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诸葛亮做了什么大事(为什么说诸葛亮之败)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是三国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诸葛亮除了拥有超越常人的才能与谋略之外,他的忠诚之心也让后世对其倍加推崇《出师表》中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亦道出古代无数忠臣良将一生的终极目标和理想,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三国时期诸葛亮做了什么大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国时期诸葛亮做了什么大事(为什么说诸葛亮之败)

三国时期诸葛亮做了什么大事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是三国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诸葛亮除了拥有超越常人的才能与谋略之外,他的忠诚之心也让后世对其倍加推崇。《出师表》中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亦道出古代无数忠臣良将一生的终极目标和理想。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孔明无所不能,他被作者罗贯中刻画成一个完美的文臣形象。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开始,一系列精彩的故事,令读者拍案叫绝,比如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等等。但是我们从客观的角度去评价,诸葛亮所犯下的错误也着实不少。

错用关羽,荆州丢失

诸葛亮的第一个错误,就是镇守荆州的人选问题,关羽的勇猛毋庸置疑,但是他的性格过于骄傲和自负。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听从军令,也可以说是不听诸葛亮的话,诸葛亮临行前再三叮嘱关羽,千万不能破坏“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

但是关羽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荆州为战略要地,更是魏、蜀、吴三方的枢纽,对于蜀汉尤为重要,进攻可为跳板,退守可为后盾。由于诸葛亮用人不当,致使荆州丢失,亦是蜀汉由盛转衰的起点。这里面有一个信任度的问题,或许是因为荆州太重要,交给其他人刘备根本不放心,所以诸葛亮最终选择了关羽。

错用马谡,街亭失守

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上伐魏,魏延建议兵分两路,一路取子午道袭击长安,另一路则从斜谷道出击咸阳。但是诸葛亮认为魏延傲才不驯,此举过于激进,不予采纳。而是采用先夺陇石,再取关中的战略方针。然而诸葛亮错用马谡,致使街亭失守,从而导致他夺陇石、取关中的战略彻底破产。

预敌不足,陈仓受挫

同年11月(公元228年),魏军三路大军攻击东吴,诸葛亮得知后,认为关中空虚,便再次率军伐魏。陈仓是进取关中的咽喉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魏将郝昭更依托天险,构筑了坚固的防御。但是诸葛亮自恃精兵数倍于敌军,下令强攻陈仓,却不料郝昭运用火箭、乱石等战术,死守二十余日,致使汉军死伤惨重,不得不败退。

诸葛亮之错,始于隆中对

依我之见,诸葛亮最大的错误,便是始于《隆中对》。事实上,有绝大多数人对于诸葛亮三分天下的战略思想,都给予支持和称赞的态度。然而,诸葛亮弃荆州就西蜀,本就是错误。诸葛亮之错,其始误于《隆中对》, 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 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 安得不败?

诸葛亮三分天下的战略方向的确值得商榷,甚至还有一些保守,三国时期的荆州四通八达,又有长江为天堑,若经营得好,未必不能成为蜀国的根据地。东汉光武帝刘秀,那时不就是靠着洛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从而傲视群雄,最后各个击破,成就了帝王之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