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性格犹豫之人难成大事(好友扬言要辞官)

人年轻时总是怀揣着一腔热血,有着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劲头,但是到了一定的年纪,尝遍世情冷暖之后,能够依旧保持赤子之心的便是少之又少。而古代的读书人出路基本上只有出仕这一条路,仕途不顺难免会有辞官退隐的想法。

曾国藩性格犹豫之人难成大事(好友扬言要辞官)(1)

不过这里所谓的赐官退隐其实有两种心态,一种是真的觉得没什么意义,就像归园田居的陶渊明和晚年的苏轼。还有一种则是通过这样的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清高,这种人心底对于官位还是恋恋不舍,这样的例子可以看看“诗仙”李白。得志时他叫嚣着“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失意时只能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其中有几分是真的洒脱想来也只有太白自己心中才最为清楚。

曾国藩性格犹豫之人难成大事(好友扬言要辞官)(2)

而本期笔者要介绍的这首诗,出自唐代一位高僧灵澈之手,他就用短短28字揭露了一些人所谓的“赐官退隐”,读来也是十分过瘾。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这首诗。

《东林寺酬韦丹刺史》

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曾国藩性格犹豫之人难成大事(好友扬言要辞官)(3)

这首诗是灵澈大师写给好友韦丹的。话说有一次韦丹给灵澈写信表示自己有辞官之意,而灵澈见到韦丹的书信也是深有感触,于是写下这首诗寄还给韦丹。

这首诗前两句其实很直白,说的是人老了以后便没什么事了,这个时候粗布麻衣在身,茅屋草毡也能容身。这两句描写的便是古代士族老人的生活,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无所事事”。而这却是不少人口中最向往的生活,粗布麻衣、茅屋草毡,在他们眼中成了高洁隐士的标配,只是能不能真的受得了这份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曾国藩性格犹豫之人难成大事(好友扬言要辞官)(4)

事实上哪怕后世敬重不已的陱渊明,在写下 “不为五斗米折腰”后愤然离职,而后的生活过得并不好。陶渊明出身于仕宦之家,隐居前虽家道中落,但却仍有“草屋七八间”,哪怕是这样的身家隐居到晚年,仍写了一首《乞食》,在诗中靖节先生落魄地写道“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没讨过食的文人连开口借粮都不好意思。

紧接着两句却是充满了讽刺意味,可谓十分不留情面了。俗世的士人们碰面了都会说辞官退隐是多好多闲适,但实际上却没有一个人真的辞官退隐,都是在嘴上过瘾假清高。诗人用“尽道”和“何曾”4个字加强语气,形成强烈的对比,极具讽刺意味,可谓高明。

曾国藩性格犹豫之人难成大事(好友扬言要辞官)(5)

全词无一生僻字,朗朗上口,一读就能懂,但却既有对友人韦丹的调侃,又暗藏对俗世中假清高的讽刺。一些口中念着放下了的人,其实权势名利始终恋恋不舍,说来也是讽刺,颇有无病呻吟的意味。对此小编的观点是,无论靖节先生后来过得多苦,他都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因为他是真的放下了;而若是放不下的,遵从本心未必不是另一种率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