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妖镜的由来简介(镜子为啥能照妖)

前言

镜子是我们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物品,从诞生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现代,镜子的用途非常广泛,人们需要通过它整理仪容;汽车后视镜需要它观测路况;建筑装饰中它能让空间从视觉上变得更宽敞;科学上,许多工业仪器都离不开它。虽然镜子的用途在现代更为广泛,但比起文化寓意,古人就比现代人显得有趣多了。

照妖镜的由来简介(镜子为啥能照妖)(1)

铜镜的诞生和消亡

从夏商开始,中国人就已经在化妆了。但在镜子诞生之前,人们想要欣赏自己盛世美颜和婀娜多姿的体态,只能通过水面的倒影观测。有在池水边观看过自己倒影的小伙伴就很清楚,倒影既看不清,也看不全,只能看个模模糊糊的大概。如果谁丢个石子,或者吹上一阵风,水波粼粼的时候就更是啥也看不清了。所以,古人就用陶盆装满水放在家中用来照影。

  • 第一面铜镜

中国进入青铜器时代后,商代末期的匠人在制造青铜器件时发现,被打磨得溜光发亮的铜面,能照影出外界的事物。于是,中国第一面铜镜诞生了。

刚开始,做一面铜镜工序还比较麻烦,光铸造一面铜面就要很久,更别说还要打磨了。但是铜镜比起用水照影显然方便得多,也清晰许多。至少它能悬挂在墙面,更方便古人梳妆打扮,也算能好好臭美一番

照妖镜的由来简介(镜子为啥能照妖)(2)

直到春秋时期,又有一位巧匠发明了陶模,能快速的浇灌出铜面。于是,铜镜开始能批量的生产。这个时候的铜镜还是没有花纹的素镜。

又到了战国时期,人们才开始在陶模内部雕刻纹路。所以,一种背面有"山"纹的镜子就开始流行了起来。

  • 铜镜的鼎盛时期

汉朝的时候,汉武帝专门设置了尚方官监管镜子的生产。所以,铜镜在汉朝迎来了最鼎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形状和花纹上。形状上有圆形、正当形、六角形、八角形,还有亚字形和葵花形状的,不过大多使用的还是圆镜。而花纹上主要是龙凤、花草,或者吉祥语。

照妖镜的由来简介(镜子为啥能照妖)(3)

汉朝以前,镜子只是宫廷贵族才能用得起的稀罕物。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发,汉朝经济繁荣,百姓们也变得富足起来,而镜子的锻造技术也迎来了质的飞跃。因此,铜镜在汉朝已经非常普及,全民都能臭美。

汉朝才女蔡文姬曾说过一段关于照镜子的妙语。

"世人咸知饰面,不知修心。面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不修,贤者谓之恶。面丑犹可,心恶尚为人乎。故揽镜拭面,则心当洁净。"

一代才女果然是妙语连珠,难怪曹操不惜花千金,也要把她从匈奴国赎回来。

唐朝时,镜子配方中加入了更多的银,所以镜面比起之前的黄铜色泽更加白,镜像更加清晰。唐朝甚至出现了一个"镜子发烧友"——唐玄宗。

照妖镜的由来简介(镜子为啥能照妖)(4)

他规定每年八月初五——他生日这天,大臣们都要给他送铜镜。还规定每个人送的铜镜都要有特色,不能重复。也不知道他国库中究竟堆了多少铜镜,但这些铜镜的奢华是可想而知的,谁也不会错过这个虏获圣心的机会。

  • 玻璃镜取代铜镜

明清时期,中国的手工业发展比较缓慢,这都和当时国家实行的"闭关锁国"有很大的关系。明末时,欧洲的传教士将水银玻璃镜带入了中国。我想当时有幸照过玻璃镜的人,大概是第一次这么清晰的看见自己的容貌。

清朝初期,许多传教士向皇帝赠送玻璃镜,皇帝们对这些新奇玩意儿爱不释手。后来,康熙终于设立了玻璃厂,玻璃镜慢慢取代了铜镜,陪伴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铜镜就此消亡。

照妖镜的由来简介(镜子为啥能照妖)(5)

关于镜子的故事

在古代,有很多关于神镜的传说,我们列举一二。

  • 秦镜高悬

汉代刘歆在《西京杂记》中介绍了一种非常神秘的宝镜:

传说,汉高祖汉高祖的咸阳宫里有一面四尺方镜。它能照进人的五脏六腑,看到一个人是否有内疾。不仅如此,还能看出女子是不是不贞洁和有邪心。这个传说还演绎了另一个故事——《秦镜高悬》。

传说这面大铜镜是当初秦始皇用过的,它正反两面都能照人,十分明亮。人对着镜子时,镜子中的形象却是倒立的,而且只要抚摸胸口,就能照出五脏六腑的疾病,同样也能窥视女子的忠贞和大臣们的忠诚。

"秦镜高悬"和"明镜高悬"两个成语都是因此而来。用来赞扬那些能明察秋毫、秉公办事的官员。所以公堂上方挂上“明镜高悬”的牌匾,也是为官的一种自我约束。

照妖镜的由来简介(镜子为啥能照妖)(6)

