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道(道德经第二章你以为你是谁)

道德经第二章:你以为你是谁?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道(道德经第二章你以为你是谁)(1)

云飞扬老师

大家聊国学,继续谈老子。公众号的留言区已经开始有人留言,有人说:“如此解读,糟蹋经典,无知无畏。”对无知无畏一词我是表示高度的认同。今天我们继续来糟蹋《道德经》的第二章,本章解读可能会引起更大争议。我给第二段的分享起的名字是:你以为你是谁?当然这个题目是我们上周六线下授课之前就起好的,题目也是针对领导者的警示,不是针对不同意见者的反击。

道德经的第二章非常重要,争议也最多。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道(道德经第二章你以为你是谁)(2)

云舍家居线下体验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也。皆知善,此不善矣。常见的解释有两种,一是,当天底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美时,恶也就跟着出现了;当天底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善时,这时候不善就出现了。还有一种解释是:大家之所以知道什么是美,是因为有恶存在;知道什么是善,是因为有不善存在。

我不能断定以上两种解释就是错的,但今天我想提供一下第三种解释,仅供大家参考。

当天底下的人异口同声一致认为什么是美时,这件事本身就不美;当天底下的人异口同声一致认为什么是善时,这件事本身就不那么善。

可能这样说还是比较含蓄。老子的语气似乎比这个更重一些。他认为:天下人的思想被统一,天下人的道德被垄断是可怕的。如果天下只能有一种美,那这种美必是丑。如果天下只能有一种善,那这种善必是恶。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道(道德经第二章你以为你是谁)(3)

老子画像

所以老子反对领导者对被领导者实施思想统一的。领导者既然是领导者,那必然英明神武,为什么有正确的理念也不能统一推行呢?因为老子意识到就算是一种貌似很正确的东西如果强势统一灌输,结果也可能好心办坏事。比如做人要有节气,妇女要守节。是好事还是坏事?当然是好事。推行的结果如何吗?

南宋理学之后,礼教杀人之事不胜枚举。一个十几岁的姑娘,定了亲。还没有过门儿,未婚夫病死了。女子决定守节,得到父亲的大力支持。小姑娘悬梁自尽后,母亲发疯,他父亲天天一边哭一边每天说:“可惜我这辈子没有机会死得像我女儿那样轰轰烈烈了。”这件发生在历史上的真实故事,我们今天看来不觉得轰轰烈烈,只会觉得极其变态。

所以,只有一种声音不好,也不正常。比如有人质疑我聊道德经聊得不好,这就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天地下的人都认为我聊的道德经很好,是最最好的,是不容质疑的。那这件事是挺奇怪的,也是挺可怕的。但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而是经常发生。

比如你去调查某人的讲话好不好?可能调查结果是都说好。如果这个某人是某个单位的领导,那单位内的调查结果更可能出现百分之百好评。而道德经就是写给领导者的。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道(道德经第二章你以为你是谁)(4)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五代十国时期,多数是军阀当皇帝,以至于在军队中流行的纹身之风流传到社会上,因为皇帝都有纹身啊。现在我们都觉得龙哥的纹身很雷人,要知道,花和尚鲁智深不是说鲁智深花心,而是说这和尚有纹身。

领导的发型流行过,领导的胡须流行过,领导的烟斗流行过,领导的雪茄也流行过。在一些单位,领导喜欢喝什么酒,大家都喝什么酒,领导抽过哪个品牌的烟,哪个品牌的烟就会在这个单位里流行。

上行下效,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这种互动关系,被老子发现了。所以他对领导者发出了警告,或者叫善意的提醒。

可惜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清道光帝很节俭,以至于上朝的朝服都是打补丁的。后来,上朝的满朝文武的朝服也都有了补丁。那这些达官贵人把新衣服上打个补丁要花多少银子呢?据野史记载,打一个补丁的钱足够买几十件新衣服。

有个企业的老板信佛,慈悲为怀,经常到员工家里家访。有个员工的家长拉着老板的手感动得哭了,后来这个员工得到了破格提拔。之后的家访,家家都哭,没有一家例外。更有甚者,在老板到来之前,临时摆起了佛像,烧起了香。家访时宾主之间共谈佛法,氛围温馨而融洽。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道(道德经第二章你以为你是谁)(5)

谁都喜欢听好听话,连历史上以纳谏著称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例外。贞观十二年,李世民宴请五品以上官员,已经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的他喝得有点小晕。他拿着酒杯走到魏徵面前,将自己的佩刀赐给了魏徵,然后问:“朕这些年的政务跟以前相比,怎么样啊?”

显然,他此时此刻是想获得吹捧。

魏徵说:“威德所加今非昔比,人心所向今不如昔。”

唐太宗听完目瞪口呆。他说:“怎么会呢?”

魏徵回答说:“贞观初年,陛下唯恐听不到忠言,总是千方百计地引导,兴高采烈地听从。现在虽然也能听取意见,却总是勉勉强强,面有难色,当然比不上从前了。”

唐太宗怅然若失:人真是难得自知之明啊。

有自知之明难,克服人性的弱点更难。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道(道德经第二章你以为你是谁)(6)

有一天苏东坡大才子突然顿悟了,写了一首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道(道德经第二章你以为你是谁)(7)

云舍家居茶室

八风是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也就是别人称赞我,我不自鸣得意,别人讥讽我,我不恼羞成怒。八风吹不动,一下子克服了自己人性的弱点。非常欣喜,写下来,让书童过江去送给佛印禅师看。

佛印看完在上面写了两个字。书童拿回来,苏轼打开一看,上面写了两个字:“放屁!”

