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的文献综述怎么写(课题申报之如何写好文献综述)

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书上的原话“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 态”,这句话为做好文献综述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现把它拆分成几个关键 词:

课题的文献综述怎么写(课题申报之如何写好文献综述)(1)

如何理解“国内外”文献述评?

这就意味着既需要梳理国内的,也需要梳理国外的。有人会问应该将国内综述放在前面,还是国外综述放在前面呢?

这个没有什么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有时候确定的课题研究的是国际化视野中的中国问题,这时候可以国外文献放前面;有时候研究的是中国历史、文学等问题,这样国内文献放前面就会显得不突兀。

还有时候可能有人并不是按照国内外学术史梳理的方式来写的,而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来梳理的,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国内外的文献杂糅着来写。不必给自己设一个非此即彼的框框,只要看上去合适就可以。

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国内外文献述评需要掌握一个比例,不宜某一方面比例过大,比如国外文献占了90%,这分明显是没有认真做国内的梳理。当然,任何问题都是要具体分析的,尤其是研究中国特色问题的时候,有可能国外文献确实有些少,大部分都是国内文献,这个时候建议可以在行文的过程当中用一句话说明一下这个事实情况。

如何理解“学术史”?

学术史,这就意味着需要梳理一段有一定历史跨度的学术研究脉络,不能把国家社科基金的文献综述写成本年度的横向的文献大盘点,而是应该有一定的纵向维度的学术史梳理,短则三五年,长则三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甚至需要把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王阳明、朱熹、孔子都搬出来。这才叫学术史梳理。

大家仔细去想想,学术史看的是对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或者理论的发生、发 展、演化、转变等整个过程的全面、系统、完整、深入的脉络梳理和总结,这 不是三句话两句话就能搞定的。

很多人经常会说相关文献没有那么多。这时候,不能只是说自己在知网上搜了搜这个关键词一篇文献都没有,那就真的没有了。这时候可以换个类似的关键词,?媒体融合搜不到,试着搜媒介融合呢?搜融合媒体呢?中文的搜不 到,也可以搜一下英文的,日文的。

综合所述,就是需要大家下工夫去做,用心去做。

如何理解“相关研究”?

学这里就需要非常清楚,相关性的重要程度不容置疑。就是说文献综述字数本来就极其有限了,千万不要去东拉西扯地再去搞那些八竿子都打不着的文献放到这里。一定要把学术史梳理的火力全都集中在所研究的最核心的基本问题上面。

对于如何做好“相关”这两个字,建议是紧紧地围绕着自己最核心的研究对象展开文献梳理。如果某一篇文献与自己的研究对象相关性不高,就把它砍 掉。只有这样,学术史梳理才不会给人一种“形散神也散”的感觉。全部都是 围绕着研究主题而展开。这样做,想跑偏都难。

如何理解“研究动态”?

研究动态要求我们把当前的、最新的、国内外围绕着核心问题的研究流派、研究热点和未来有可能呈现出的研究方向做一个全面而又精炼的介绍。说白了,学术史更主要的侧重于过去的几年或几十年前人们都做了哪些富有贡献的研究,并形成了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学术动态则是侧重于当下和未来。

我们要把动态做扎实,对当前研究某个问题的专家学者了如指掌、如数家 珍。此外,还应该适当地对自己所研究话题的未来进行一下展望。有朋友说, 未来的文献还没有呢,怎么展望啊?事实上已经有了,就是已经梳理了过去十 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研究了,前人们都做了什么已经都知道了,这也就意味着前 人们没做什么也知道了,前人们没做的研究,不就是未来的中青年学者要做的 研究吗?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 研究,以及做这个研究的独特意义和独到价值了。

如何做到“述评结合”?

这个原则要求我们不能仅仅要有综述,还要有评价、评论甚至评点。很多申报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综述写完就完了,既没有总结、归纳,也没有评论、评价,这种做法是有缺陷的。这就好像我们把各种东西都搬过来摆在评 委面前,说这里边有萝卜白菜豆角茄子等上百种水果蔬菜,哪些对我这个研究 有用,并没有重点描述出来。

所以,文献综述切忌单纯的罗列和堆砌前人研究成果,比起大量篇幅的 “述”,在一个段落、一个部分或者整体综述完之后的那一两百字的“评”, 虽然字数不多,但却起着非常重要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那么这个“评”怎么写呢?可以归结为3个字:

赞。就是要说前面的这些研究成果有着什么样的学术价值,对整个学科的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巨大贡献。

整。就是要对这些既有研究成果进行一下整理、整合,最后简要说明他们的研究主要从哪些大体的方面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踩。大家千万不要把这个字理解为网络上经常用的那个“踩”,这里的踩是说,这些前人的研究为后续的更有针对性的研究、乃至更有开创性的研究奠 定了基础。我们能够有机会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些创新,全都因为是“踩”在前 人、巨人的肩膀上。如果没有人家的研究,我们是没有机会的。这样做的好 处,一方面是再一次肯定了这些研究的巨大价值,另一方面则委婉地指出了, 虽然这些研究很好,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它们的指导性或阐释性已经有些 不足了,我们这些后来人将会针对现实问题,做出更具有当代意义的回应。但 是,我们能回应现实问题,还是有赖于前辈们的基础研究。这样,既不伤人, 也告诉了评委,虽然前面有了大量的研究,但依然还有我张三李四研究的空 间。

如何做到“中外结合”?

