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东吴领袖孙权(从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特性)

三国时期,东吴的四大都督举世闻名,他们都曾深受孙权信任,被委以统领东吴大军的重任,也曾在危难之时站出来,为江东抵御外敌 ,攻占地盘,立下大功

三国东吴领袖孙权(从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特性)(1)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大都督皆是文武双全之人,能观大势,精通军略,是孙权的左膀右臂,不过虽然这四人都极有才能,忠心耿耿,但其实他们的脾气习性和对战略局势的分析各不相同,而随着孙权在各个时期启用的大都督特性的不同 ,也能反向探究孙权的心路历程

三国东吴领袖孙权(从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特性)(2)

首先是周瑜

跟被演义黑成心胸狭隘甚至被诸葛亮气的吐血而死不同,真实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胆略过人”,“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三国志给与了极高的评价。

三国东吴领袖孙权(从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特性)(3)

作为最早追随孙策 ,并且辅助孙策打下江东六郡,开创东吴割据局面的周瑜,也是东吴第一任大都督,他在东吴的地位非常特殊,一方面源自于他的超强能力和个人威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是东吴为数不多的主张积极进取益州,扩张地盘乃至争夺天下的鹰派人物

有着前期跟随孙策攻略江东六郡,和后来赤壁之战大胜曹操的战绩加持,周瑜对于江东本地世家有着极高的震慑力,在周瑜坐镇的时代,江东本地世家大族极少搞出什么幺蛾子,所以孙权当时政令通畅,威服江东,自然对周瑜也是颇多依赖

此时年少的孙权胸中还是有着独属于少年的血气方刚,赤壁之战的大胜也让他对江东的掌控力度大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他有了扩张地盘 ,建功立业,不再被人诟病是托庇于父兄余荫的想法,于是同意了周瑜的先取南郡,然后攻略益州的战略

三国东吴领袖孙权(从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特性)(4)

在孙权的支持下,周瑜领兵强攻南郡,硬撼曹氏宗亲核心武将曹仁,鏖战一年,曹仁弃城而走,周瑜顺利掌控南郡,拥有了进取益州的跳板,随后整训士卒 ,准备入川

可惜, 就在这个关键节点,周瑜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可谓英年早逝

三国东吴领袖孙权(从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特性)(5)

周瑜的病逝对于年轻的孙权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不仅进取益州的战略直接夭折,而且失去周瑜的镇压,江东本地世家也开始不稳,这些只想守成的世家在周瑜死后大肆鼓捣,攻击周瑜进取益州的战略,劝说孙权守土自保,坐观北方战乱

此刻的孙权就像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 ,正摩拳擦掌准备干一番大事业的时候 ,自己最大最强最坚定有力的支持者死去,剩下的一帮投资者又开始打退堂鼓扯后腿,年轻人的梦想和热情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一样,他不得不先放下梦想,安顿好手边事情再说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任命鲁肃为第二任大都督

鲁肃

鲁肃是一个战略眼光极佳的人,历史上他才是最早提出天下三分的人

三国东吴领袖孙权(从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特性)(6)

鲁肃为人豪迈大气又不失稳重,英爽有殊略,处理问题善于从大局着手 ,有长者之风

《吴书》: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在东吴放弃益州战略之后,鲁肃主张借南郡给刘备,以此使曹刘相争,而保全东吴, 孙权采纳了这个建议

三国东吴领袖孙权(从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特性)(7)

借南郡的战略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东吴的实力,使得刘备接过了东吴西线的军事压力,巩固了孙刘联盟,让曹操暂时退兵,以待孙刘反目(就像公孙康与袁绍二子之争)的打算失败,即使谋略过人的曹操 ,听闻借南郡的消息之后, 也震惊无比,以至于正在写信的手中之笔都掉在了地上

鲁肃虽然坚持联盟刘备 维护大局的策略,但也并不是一味的委屈求全,他的刚烈率直,有时侯让镇守荆州,性格高傲的关羽也难以应付

三国东吴领袖孙权(从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特性)(8)

他既能为了坚持联刘抗曹的战略一直在孙刘之间发生龌龊时来回周旋,也能为了保障东吴的利益而单刀赴会,大声斥问关羽

鲁肃的谋划大大改善了东吴的外部环境,使得东吴有了可进可退的战略回旋空间,同时把来自曹操的部分军事压力转移给了刘备,让东吴暂时有了休养生息的时间,也让孙权可以专心弹压自周瑜死后略有不稳的江东局势

