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赞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湘江赞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

湘江橘子洲毛泽东同志雕像

湘江赞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2)

《湘江评论》创刊号

湘江赞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3)

五四运动在北京

一、时代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然而与会诸国无视中国的战胜国地位,反而将德国在山东胶州湾的利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国人大忿,由此掀起了轰轰烈的五四运动。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中国人民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哪怕你是战胜国,只要国力弱小,一样会受人欺负。文人学士、革命志士、士农工商都投入到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去。

就在此时,在湘江之畔,橘子洲头,年仅26岁具有远见卓识的毛泽东,创办了革命的刊物——《湘江评论》并亲任主编及主要撰稿人,以文章作为投枪、匕首,痛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要害,吹响了警醒国人、投身革命的号角。

刊物创办后,发行量达数千份,一再加印,供不应求。

创刊号寄到北京之后,李大钊认为这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

毛泽东同志一直非常怀念他创办《湘江评论》时的美好时光,30年后他在《沁园春 长沙》中曾得意的提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此处的“激扬文字”就是指其在《湘江评论》中汪洋恣肆的雄文。

二、历史意义

《湘江评论》辟有“东方大事述评”、“西方大事述评”、“湘江杂评”、“世界杂评”、“放言”、“新文艺”等栏目,以引导民众放眼世界、改造中国为宗旨,以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统治的思想和歌颂 十月革命 、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内容。毛泽东在该刊上发表的《民众的大联合》等文章号召人民大众联合起来,敢于斗争,争取胜利,深刻揭示了民众的强大革命力量,引起反动统治者的恐慌。1919年8月上旬,《湘江评论》第五期尚未发行就被反动军阀查封。该刊曾出“临时增刊”第一号。

《湘江评论》是五四时期进步期刊中思想性、进步性最突出的刊物之一。许多进步青年,如 任弼时 、 郭亮 、 肖劲光 等就是在该刊物的直接影响下开始觉悟,走上革命到道路的。《湘江评论》对当时湖南和全国的革命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宣言原文

自“世界革命”的呼声大倡,“人类解放”的运动猛进,从前吾人所不置疑的问题,所不遽取的方法,多所畏缩的说话,于今都要一改旧观,不疑者疑,不取者取,多畏缩者不畏缩了。这种潮流,任是什么力量,不能阻住,任是什么人物,不能不受它的软化。

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自文艺复兴,思想解放,“人类应如何生活”成了一个绝大的问题。从这个问题,加以研究,就得了“应该那样生活”,“不应该这样生活”的结论。一些学者倡之,大多民众和之,就成功或将要成功许多方面的改革。

见于宗教方面为“宗教改革”,结果得了信教自由。见于文学方面,由贵族的文学、古典的文学、死形的文学,变为平民的文学、现代的文学、有生命的文学。见于政治方面,由独裁政治,变为代议政治,由有限的选举,变为没限制的选举。见于社会方面,由少数阶级专制的黑暗社会,变为全体人民自由发展的光明社会。见于教育方面,为平民教育主义。见于经济方面,为劳获平均主义。见于思想方面,为实验主义。见于国际方面,为国际同盟。

各种改革,一言蔽之,“由强权得自由”而已。各种对抗强权的根本主义,为“平民主义”(德莫克拉希,一作民本主义、民主主义、庶民主义)。宗教的强权、文学的强权、政治的强权、社会的强权、教育的强权、经济的强权、思想的强权、国际的强权,丝毫没有存在的余地,都要借平民主义的高呼,将它打倒。

如何打倒的方法,则有二说,一急烈的,一温和的。两样方法,我们应有一番选择。(一)我们承认强权者都是人,都是我们的同类。滥用强权,是他们不自觉的误谬与不幸,是旧社会旧思想传染他们遗害他们。(二)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不但自相矛盾,并且毫无效力。欧洲的“同盟”“协约”战争,我国的“南”“北”战争,都是这一类。所以我们的见解,在学术方面,主张彻底研究,不受一切传说和迷信的束缚,要寻着什么是真理,在对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不致张起大搅乱,行那没效果的“炸弹革命”“有血革命”。

国际的强权,迫上了我们的眉睫,就是日本。罢课、罢市、罢工、排货,种种运动,就是直接间接对付强权日本有效的方法。

至于湘江,乃地球上东半球东方的一条江。它的水很清,它的流很长。住在这江上和它邻近的民众,浑浑噩噩,世界上的事情,很少懂得。他们没有组织的社会,人人自营散处,只知有最狭的一己,和最短的一时;共同生活,久远观念,多半未曾梦见。他们的政治,没有合意和彻底的解决,只知道私争。他们被外界的大潮卷急了,也办了些教育,却无甚效力;一班官僚式教育家,死死盘踞,把学校当监狱,待学生如囚徒。他们的产业没有开发。他们之中也有一些有用人才,在各国各地方学好了学问和艺术。但没有给他们用武的余地,闭锁一个洞庭湖,将他们轻轻挡住。他们的部落思想又很厉害,实行湖南饭湖南人吃的主义,教育实业界不能多容纳异材。他们的脑子贫弱而又腐败,有增益改良的必要,没人提倡。他们正在求学的青年,很多,很有为,没人用有效的方法,将种种有益的新知识新技术启导他们。咳!湘江,湘江!你真枉存于地球上。

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的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以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它的生,逆它的死。如何承受它?如何传播它?如何研究它?如何施行它?这是我们全体湘人最切最要的大问题,即是《湘江》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