大家要记住,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绝大部分依然是国内在自己所处的这个学科领域中的大咖级专家。这些专家们以60后和70后为主力,80后也慢慢的开始进入专家库,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国际化视野需要自己仔细认真的去揣摩去思考。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关注自己选题的行业专家更倾向于什么类型的研究, 他们是喜欢站在世界的视角看中国,还是喜欢站在中国的视角看世界?然后再 据此思考自己的文献综述,国外文献怎么写,国内文献怎么写?这样就会更加 有的放矢一些。

如何做到“新老结合”?

要注意的就是:文献不宜全是老文献,也不宜全是新文献。全是老文献显得这个话题的当下指向不太明朗,全是新文献则显得这个研究课题没有历史积 累,未必是个真问题。

另外的一点新,还要注意把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放进来,比如2020年的国 家社科基金申报书,截止到2020年4月底5月初才正式提交,这个时候您如果 研究的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选题,就应该把最新的与新冠病毒研究相关的成 果放在文献综述当中!

如何做到“大小结合”?

什么是大小结合?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研究某个相关问题的,在这个具体领域当中的,大咖小咖的文献,都要适当的涉及到、覆盖到。

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要研究网络舆情,那么在这个具体领域内, 哪些大咖是专门研究网络舆情的?他们肯定在这方面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成果 著作了,如果自己的文献综述居然都涉及不到他们的成果,这只能说明做的文 献综述是假的,或者自己的眼镜是有色眼镜,自动把大咖们都过滤掉了。

小咖为什么也要涉及到呢?因为小咖在这个领域也已经是个有一定段位的中坚力量了,他们之所以还没有成为大咖,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年龄还相对年轻一点,但事实上也已经是青年长江了,或者什么长城学者了,泰山学者 ,华山学者了,诸如此类的。他们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其实也已经不小了。

如何做到“他我结合”?

所写文献综述不一定非得引用别人研究成果的原话,也可以把别人的研究成果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就叫他我结合——他说的原话和我自己改述的他的意思的结合。

为什么要这样呢?比如别人成果当中的原话已经非常非常之精炼、精辟和经典了,那么的确没有必要再用一句不怎么精炼、精辟和经典的话改述了,这样反而会把要表达的意思大打折扣。

但是,如果一味地引用别人的原话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会使自己的文献述评变得更像是一篇名人语录摘抄,这样给评委的印象就是这个人只会引用别人说的话,自己不会说话;第二个问题,如果这个研究问题涉及到一两百个主要研究者,每个人引用一句话,以每句话十五字为平均数,那就是2000左右的字数出去了,这样是篇幅不允许的。

文献述评如何写?

也就是:哪个国家(地区或大学)(where)的谁(who),在研究什么 (what),研究的问题导向是什么(why),什么时间研究的(when),怎么 研究的(how)以及得出了什么样的观点或结论,更进一步的评论还可以探讨 他或者他们的研究得失有哪些。

这里要注意,一定要在文献综述的时候标出时间,比如“(张三, 2019)”或者“张三(2019)”,这样写的好处就是,专家一看就知道您参考了哪些年份的、哪位作者的文献。

中文外文文献怎么区分?

有两个具体的方法:第一个具体的方法就是在申报书后面列出的具体的参考文献进行区分,大家一目了然就能看清楚到底有多大比例的中文参考文献, 有多大比例的外文文献。这个时候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文献综述当中可 能提到了一百多位专家的两百多篇文献,在真正列文献详情的时候,一定要择 优、择要放在申报书当中。

择优的意思就是选择那些最优秀的文献,引用最高的文献;择要就是要选择那些最重要的国内外大小咖的文献。当然,这只是小小的建议,不是绝对的标准,大家自行选择就好。

第二个具体的方法就是,在正文当中通过文献作者的名字体现出来,比如 在提到的文献中可能会有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日本人等,那么 这个时候就用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等方式把他们的名字写出来放在 申报书的正文当中,评审专家扫一眼就能知道这里面大致涉及到了多少国内作者、多少国外作者,甚至有些国内外的作者都有可能是他们的老熟人、老朋 友。

文献述评的常见误区?

首先,很多老师的申报书文献综述过于简单,一看就好像没怎么做学术史梳理一样。这类申报书倒是干脆,直奔主题,但是省略掉的恰恰是最能体现研究功底的一部分内容。所以,这些问题要回避。

其次,有些是有述无评,这一类的综述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了,也很辛苦,但是缺少评的部分,跟没述也差不多,就等于辛辛苦苦画了一条龙,最后没画眼睛。所以这一点也要高度重视。

还有一些申报书基本上就是简单的罗列和堆砌,况且况且况且况且况且这样的词都堆在那里,这就是干的搬砖的体力活,最后砖搬过来了,没把房子搭起来就跑去打麻将了。另外还有些人只列了作者及其文章,并没有综述他们的观点和结论,这也是不够的。

另外,也有些人把文献综述做成了有关名词的概念介绍和概念演变,这也是不行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