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大屠杀历史真相及其影响(古籍中的满清临清大屠杀)

旧日豪华事已空,银屏金屋梦魂中。

黄芦晚日空残垒,碧草寒烟锁故宫。

隧道鱼灯油欲尽,妆台鸾镜匣长封。

凭谁话尽兴亡事,一衲闲云两袖风。

满清大屠杀历史真相及其影响(古籍中的满清临清大屠杀)(1)

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月,在辽东明军与满清鏖战之时,一只清军从长城黄崖口入关,突袭蓟州、河间、景州,闰十一月围城临清,总兵官刘源清、同知路如瀛、在籍兵部侍朗张宗衡、原兵部主事张振秀等诸官吏率众登城御敌,力拒数日,博杀惨烈,终因援兵不至,城被攻破,清军屠城八十万众,守城将士全部壮烈殉国,满清大学生张廷玉编撰《明史•忠义传》,坚持将诸位烈士纳入其中,死后也落得被乾隆抄家。

满清大屠杀历史真相及其影响(古籍中的满清临清大屠杀)(2)

在《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韩爱姐路遇二捣鬼 普静师幻度孝哥儿”中,详细记述了这段山河破碎,禽兽屠城的历史:

中原无主,四下荒乱。兵戈匝地,人民逃窜。黎庶有涂炭之哭,百姓有倒悬之苦。大势番兵已杀到山东地界,民间夫逃妻散,鬼哭神号,父子不相顾。葛翠屏已被他娘家领去,各逃生命。止丢下韩爱姐,无处依倚,不免收拾行装,穿着随身惨淡衣衫,出离了清河县,前往临清找寻他父母。到临清谢家店,店也关闭,主人也走了。

却说大金人马,抢过东昌府来,看看到清河县地界。只见官吏逃亡,城门昼诸,人民逃窜,父子流亡。但见:

满清大屠杀历史真相及其影响(古籍中的满清临清大屠杀)(3)

烟生四野,日蔽黄沙。封豕长蛇,互相吞噬。龙争虎斗,各自争强。皂帜红旗,布满郊野。男啼女哭,万户惊惶。番军虏将,一似蚁聚蜂屯;短剑长枪,好似森森密竹。一处处死尸朽骨,横三竖四;一攒攒折刀断剑,七断八截。个个携男抱女,家家闭门关户。十室九空,不显乡村城郭;獐奔鼠窜,那契礼乐衣冠。正是:得多少宫人红袖哭,王子白衣行。那时,吴月娘见番兵到了,家家都关锁门户,乱窜逃去,不免也打点了些金珠宝玩,带在身边。

满清大屠杀历史真相及其影响(古籍中的满清临清大屠杀)(4)

​临清大屠杀,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屠杀,波及济南等多地,其后数十年,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广州大屠杀等等,数千万汉族同胞死于满清鞑子之手,纵观满清一朝,死于文字狱、白莲教、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的人民群众,数以亿计。

在大明“临清保卫战”中,总兵官刘源清、榷关主事陈兴言、兵部侍朗张宗衡、原兵部主事张振秀等先后壮烈殉国,在满清大学士张廷玉编撰的《明史•忠义传》中这样描述:

张振秀,临清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知肥乡、永平,迁兵部主事。泰昌元年改吏部,更历四司,至文选员外郎,乞假归。崇祯改元,起验封郎中,历考功、文选,擢太常少卿,坐事落职归。崇祯十五年,大清兵围河间,远近震恐。临清总兵官刘源清偕榷关主事陈兴言、同知路如瀛、判官徐应芳、吏目陈翔龙、在籍兵部侍郎张宗衡、员外郎刑泰吉、临汾如县尹任及振秀等合力备御。未几,城被围,力拒数日,援不至,城破,并死之。兴言,南靖人。如瀛,陵川人。应芳,临川人。翔龙,萧山人。泰吉、任皆进士。宗衡自有传。源清,泽清弟,赠太子少保。

其时,城破殉难者,寿张王大年、曹州楚烟、滕县刘弘绪数人。大年举进士,历御史,加太仆少卿,以附魏忠贤名持逆案,至是尽节死。烟举进士,历户部主事,解职归。及城失守,力抗,子凤苞以身翼之,皆被杀。妻赵触柱死。弘绪历车驾郎中,遇变死。

张焜芳,会稽人。崇祯元年进士。历南京户科给事中。十一年春,疏荐黄道周、惠世扬、陈子壮、金光辰,而为旧抚文震孟请恤。帝以沽名市恩,切责之。又纠太仆少卿史涘,为涘所讦,遂罢职,事具《薛国观传》。十六年正月,焜芳北上,抵临清,遇大清兵,与诸生马之騆,之駉俱被执死之。其妻妾闻之,赴井死。

时又有天津参将贺秉钺者,泰宁左卫人。崇祯四年第武科一甲第三,亦以扶父柩至临清,巷战终日,矢尽,被执死。

满清大屠杀历史真相及其影响(古籍中的满清临清大屠杀)(5)

​兵部题兵科抄出山东巡抚王永吉题稿中记述了总兵刘源清牺牲的经过:兵部题为塘报孤军死战捐躯报国事。

职方清吏司案呈,崇祯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奉本部送兵科抄出山东巡抚王永吉题称准镇臣刘泽清塘报,内称:

本镇弟源清二月初五日统兵鏖战日终,已无下落。又称材官范得胜亲见源清被围落马。又据材官张善禀称,见署镇督李鼎铉兵死战,大败奴酋,各将禀撤兵,署镇不肯,奴即大营包来,冲开步营,李鼎铉战死,署镇领亲丁登时俱战死,止剩二十余人,被奴围在山坡,与贼对战,署镇面中一矢,身中二矢,不知下落。又据抄报官刘祚禀称,难民口供,被虏与达子喂马,初五日至徂来□□□胜了官兵,见刘三总兵被达子架至达王面前跪不肯跪,问他话也不肯说,少间大声骂起,被拥至帐外杀了。等情。

满清大屠杀历史真相及其影响(古籍中的满清临清大屠杀)(6)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曾谈过自己的曾伯祖镇番公被清兵掳到临清的故事:

明季兵乱,曾伯祖镇番公年甫十一,被掠至临清。遇旧客作李守敬,以独轮车送归。崎岖戎马之间,濒危者数,终不舍去也。时宋太夫人在,酬以金。先顿首谢,然后置金于案曰:“故主流离,心所不忍,岂为求赏来耶!”泣拜而别,自后不复再至矣。守敬性戆直,侪辈有作奸者,辄龂龂与争,故为众口所排去。而患难之际,不负其心乃如此。

译文

明末战乱,我的曾伯祖父镇番公刚十一岁,被乱兵抓到临清。到了临清,遇到家中过去的佣工李守敬,用独轮车把他送回家。一路上山野崎岖,兵荒马乱,多次发生危险,李守敬始终不抛弃镇番公,自己逃走。当时,宋老太夫人还在世,送了些银钱给李守敬,作为报酬。李守敬先行礼表示感谢,然后把银钱放在桌上,说:“旧主人流离失所,我于心不忍,难道我是为了赏赐才来的吗!”说罢,他流下眼泪,行礼告别,从此不再来了。李守敬性格耿直,仆人中有人做奸诈的事情,他就大声责骂,所以他是被仆人们排挤离开的。可是在患难的时刻,他却能如此不负心。

​而在《金瓶梅词话》中,也有周统制壮烈殉国的详细描述:

满清大屠杀历史真相及其影响(古籍中的满清临清大屠杀)(7)

却说周统制,见大势番兵来抢边界,兵部羽书火牌星火来,连忙整率人马,全装披挂,兼道进兵。比及哨马到高阳关上,金国干离不的人马,已抢进关来,杀死人马无数。正值五月初旬,黄沙四起,大风迷目。统制提兵进赶,不防被干离不兜马反攻,没鞦一箭,正射中咽喉,随马而死。众番将就用钩索搭去,被这边将士向前仅抢尸首,马戴而远,所伤军兵无数。可怜周统制一旦阵亡,亡年四十七岁。正是:于家为国忠良将,不辩贤愚血染沙。

古人意不尽,作诗一首,以叹之曰:

胜败兵家不可期,安危端自命为之。

出师未捷身先丧,落日江流不胜悲。

《总监各路太监高起潜题本》中说:“总计临城周匝逾三十里,而一城之中,无论南北货财,即绅士商民,近百万口”。

满清大屠杀历史真相及其影响(古籍中的满清临清大屠杀)(8)

​《兵部行稿》中叙述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十二日临清被破后的情形,说“生员存者三十八人,三行商人存者席明源、汤印、汪有全共七人,大约临民十分推之,有者未足一分。其官衙民舍,尽皆焚毁,至今余烬未灭。两河并街路,尸骸如山若颠,岂能穷数。城垛尽皆拆毁”。

兵科右给事中韩如愈奏称:臣于二十二日有虏入益深一疏,方进御前,退而旋闻临清新城攻陷,且传言者谓景州亦陷矣!不意虏所向无前一至此也。臣常过临清,见该州夹河而城,河之两头原无限阻,况在此时冰坚可履,富商大贾皆在新城,戊寅之变赖此辈敛财出力为守,今岁闻商贾皆预行南去,镇臣刘泽清自德回临前有从南来者,见其八轿逍遥,行人嗟叹,臣窃忧之。然而时犹谓虏未过河间,不知已分股攻临,破陷十余日而塘报始至也。

满清大屠杀历史真相及其影响(古籍中的满清临清大屠杀)(9)

​顺治元年七月二十七日的《工部营缮司主事于连跃揭帖》中描绘山东临清一带的情形:

满清大屠杀历史真相及其影响(古籍中的满清临清大屠杀)(10)

明代典籍记录的人类最早的蒸汽船

“但此地七载兵荒,城郭庐舍俱是丘墟,荆棘满目,白骨如山。至于临清一镇,素号咽喉,及今行人断绝,市肆榛莽,瓦砾阻滞,通衢商店变为溺厕。卖妻鬻子,剜肉医疮。惨苦情形,石人堕泪,即孑遗中尚存一二残民,伪官逼索捐助,严刑酷拷,非死于敲扑,即亡于他方。”

满清大屠杀历史真相及其影响(古籍中的满清临清大屠杀)(11)

​明代典籍《军器图说》中的神机营

满清骑兵入关,大肆屠杀市民阶层,造成了工商业与科学技术的断代,以至于很多武器、船只、蒸汽机制造技术后继无人。明代诸多典籍外流,很多图纸被满清鞑子送给了西方传教士,成为西方中世纪文艺复兴的源泉。

19世纪中叶,不可一世的满清蛮族最终被西洋的坚船利炮打败,而300年前,这本被满清焚毁的《军器图说》已经记载:“蛮夷所畏中华者,火器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