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2章中关于交朋友的句子(有情有义有人生13-28)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论语12章中关于交朋友的句子?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语12章中关于交朋友的句子(有情有义有人生13-28)

论语12章中关于交朋友的句子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如: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

子路问:“怎么样才可以叫做士了呢?”夫子说:“互相批评切磋,但又能和睦相处。朋友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劝勉;兄弟之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同样的话题,在《论语•子路篇》中出现了两次。一个是孔门中聪慧善谈的子贡,一个是性情急躁的子路。同样是“孔门十哲”,孔子老师给出的答案却不一样,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风格。但一些年轻的弟子不懂啊,像公西华咨询老师“闻斯行诸”的话题一样的。

一天在孔子国学大讲堂上,有个年轻的门人站起来,轻轻鞠躬后,问道;老师,子贡老师问“何如斯可谓之士矣?”您给出的答案是三种人可以称作为“士”,要么是德才兼备,退而求其次是有德无才,最后是即使是无德无才,但一定要做“言必信,行必果”,做一个响当当的人;子路老师问同样的话题,您给出的答案却不一样,这到底为什么呢?

孔子听后,呵呵一笑,子路性情刚猛,认死理,不懂得变通,他也有成为一个“士”的愿望。只要注意这两点,就可以了。

那两点呢?我们往下分享。

我们来看经文,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路比孔子小九岁,从其十八、九岁到六十三岁结缨而死,一直追随孔子左右,不离不弃,忠心耿耿,他们可以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论语》中记载他反对孔子老师的场景是最多的。如反对孔子见南子、反对到公山不狃及佛肸那里做官等等。

最典型的一次,就是“卫君待子而为政”章句,老师,卫君想让您参与政治,您该怎么办呢?孔子说:“必也正名乎”。一听到老师这样说,子路怎么说的呢?“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在孔门里,只有子路敢如此狂妄不羁的对老师说出他心中的不满。

孔子听到子路的话后,立即进行批评“野哉!由也。”仲由,真没礼貌啊。

我们回到本篇章上来,孔子开办私学,就是为国家培养 “士” 的。

一听子路这样问,孔子很是开心,多好的事儿啊!如果子路能注意自身性格上的缺陷,完全可以成为一名以行仁为己任的“士”。

孔子说;子路做到了这八个字“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就可以称得上是一名“士”啦!

“切切”是一个象声词,形容声音轻细,或声音凄切。在古代汉语中还有急切急迫、哀怨、忧伤貌、恳挚、深切的意思。

“偲”是一个多音字,读作cāi,意思为有才能;读作sī,意思是相互勉励、督促。《说文》给出的解释是“强力也,又多才力也。”“偲偲”是相互勉励,相互督促的意思。

“怡”是一个形声字,本义是和悦的样子。《说文》给出的解释是“怡,和也。”晋朝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说“怡然自乐。”宋朝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说“心旷神怡。”和悦的状态,令人向往之。

“切切偲偲”就是相互督促,共同向善;“怡怡如也”是说大家和和睦睦,人人心情舒畅愉快,而不相互猜疑、心存戒心。孔子说;能够同人这样相处的人,就可以称为“士”。

孔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子路行行如也”。(《论语•先进篇》)(子路一副刚强勇武的样子。)子路性情急躁,争强好斗!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这家伙有点“不合群”。一个人“不合群”,即使是你有本领,大家都不和你玩,你本事再大,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子。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54岁死在五丈原。与其说是病死的,倒不如说累死的,为什么呢?因为蜀中无大将啊,大事小事都要诸葛亮一个人操劳,没有可以任用的人啊!所有的工作都让你一个人干,不累死,才怪呢!

仔细想来,现实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一些官二代的孩子,读个什么哈佛商学院的MBA博士,你给他说个话,他一脸的傲气。谁看见谁讨厌。他们学的案例,也是限定了一些条件的才能有用的,离开了这些条件,这些案例几乎不起什么作用的。学历再高,人际关系也处理得一塌糊涂,甚至有的走向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把所谓的“对境智”当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岂不是贻笑大方?

孔子在这里循循善诱,提醒子路要务必搞好“群众关系”,在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氛围中共同前进,这样,就已经具备了一个“士”的标准了。

孔子老师接着补充到:“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切切偲偲”就是相互督促,共同向善;“怡怡如也”是说大家和和睦睦,这些都是子路所不具备的,或者说是子路同学的缺门!

