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舒城话方言(安徽舒城趣谈舒城方言)

作者:徐贤柱原文发表于2003年《合肥教育学院学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正宗舒城话方言?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正宗舒城话方言(安徽舒城趣谈舒城方言)

正宗舒城话方言

作者:徐贤柱

原文发表于2003年《合肥教育学院学报》

方言属于非物质文化,正在快速消亡,所以必须记录予以保护。

舒城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合肥方言,地属江淮之间,处于吴头楚尾,语调中,不像京津地区只有四个调类,没有入声。当地方言入声偏多偏重。但是,若和吴、湘、赣等地区方言轻重开合不辨的情形相比,当地方言又显得端正平直而贴近“中原雅音”,所以它自成一家,发音大部分等同于北方话,只有少数如l、n和j、q、x、z、c、s不分,例如,里、你都读li;鸡、资都读zi;奇、词都读ci;戏、四都读si,其实,当地方言很有特点。

江淮官话洪巢片(来源 | 《中国语言地图集》)

文明

干(gàn)是动词,做的意思。当地人,尤其是女人,或者男人对女人,特别是未婚女子,交谈中是忌讳用这个字音的。遇到该用这个义项的时候一般都会把gàn,说成gēi,比如说:我们去逛超市,你gēi不gēi?这个gēi字,语意轻,谈吐文雅,显示了涵养。

看(来源 | 图虫创意)

再如,探望或看看,常用来探视病人或者死者家属的。但是“探”和“看”都是第四声字,音节响亮,与探视病人和死者家属整个气氛不很吻合。舒城方言则说“瞧瞧”。这个“瞧”字,是第二声,音势较弱,就比探、看更适合于那种语境。

词汇丰富,分工细致

汉语的语汇在世界语言海洋里是最丰富的,而舒城方言不仅接纳了北方方言,还创造了自己特有的词汇。譬如“骟”字,北方话中骟牛骟马骟骡子,都叫“骟”,舒城在用“骟”的同时,还区别对像,另造词汇。只有“骟”狗,才叫“骟狗蛋”;骟牛,叫割牛蛋;骟猪,叫削小猪,或者割猪蛋。再如,区别牲畜的性别,舒城方言不止有 “公”与“母”,仅用公、母区别鸡、鹅、鸭;讲到牛,公牛叫“牯”,母牛叫“沙”;讲到猪,还要区分,养大杀掉吃的,公的叫牙猪,母的叫豚猪;专门繁殖的,公的叫厥猪,母的叫老母猪;狗,公的叫牙狗,母的叫草狗;猫,公的叫郎猫,母的叫女猫。同样,木匠打棺材、打门、打水桶、打锅盖,舒城方言不用“打”,则分别称作:革棺材,攒门,箍水桶,削锅盖。锯木板称为“梭板”。还有“低”字,除了读di,当地还有一个读音,叫“kèn”,专指人低头做事。例:低着头看书,低着头打毛线,这里的低,都要读“kèn”。只有“低头认罪”的时候才读di。

牲畜(来源 | 图虫创意)

再如“驰”字。孩子们攀到滑梯顶端,坐着滑下来的动作,一般都叫滑。滑冰、溜滑都是这个滑。但仔细分析,这其间是有区别的。滑冰、溜滑只是腿脚起作用,而从滑梯上往下溜是屁股坐着往下移动,腿脚并没起多大作用。这种动作舒城叫做“驰”。一个“驰”字,生动、准确,也与别的滑有了区别。

“看”字的同义字有三百多,而舒城方言还嫌不够,仍是增加了几个。如:“瞅”,在这里不读chǒu,读qìu,是指对人不满或者怨恨的眼神。“蹙”cé,凑近物体仔细地看。“睺”,音hòu,因极为不满而瞪着对方。“瞟”,音biào,意思是盯梢。舒城方言词汇丰富,由此可见一斑。

精密、准确、完美

比如zhǒu,这虽然只是个音,并没有字,但使用范围很广。小孩子调皮,大人说他“zhǒu”;某人乱搞男女关系,人们说他“zhǒu”;某对夫妻离婚,某人好好工作不干,要下海,人们都说他“zhǒu”;下级不听使唤,上级说他“zhǒu”。这个单音节的“zhǒu”,表达的意思,在别的方言中要用双音节、多音节甚至一句话才能表述明白。还有个“窳”字,鞋穿时间长了,鞋底窳了。这个窳字,要用双音节词“磨损”来表达。“蹴”(qìu),无目的地走步,叫散步或者蹓达,当地话只要一个字就准确地表达了意义。

还有“sì”字。

马戏团爬杆(来源 | 重庆日报)

马戏团一般都有爬杆这个节目,其实这个“爬”字用得很不准确。字典里解释爬字说:“(1)昆虫、爬行动物等行动或用手和脚一起着地向前移动。(2)抓着东西往上去,攀登。”很显然,爬杆的爬,用的是第二个义项,即,抓着东西往上去。但是,人徒手爬杆,仅仅是双手抓住东西就能往上去吗?如果竹竿粗,双手攥不下,又怎么抓呢?实际上,徒手上竹竿或者上树都是双手抱紧竹或树,两腿夹紧。上升的时候,两腿松开,两只脚板紧紧抵住中间的物体,两手望高处抱紧,四肢加上身同时使劲,才能升高一步;随之两腿又紧紧夹住,重复下一个动作。为表达这么复杂的动作,舒城方言仅用一个“si”,就非常传神地完成了任务,因为只有蛇行走才叫“sì”。还有“qiá”,两种读音,(1)、阴平声,表示两手合起来握东西;(2)、阳平声,表示双腿叉开,“qiá着茅坑不拉屎”,就比“占着茅坑不拉屎”准确得多,因为“占”有很多方式,而qiá仅此一种。

爷爷(来源 | 图虫创意)

舒城方言称谓也很准确,把爷爷称作zizi,根据排行可以叫做“大zi、二zi、三zi”;外祖父称假zi。父辈叫爷,例如:大叔叔叫“大老爷”,二叔叔叫“二老爷”。有的地方把爸爸叫“爹爹”,爸爸的父亲叫爷爷,可是《木兰诗》中把爸爸又叫“爷”,例如:“阿爷无大儿”。这就显得混乱,远远比不上舒城方言准确、生动、传神。


作者:徐贤柱(「出外龙舒人」创作者群

运营:束文杰

编辑:束文杰

制作:町甽融媒体工作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