苏大才子当时就火了,立马备船过江,来找佛印理论。佛印不在,但门口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要知道这只是朋友关系,生气了不过理论理论,如果是君臣关系,皇帝生气了,可能就人头落地。

所以领导者要是想不通,放不下,那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普通人是死要面子自己受罪,君主则会死要面子天下人受罪。

于是老子苦口婆心说了一大段: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

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呈也,

音声之相和也,前后之相随,

恒也。

这几句话都是一组反义词同时出现,比如“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这都是反义词。唯独音声之相和也,音、声除外,不能说音是声的反义词。它们也不是形容词,它们是名词。那什么是音,什么是声呢?单音节的叫音,多音节的叫声。多个音组成声,多个声组成乐。所以不是辩证对立关系,是相融共生关系。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道(道德经第二章你以为你是谁)(8)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景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打渔去了,一条鱼没有打到,满船空载月明归。如果打了一满船鱼可能关注点都在鱼身上,月光根本都欣赏不到了。这是有与无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道(道德经第二章你以为你是谁)(9)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描写农民插秧,插秧都是往后退着走,退步原来是向前。这是前与后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这是高与下

不过这些整齐的对仗都是铺垫,老子最关键的是要告诉领导者下面这几句话——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大家会说,咦,你在序那一节的音频里重点强调对道德经最大的误解是无为。你看,居无为之事,不是明明白白吗?就是无为之事,不言之教。那什么叫无为呢?作为一个公司的老板,到公司就打坐,就是无为吗?打坐也是有为啊。同时,作而弗始提到了“作”,生而弗有提到了“生”,为而弗恃提到了“为”,成功而弗居提到了“成功”。

所以无为是指不为自己为,不是不作为。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道(道德经第二章你以为你是谁)(10)

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皇后是个狠角色,她坚持一夫一妻制,杨坚当了皇帝后也不例外,隋文帝郁闷的离家出走,这在正史中有记载。今天咱不是谈皇帝的婚姻问题,咱谈的还是管理。有一次,独孤皇后的亲戚犯法了。怕老婆的杨坚问独孤皇后如何处理。皇后说,不能因为是我的亲戚就徇私枉法。于是就办了。办得可能还不轻,结果引起了亲戚的怨恨,居然在家扎小人儿诅咒皇后。这在古代那可是了不得事,大家经常看古装宫廷剧,这件事的严重性质我就不过多描述,反正后果很严重。结果皇后却开始求情了。皇后说:“她诅咒的是我,并且确实是我的行为让他们怨恨了,请求原谅他们。”

独孤皇后对于自己亲戚的违法犯罪问题,一次求情,一次不求请耐人寻味。因此她的操作模式和我们正常人的操作模式刚好是相反的。第一次亲戚犯法,如果惩罚了,那皇后面子往哪里搁呢?打狗还要看主人呢?皇后的亲戚,一点面子都不给,不合适吧。所以第一次犯法危害的是别人,没有危害皇后,依法办理会有损皇后的颜面,按道理应该求情。但是没有求情。第二次犯法,扎小人扎自己,那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不要是自己的亲戚扎小人诅咒自己,亲爹亲妈骂自己骂狠了,有的人也会恼羞成怒啊。结果皇后说,她诅咒的是我,没有危害其他人,放他们一马吧。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道(道德经第二章你以为你是谁)(11)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道(道德经第二章你以为你是谁)(12)

这就叫“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贵为皇后,但处理问题的时候心里没有自己。没有把皇后的面子比天还大,没有把皇后的尊严看的比天高。这种跳出自私自利的人性本能来处理的问题的领导才能真的获得被领导者的尊重,才能长久地领导下去。

可惜杨坚、独孤皇后两夫妻自己做的很好,儿子没有教育好。隋炀帝杨广是被自己的亲兵勒死的。杨广临死前质问:我平日里待你们不薄,何至于如此呢?你们谁挑的头?手下人说:“普天之下,怨声载道,想杀你的何止一个两个。”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杨广都不忘记装牛叉,他说:“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拿毒酒来。”拿毒酒需要时间,谁有那闲工夫呢,直接勒死。

所以,领导者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越把自己当回事,别人越不把你当回事儿。

相传尧帝微服私访,看到几个老人在村子里愉快地玩耍。其中一个老人开心地唱起了歌,歌的内容是歌颂尧的,意思是天下治理得如此之好,我们才能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另一个老人听了后回应了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与我何有哉?这是著名的《击壤歌》,歌词大意是:天一亮我就起来干活,太阳下山我才下班。吃的水是我自己挖井挖出来的,吃的粮是我自己种田种出来的。这一切管尧屁事呢?

这真是没心没肺,忘恩负义。据说尧帝听了非常高兴,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开心地离开了。

最后再多说几句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我理解不仅仅是率先垂范,也不仅仅是不要把心思都花在给员工打鸡血加洗脑上。当然这两层意思都有。我个人还理解出一层意思就是:其实公司的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了,没有那么多可以扯来扯去的,按照规则行事就行了。天之道就是如此。上帝也好,佛祖也好,观音也好,道也好,绝对不是像西游记里面那样动不动就出来讲两句,发表一篇文章什么的。但你不能说这里面就没有管理,你说我这个人怕热,我申请把夏天取消,那可能取消不了。

当我们去到一个公司,发现这个公司有几个基层员工在老板门口下跪,鸣冤叫屈。不用说,这个公司一定管理很糟糕。不是说越级上访不好,而是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在基层员工心里:“老板远远大于制度。他们不相信制度,他们只相信老板,所以他们选择去老板门前下跪。”这是员工的悲哀,也是老板的悲哀,更是这个公司的悲哀。

好的。今天就说到这里。说的有点多,超过20分钟了。10月20 号,周六,我们继续在松山湖大家艺术区云舍会馆来聊《道德经》的第三章。欢迎大家到现场来听。感谢您的陪伴,谢谢大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