稳重大气的鲁肃对于孙权来说就像一个长者一样,他做事从大局出发、不拘小节的风格使得敌我双方对他都是赞誉有加,这样的鲁肃给孙权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外部环境,也给孙权争取了解决内部问题的时间

就好像是创业遭遇打击的年轻人,遇到一个“大哥哥”式的人物,不但借力打力帮他稳住了外部局势 ,多个朋友多条路 ,也能在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周旋空间进退自如

等到孙权彻底稳住江东局势的时候就可以再次谋划如何争取更大的利益

三国东吴领袖孙权(从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特性)(9)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鲁肃也去世了,时年45岁,孙权也失去了最好的外交家

失去鲁肃的周旋,孙刘联盟的裂痕开始变大,高傲的关羽愿意给面子听鲁肃的牢骚,也不愿意跟孙权多说废话

于是恼怒的孙权开始提拔自己真正的心腹,与自己步调一致的吕蒙做大都督,开始自己的荆州攻略

吕蒙

作为东吴第三任大都督 ,也是最得孙权信任的一个,不但因为吕蒙本身是孙权一步一步提拔上来的,对孙权无条件服从,也因为相对于周瑜鲁肃来说,孙权在吕蒙面前没有感到智商上的绝对压制,换句话说,吕蒙,是孙权认为自己可以百分百控制的人物

三国东吴领袖孙权(从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特性)(10)

吕蒙长于军略,擅长带兵,对于战略大势的研究不如周瑜鲁肃来的透彻,他更多的作为一个武将的形象出现,而不是其他几位文武双全 的大都督形象

这也使得吕蒙的举动基本由孙权一手掌控,吕蒙本人,更多的是在执行孙权的命令而已

三国东吴领袖孙权(从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特性)(11)

而吕蒙也很好的玩成了任务,袭取荆州,击败关羽成为了吕蒙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但不久之后 吕蒙也死去了,孙权失去了最信任的心腹爱将

三国东吴领袖孙权(从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特性)(12)

对于孙权来说,彻底掌控江东局势自然也包括要彻底掌控江东的战略,这其中,掌控大都督是重中之重,而不管是周瑜时期的攻略益州,还是鲁肃的联刘抗曹,都是周瑜鲁肃二人自己策划的,孙权是最终同意者,但这些战略更多的带有周瑜鲁肃二人自己的风格,不能体现孙权本身的战略思想,而在提拔吕蒙后,袭取荆州则完完全全是孙权的战略规划,被吕蒙完美的执行了

这就像是这个创业的年轻人,前期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者,后来遇到那个“大哥哥”式的人物帮他扫除了内忧外患之后也离开了,局面现在已经好转了很多,这个年轻人自己也成长起来了,于是自己培养了一个心腹出来,保持跟自己一样的风格步调,可以完美地执行自己做出的决策

三国东吴领袖孙权(从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特性)(13)

占据荆州使得孙权拥有了长江全境 ,基本可以达成据江自守的目标,但背盟偷袭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孙权很快就迎来了刘备的报复

东吴不可能在东线布重兵与曹魏对恃的情况下,还能抵御西线刘备的进攻,所以前期东吴节节败退

此时,吕蒙已经病死,无奈之下,孙权起用了本地世家大族出身的陆逊,出任第四任大都督,来对抗刘备大军,解决危机

陆逊

陆逊跟其他三位大都督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的出身

身为江东本地四大世家之一陆家的子弟,而且跟孙氏还有旧怨(孙策攻庐江时陆家子弟死亡近半),陆逊被起用,某种程度上代表孙权对江东本地世家的妥协

三国东吴领袖孙权(从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特性)(14)

在刘备大军压境之下,孙权不再强力压制江东本地士族,而陆逊也不负众望,利用对江东地理的熟悉和刘备急于求胜的心理 ,在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大破蜀汉军队,杀伤无数,刘备仅以身免 ,奔逃至白帝城,而后身死托孤,蜀汉自此中衰