我们先来看“朋友切切偲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五种关系,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伦关系,五伦就是天道在人世间的实践,也就是人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摆脱不了这五种关系的。按照人道来做人做事,就是有德!一个人只有明白并能处理好这五种关系,就是有德之人,也可以称得上一个“士”了。

孔子为什么有进行补充说明,说“切切偲偲”是针对朋友,“怡怡”是针对兄弟的。

古人讲“同门曰朋,同志曰友。”跟着一个老师学习的人,叫“朋”,相当于现在的同学;有人生共同志向的才叫“友”。朋友关系应该是五伦关系中最脆弱的,由于没有亲情的维系,如果没有相互帮助,共同提升这一要素,朋友关系很容易土崩瓦解的。

当看到朋友在人生的大是大非面前抉择出现问题的时候,作为朋友,你不能阿谀奉承,狼狈为奸,如果这样的话,就不是真正的朋友,而是人们常说的酒肉朋友,这样的朋友关系是不能长久的;如果你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那就是对不起朋友,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人真的不够朋友!朋友之间互相有忠告、劝勉的责任,有不同意见尽管说出来,相互争论,吵架,闹到脸红脖子粗,都没关系,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让对方做不义之事,这才是真的朋友。

儒家的交友之道,就是真诚相待,互相劝勉。一个人最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需要朋友来指正。子贡问为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也。”(《论语•颜渊篇》)(子贡请教交友之道。孔子说:“必要的时候要给予朋友积极的忠告,进行善意的引导。但要记得掌握好分寸,如果不听从就算了,千万不要自取其辱了。”)朋友之间,可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如果纯属玩伴,或者酒肉哥们,那就不是真正的朋友。

说完了朋友,一个“士”在兄弟关系中该如何做呢?孔子给出的答案是:“兄弟怡怡。”

兄弟,《尔雅•释亲》给出的解释是:“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我们一看,就知道兄弟是有血缘关系的,现在范围扩大了,也包括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我兄弟。

如果说;朋友之间,需要互相帮助,可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道不同”可以“不相为谋”。那么兄弟之间,即使是“道不同”,即使是兄弟之间闹翻天,但血缘关系是不可更改的。所以,兄弟之间,需要的是什么?孔子在这里说的很清楚,那就是“怡怡如也”,兄弟之间应该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我们在生活中,看到有一些兄弟,为了分家产,大打出手,甚至走上法庭,弟兄们在一个村里甚至一辈子不搭腔,但一到关键时候,出手相助的还是自己的弟兄们,所以在农村有“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说法。

孔子这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对待兄弟需要注意的是和谐相处,不要拿你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你自己的弟兄们,甚至你的儿女们。譬如我喜欢读《论语》,但我不能让我的哥哥和弟弟都读《论语》啊,如果他们不读,我就和他们急,真是如此的话,我不得天天急死啊!三年前,我分享《论语》的时候,我家姑娘就说;爸爸,你们单位上班还考试《论语》吗?我说;不考试《论语》啊。女儿说;那你为什么天天读《论语》,写《论语》分享啊。我说;这是爸爸喜欢的事儿,比打麻将强些吧!但我一直没有说;女儿,你也得像爸爸一样学习《论语》啊。这一两年,有时间的话,女儿也会和我交流我分享的《论语》,说,这个地方的分享还可以再深入一点,那个标点符号错了,这篇《论语》分享出现了错别字!听到女儿的建议后,我很是欣慰。

孔子老师教育学生,他并不是从多么高远的理想谈起,而是从人最应该做的事儿做起,按照“五伦”大道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朋友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劝勉;兄弟之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这就是儒家要培养的“士”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子路同学,好勇过人,“认死理”。孔子老师给出的答案“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以说正切中了子路同学的不足。最令人遗憾的就是孔子老师虽然对子路的问题看的是比较准,但子路同学还是认死理。卫国发生了蒯聩蒯辄父子争国事件。当时,卫出公已逃跑了,子路正在孔悝的采邑中当总管,听说这件事,义愤填膺,连忙往城里跑,城门将要关闭。小师弟子羔告诉子路,形势已定,不要进城白白送死。子路的表现是:“食其食者不避难。”蒯聩派遣勇士去击杀子路,结缨而死,被人剁成了肉酱!子路死得很壮烈,也很迂腐。其实,如果子路听从朋友的建议,他的死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当然了,大人们对我们常说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没错,这个帮忙最好不要牵涉到金钱、利益。而“朋友莫交财,交财断往来”也是有道理的,说的就是亲朋好友之间,最好不要有金钱方面的来往,因为很容易就因为金钱的原因,本来是好好的朋友、亲戚,可是到最后却成为了老死不相往来的“仇人”。其是在提醒我们,交友需谨慎。

《论语》可以说,时时是教化,处处是教化,因为修身养性是我们每个人一生最重要的必修课。孔子对子贡和子路有关士人的教诲,也应该成为每个人检验自己的标准,我们也要扪心自问:有关“士”的要求,我们已经做到多少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