心,3公里范围内集聚了500多家童鞋工厂,配套企业上千家,产业集聚的现象凸显。”温州市童鞋商会会长杨事晨告诉记者,原先瓯海童鞋以家庭作坊为主,通过一次次正规化、标准化转型,区域品牌逐渐打响。去年,温州童鞋线上销量全国第一,而瓯海童鞋的销量占全市销量的一半以上。

  在童鞋小镇,高峰期工人达到8000人以上。“工厂、客户、工人的流量集中,对我们实时调整生产计划帮助很大。”翁文恩说。而“童库”童鞋订单的近80%采购在童鞋小镇及周边完成,“我们希望打造一个真正的中国童鞋供应链中心、交易中心。”李永通对童鞋小镇的发展充满信心。 

  杨事晨相信,近几年是童鞋企业打造品牌的最佳时期:“随着三孩政策的放开,80后、90后家长偏爱温州时尚、新潮的童鞋,对温州童鞋是重大利好。温州童企如果能借助‘时尚的东风’,按当前的发展速度,肯定会出现一些知名品牌。”他认为,童鞋企业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企业利润空间收窄,抱团发展是一条突围之路。以温州市童鞋商会2018年牵头成立的童鞋采购联盟为例,国家正式实施《儿童鞋安全技术规范》,提升了儿童鞋的材料和制鞋标准。为符合新的标准,童鞋企业需要借助“联盟”或“团购”的形式,打破原先供应商不愿意为单一小企业定制鞋材,或高价订货的困境。杨事晨总结道:“借助采购联盟的优势,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的成本,放大了童鞋作为时尚品的优势,有助于从根本上实现行业做大做强。”

  (记者 陈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