  • 照妖镜

汉代《洞冥记》中记载:

"上有金镜,广四尺;元封中,有祗国献此镜,照见魑魅,不获隐形。"

"照妖镜"在许多神话小说中时常出现,我们最熟悉的《西游记》中,托塔李天王就使用过照妖镜。

铜镜之所以被赋予这些神奇的功能,主要是秦汉时期铜镜制作工艺的进步,和民间巫术与宗教的发展。所以,在那个信奉巫蛊的时代,将铜镜和鬼神联系在一起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就衍生出了许多宗教法器,八卦镜是古代道士随身携带的法器。在道家文化中,八卦镜能定风水,还能驱邪捉妖。

照妖镜的由来简介(镜子为啥能照妖)(7)

  • 破镜重圆

除了神话故事,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爱情故事——破镜重圆。

传说南朝时,杨坚攻打陈国。在陈国将要灭亡时,驸马徐德言担心与妻子乐昌公主会因战乱分别。于是他将一面镜子破成两半,两人各执一半。他们约定在每年正月十五到街市卖镜,以便重逢。

后来陈国灭国,乐昌公主果然被虏,夫妻二人最终被迫分离。等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徐德言迫不及待的赶到街市,果然看到有人在卖一半破镜,并且价格昂贵,没人会花大价钱去买半面破镜。

徐德言顿时喜极而泣,赶紧上前从卖镜的老者手中买下了破镜。又跟随老人去了他的住处,当他拿出自己的半面破镜合二为一,果然就是当初自己破开的铜镜。后来,夫妻二人一直偷偷联络。这件事被大臣杨素知道后,非常感动,就将徐德言接到家里安排他和妻子团聚。

照妖镜的由来简介(镜子为啥能照妖)(8)

镜子背后的冷知识

关于镜子,除了神话与传说,还有很多冷知识。

  • "鉴"字与镜子是什么关系?

上面说了,在铜镜发明以前,古人用陶盆盛水照影。这种方式被称为"监",繁体字就是"監"。后来金属制器铜镜发明后,照镜子就变成了"鉴"。

古人有一句话:"人无水于监,当于民监。"

意思就是不要把水当成镜子,而要把百姓当成镜子,这样才能体恤民情,了解国家的情况。

镜子能照见隐微,所以古人就把那些高超的见解比作"玄镜"。曹植曾说:"玄镜作鉴,神明昭析。"所以,古人眼里,"鉴"有了指引清明和引起警示的意思。

因此,古人用鉴字就创造了许多词。例如:前车之鉴、引以为鉴、借鉴、镜鉴、鉴别、鉴定等。

照妖镜的由来简介(镜子为啥能照妖)(9)

  • 风靡日本的"魔镜"

西汉时期,古人发明了一种透光镜。当阳光照在镜面,折射在墙上时光影,能显现镜子背面的铭文和花纹。

这种镜子传到东瀛后,风靡日本。日本人因为不知其原由,所以把这种镜子叫做"魔镜"。直到一千多年后,日本才明白其中的原理制造出这种透光镜。

透光镜之所以能透光,其实原理并不难理解。将一面铜镜背面雕花,另一面进行打磨。虽然看上去镜面平整,但在锻造的过程中其实因为背面的纹路而厚薄不同,薄的地方先冷,厚一些的地方冷得慢,铜就收缩得多一些;花纹虽在背面,而在镜面上仍然隐约存留着它们的痕迹,所以在日光照射下就显示出来了。

照妖镜的由来简介(镜子为啥能照妖)(10)

  • 宋朝的镜子叫照子

宋朝的避讳制度非常严格,当初赵匡义、赵匡美就因为要避讳赵匡胤而改名赵光义、赵光美。等到赵光义当了皇帝,赵光美又改名赵廷美。

那么镜子又犯了什么避讳呢?

那是因为赵匡胤的爷爷叫赵敬,镜与敬同音,为了避讳,赵匡胤就把镜子改成了"照子"。其实,我觉得"照子"不是也犯了避讳吗?难道照和赵不同音?后来宋朝灭亡了镜子又恢复了它原来的名字。

  • 演化的吆喝声

铜镜使用时间一久会发生氧化,为了保证铜镜的使用,民间有专门打磨铜镜的手工师傅。

从东汉开始就有了专门从事磨镜的工作。其中还有一位大名士。这位大名士叫徐稚,小时候家境贫穷,但他自食其力,时常为人磨镜赚钱养活自己。

照妖镜的由来简介(镜子为啥能照妖)(11)

鲁迅先生曾经考证过,走街串巷的磨刀匠吆喝"磨呀磨剪刀",是古代磨镜子的吆喝声"磨镜磨剪刀"演化而来的。

结语

铜镜是古人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也是精美的工艺品。它是古人在艺术和科学成就的结晶。虽然它已经被玻璃镜子替代,但它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铜镜背后文化的研究,我们就能通过古人留下的瑰宝,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