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发生八王之乱的影响有哪些(乱七八糟出典何处)

点击右上方“关注”关注人文悟宇!

八王之乱始自291年(晋武帝死后1年),结束于306年,历时16年。

在这段时间里,西方罗马帝国的戴克里先正如日中天,他于284年结束了罗马帝国最为混乱的第三世纪危机(235-284年,短短50年,共换了26个皇帝,只有一个是病死的,战乱不断,经济崩溃)。

并在293年建立四帝共治制度(即罗马帝国分为东方和西方两部分,东西方各由一个正帝即奥古斯都和副帝即恺撒统治),最后在305年主动退位。

回到中国,简直是乱七八糟。这个成语就和八王之乱有关系。

“乱七”指的是西汉初期的“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了巩固中央政权,对之前被封王的刘氏宗室进行削藩,从而引起各封国不满而发生叛乱(公元前154年),最后被周亚夫平定。

“八糟”就是“八王之乱”。我们先来捋一下大体过程。

八王之乱中,并不是说其他的王没有参与,只是说八王是主要人物,按先后掌权顺序,他们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yi)、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ong)、东海王司马越。

按照顺口溜来讲,可以说“一跃淫威,两轮用尽”,代表西晋王朝从篡位曹魏开始,两朝就完了。这个顺口溜正好对应这八王“一(乂)跃(越)淫(颖)威(玮),两(亮)轮(伦)用(颙)尽(冏)”。

西晋发生八王之乱的影响有哪些(乱七八糟出典何处)(1)

在上文,我们已经讲过,汝南王司马亮(司马懿的第四子)和楚王司马玮(晋武帝司马炎之子)助贾南风灭了杨骏,此后司马玮被贾南风利用杀了司马亮,最后也死在贾南风手里。这是八王之乱的第一个阶段。

300年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子)诛杀贾南风,并且于301年废惠帝自立,大封官爵。上文讲过白版封侯,其实还有狗尾续貂的故事,当时高官的帽子上都是有貂尾的,但官封的实在太多,连貂尾都不够了,只能用狗尾巴代替,这就是狗尾续貂。你看,两晋南北朝给我们贡献的成语真是数不胜数。

但司马伦只做了短短几个月的皇帝。齐王司马冏(司马炎之弟司马攸次子),联合河间王司马颙(司马懿之弟司马孚之孙)、成都王司马颖(晋武帝司马炎之子)乘机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和孙秀迎战不敌,死伤10万被俘,被关金墉城,于301年4月被赐毒酒而死。

之后司马冏大权独揽,引起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不满,302年联合驻军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晋武帝司马炎之子),兴兵讨伐司马冏。司马冏最后被司马乂所杀。

于是司马乂又独掌朝政,还是没司马颙啥事。303年,又是心怀不满的司马颙联合司马颖与司马乂大战了好几个月,但没能取胜,悻悻然返回长安。

然司马乂也没好下场,304年被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司马炎之弟司马馗之孙)偷偷捕获,交给司马颙,被活活烧死。

这次司马颙还是没能掌权,而是由司马颖拜丞相,统领朝政。这次司马颙也没什么办法,毕竟他的血脉还是远了许多,他的爷爷只是司马懿的弟弟,而司马颖则是司马炎的儿子。

西晋发生八王之乱的影响有哪些(乱七八糟出典何处)(2)

司马颙

但地位更低的司马越却蠢蠢欲动。司马越的爷爷司马馗没有司马颙的爷爷司马孚地位高,只是一个东武侯,而司马孚则是安平王。

司马颖在司马颙的提议下,废了晋惠帝的皇太子司马覃,被立为黄太弟,成为皇位继承人,于是安排好京城洛阳的一切,高高兴兴回到了他的封地邺城,进行遥控指挥。

那个时候也没手机,网络,遥控指挥肯定不灵。半年不到,司马越率领10万大家,带着晋惠帝讨伐邺城司马颖。但是他的作战能力太一般,兵败,扔下晋惠帝逃命。

然而,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和王浚(幽州刺史),竟然引入鲜卑,征讨司马颖,攻陷邺城。

西晋发生八王之乱的影响有哪些(乱七八糟出典何处)(3)

司马颖逃到洛阳,被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所控。于是司马颖失势,被废皇太弟。司马颙终于可以权倾天下了。

然司马越还在,最终的决斗就在司马颙和司马越之间展开。

西晋发生八王之乱的影响有哪些(乱七八糟出典何处)(4)

306年司马颙终不敌司马越,率残部逃亡。依附于司马颙的司马颖乘机逃窜,但被司马虓捕获,最终被司马虓的部将刘舆(闻鸡起舞,胡笳退敌的刘琨之哥)派人矫诏勒死。

司马颙被司马越诱回洛阳,在洛阳郊外被司马越的手下掐死。

至此“八王之乱”落下帷幕!

西晋发生八王之乱的影响有哪些(乱七八糟出典何处)(5)

点击标题右下方关注人文悟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