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烫篮李现森(麻烫篮李现森)

麻烫篮

麻烫篮李现森(麻烫篮李现森)(1)

在豫西嵩县老家那儿,管生女孩儿叫“添麻烫”。

小时候跟娘去城里赶集,村口遇我一个远房舅舅。 大老远,舅舅就喊到: 姐,你擓着篮儿,弄啥去嘞?

去赶个会,扯二尺布回来给你外甥奏俩裤衩儿……娘说,家里添人了没?添了。添了啥?舅舅搔了搔头,咧着嘴说,唉,又添了根“麻烫”!

一听说麻烫,我顿时两眼放光,扯着娘的布衫角嚷嚷:“我想吃麻烫。”娘和舅舅都笑了,舅舅从衣兜里拿了俩花蜜桃儿递给了我。

后来,我才知道,是舅舅家又生了一个小闺女。

麻烫篮李现森(麻烫篮李现森)(2)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资匮乏,缺吃少穿,不必说顿顿是煎煎炒炒,就连吃个菜也是“就吃”,意思是夹一筷子头咸菜丝就中了。素日里想吃点沾油星儿东西,顶多也是用舌尖舔舔油瓶子,然后咂巴咂巴着嘴:“真香!”

作为传统民俗文化,麻烫很具有时代特点。只有等到过年时,出门的闺女回娘家走亲戚,才会支个油锅,炸一些“麻烫”擓着。别看它普通,但在缺面少油的年代,这可是好东西呢。

或因麻烫的主贵,是带油水的,也就渐渐演变成了女孩的代称。谁家生了孩子,向孩子的外公外婆家送信时,生男孩的送块肉,生女的送一篮麻烫。所以老人常把女娃抱着怀里,口里反复念叨:“乖乖娃儿,麻烫篮……”

麻烫篮李现森(麻烫篮李现森)(3)

麻烫是老家那儿的土话,和油条有点像。只是油条里加了明矾,经油锅一炸,膨胀得大一点,虚一些,老家人就管它叫“虚麻烫”。

而老家通常串亲戚的麻烫,是“布鞋底子麻烫”,也有“绳麻烫”。这和油条有所不同,“布鞋底子麻烫”是烫面入锅炸的,形状类似于鞋底子。

刚出油锅时,热腾腾的,软软的,老好吃了。但若是放久了,就变得硬梆梆的,没有水分,吃前需搁到蒸笼里再馏一下,否则吃起来可使牙了。大概这是便于储放吧。

而“绳麻烫”有单股的,也有双股的,类似麻绳状。酥脆可口,满嘴香味。小时候,我就常听到伙伴们喃喃自语:“要是能吃根麻烫,那该老美呀!”

麻烫篮李现森(麻烫篮李现森)(4)

关于麻烫的来历,《杭州的传说·油炸桧》说是老百姓痛恨南宋奸臣秦桧,吃麻烫是为了消消恨的。原先,油炸的是两个面块压在一起,一根象征秦桧,一根象征王氏,入油锅煎炸。后来人们嫌这太费事了,就简化成用一根筷子在一块面块中间压出一道沟,然后捏着两头抻拉变长,再入锅油炸。老家人炸的“布鞋底子麻烫”,做工就是这样的,也不知道和这个传说有无关联。

炸麻烫有讲究,要用矾、碱、盐、糖,比例不一样,不是每个人都会的。娘的厨艺一般,只会炸“布鞋底子麻烫”。而我三婶就不同,她能做出不同口味的麻烫来,有用玉米面的,有用白面的,玉米面酥,白面的甜。尤其是搓“绳麻烫”,眨巴眼的功夫,那摸过油的面块就在三婶手里,一拧一搓,再旋转,瞬间就变成了一个个麻花。油锅支起来了。娘让我把三婶喊来帮忙搓“绳麻烫”,年年如此。

麻烫篮李现森(麻烫篮李现森)(5)

娘串的亲戚多,炸回麻烫,一炸就得一大簸箕。这时的我,是一年当中最老实时候,那都不去疯跑着玩,通常是流着哈喇子圪蹴在灶火里。说是搭手烧火,还不如说是嘴馋。

过大年走亲戚的人们基本上都是擓个“麻烫篮”。这个传统的风俗是啥时开始的,无从考究。反正是到了这几年才逐渐消失了。

大概是在前年春节吧,我去看望舅舅时,恰碰上表姐回娘家,她的胳膊上仍是擓着盖有红纸的麻烫篮。在城里长大的儿子没见过,直眨巴着眼问,“这篮里装的啥?”

至今仍记得,一大早爹在门口就套好了毛驴车。娘把四、五个麻烫篮搁车上,用一根细绳串起来,我圪蹴在车旁上扶篮子。路上,也不时会遇到认识的或不认识搭便车,把篮子搁到车上。但凡滋一声,爹是不会拒绝。多的时候,毛驴车上能搁上个一、二十麻烫篮。过一个村庄,取下几个,一直到最远的串亲戚的人家。

麻烫篮李现森(麻烫篮李现森)(6)

当然,骑自行车串亲戚是十分拉风的。前大梁后小座上,坐着的抱着的有三四口人,车把上挂着三、四个盖着红纸的“麻烫篮”,花红柳绿,满满的幸福。平路上还好,若是雨雪天或坑洼不平的土路,就不好说了,一不溜神,骑自行车的人仰马翻,篮子里的麻烫撒了一地,这样到亲戚家去是十分丢人的事。

过去,出门闺女春节回娘家擓麻烫篮,是件极其重要的事。不过,端午节新女婿给丈母娘送麻烫篮,也不例外。

在老家,定过亲的女孩,到了端午节那天,都会悄悄地把家门望呀望,希望大门“吱呀”一声,心上人来。

麻烫篮李现森(麻烫篮李现森)(7)

这个麻烫篮送的是“虚麻烫”,是决不能省的,除非你想退婚。我还记得替我哥送麻烫的事。

那年的端午节,哥哥因在外地回不来,娘就让我替他送麻烫。嫂子家在邻村,当我擓着麻烫篮刚走到嫂子家的村头,就遇到了村里人起哄:“快出来看呀,某某家的新女婿来了,都来拾麻烫啦!”

嫂子的娘听了,急忙从厨房跑出来接礼,一看是我,又惊讶又高兴。而我呢?在众目睽睽中,红了脸,低着头,像做错了事的孩子,脚步嗖嗖地加快跑进嫂子家。

……

现在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麻烫篮”被水果、牛奶、烟酒和各种土特产等代替,渐渐退出了舞台,但人们之间的亲情永远没变。

弯曲的乡间小路上,穿着新衣裳的人们,三三两两,胳膊上擓着盖着红纸的“麻烫篮”,说说笑笑,满满的幸福……这样的景象,今天仍时常出现梦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