对于孙权来说,起用陆逊乃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一向不喜欢江东本地世家 ,一直以来奉行的策略就是借助孙坚孙策时代留下来的宿将和自己招募培养的人才来压制江东本地世家,保持朝堂平衡,同时借机分化世家内部,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三国东吴领袖孙权(从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特性)(15)

而这次起用了陆逊 ,难免会导致本地士族崛起,朝堂失衡,本地世家党羽众多,陆逊又能力过人,还是孙策的女婿,这林林总总,导致了孙权不可能太过信任陆逊

战略方面,陆逊也是奉行江东本地士族的“据长江自保”的策略,从未有带兵扩张地盘,乃至北伐曹魏统一天下的想法,偶尔在孙权命令下出战 ,也是带着兵无战心的军队打打酱油就回来了,他的军事才能,基本都是在防御战中才发挥出来

三国东吴领袖孙权(从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特性)(16)

如此情况,就算陆逊再忠心,能力再强,孙权也不会完全信任他,甚至对他越来越不满,终于在后来陆逊插手太子之争时爆发出来,屡屡派人斥骂陆逊,致使陆逊做后抑郁而终,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于孙权来说, 起用陆逊本就是对江东本地世家的一种妥协,最好陆逊能像其他几位大都督一样,发挥自己的作用 ,立下大功之后就死去,这样才不会使孙权猜忌,偏偏陆逊寿元绵长,在朝堂影响力极大,后来又插手储君之争 ,导致孙权不再隐忍,派人骂死了他

自此以后, 孙权也不再设置大都督一职

就像是那个创业的人,终于做出一点成绩了,又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身边的得力心腹助手都不在了,无奈之下只好跟那些一直扯后腿的股东妥协 ,把股东们的代言人推上高位,而后得到股东们的全力支持,度过了难关,此刻股东们的代言人已经在公司掌握大权,影响深远了,创业人只好隐忍 ,慢慢收回权力,直到暮年之时 ,才抓住机会一举荡平股东们的势力 ,掌握了局面

从孙权任用的四大都督不同特性我们可以反向探究孙权的心路历程

少年时任用鹰派人物周瑜,说明少年孙权也曾血气方刚,想要扩张地盘,与天下群雄争锋

三国东吴领袖孙权(从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特性)(17)

后来周瑜死后遇到挫折时起用有“长者之风”的鲁肃,极大的改善了东吴的外交处境,使得东吴战略回旋的空间大增,这说明此时的孙权明白不能单凭军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也可以通过谋划,使用各种手段借力打力,来完成目标

在经过社会套路的反复毒打以后,孙权认为自己已经成熟了,有能力解决问题, 不要需要找一个老师类型的人了 ,于是就启用了自己的心腹吕蒙,吕蒙受孙权影响很深,两人风格非常相似,吕蒙在孙权面前话语权远远不如其他几位大都督 ,只是作为孙权制定战略后的一个具体执行者而已,话说如果孙权出身跟吕蒙一样, 那他可能就是一个跟吕蒙极其类似的将领

三国东吴领袖孙权(从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特性)(18)

最后是陆逊 ,此时孙权已经彻底成熟了, 不再执着于非要执行自己的战略,只要能保住江东,管他什么人, 什么战略都可以使用,就连一直提防的江东本地世家子弟 ,也可以重用

三国东吴领袖孙权(从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特性)(19)

这时的孙权已经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了,不再以喜好做导向,而是以最终目的做导向,那个年少气盛的孙仲谋,终是只存在于记忆之中了


后记 ,其实孙权的变化很像是我们现在的人生成长轨迹,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在于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人,而不管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人 ,我们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也可以使他们变成我们需要的人

所以少年时想要扩张地盘与天下群雄争锋的孙权遇到了同样主张的鹰派大都督周瑜

后来遭遇挫折,开始使用谋略的孙权遇到了善于战略谋划的鲁肃

经过两位大都督耳濡目染之后的孙权开始自信起来 ,自己谋划 战略,只需要一个完美的执行者 ,这会儿绝对听从命令的吕蒙出现了

最后,局势危机之时需要一个既有能力 又能让本地世家全力支持的人才,各方面都符合要求的陆逊就出现在他的面前

这个过程中,孙权一直在学习 ,一直在努力 ,没有选择放弃,一直在坚持,所以他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因此,只要我们不放弃,想等的人总会出现 想要的结果也会来到 ,与君共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