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戬拜师搞笑(从相声老祖朱绍文)

杨戬拜师搞笑(从相声老祖朱绍文)(1)

在封神演义里,杨戬是阐教三代弟子中异类的存在,其实力远远强于其他三代弟子,即使三吒、雷震子、韦护等人都为其马首是瞻,与元始天尊二代弟子中十二金仙相比,诸如黄龙之流,实力也有所不及。封神战役中的第一悍将“二郎神”杨戬,初出茅庐就有“清源妙道真君”的称号,后来肉身成圣,堪称阐教三代弟子中的佼佼者。

再说他的师尊玉鼎真人,作为师父,与广成子、赤精子相比,玉鼎真人没有什么像样法宝传给弟子杨戬,他本人战斗时使用的斩仙剑,除了阵前拼杀使用,似乎也没有神异之处,很可能只是炼制的普通仙剑。

更尴尬的是,在临阵之时,遇到危难,玉鼎真人还需要弟子的搭救,比如西岐遭逢瘟癀一战,吕岳与弟子兵分四路进攻,杨戬、哪吒、玉鼎则分别遇到吕岳的徒弟,两个三代弟子很快解决问题,玉鼎真人却需要杨戬接应,才将对手斩杀。可见师父的实力实在不行。

师父不如弟子的战斗力高,如此结果的确出人意料,只能说玉鼎的实战能力真不高。杨戬作为玉鼎门下,拥有九八玄功和不坏金身,物理免疫能力超强,在封神世界大放异彩,而师父却没有显露出这样的本事,战绩更是平平,却也奇哉怪也。

因此,虽然杨戬在公开场合已多次强调他是玉鼎真人的徒弟,玉鼎真人却被很多人质疑其师父身份的真实性,甚至怀疑玉鼎真人到底会不会这门绝妙神功。

杨戬拜师搞笑(从相声老祖朱绍文)(2)

“代拉师弟”是相声行当的特殊收徒方式

曲艺门类最讲究传承谱系,白发的徒孙、襁褓的师爷,一丝一毫也不能乱。“代拉师弟”是什么意思呢?字面上讲,是“代替师父拉扯师弟”,它的产生与这种谱系传承密切相关。说白了,是避免尴尬的权宜之举。

相声行业中,“代拉师弟”指的是,当师父不在,或者不便再收弟子的时候,由掌门大师兄或者本门尚在世的年纪最长、最有声望的师兄,代替师父收徒的一种形式。师父“不在”,可以解释为“过世”或者当时没在跟前,而“不便”,则含有辈分限制的意思。

按照一般的曲艺门规,由师兄“代拉”的弟子,虽然同是一个辈次,但是比师父亲收弟子要矮半头,但在相声行里,似乎没有这个说法,只论辈分不分高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代拉”的形式,可以参考金庸先生《碧血剑》一书,华山前辈“神剑仙猿”穆人清在垂暮之年,收了袁崇焕的遗子袁承志为徒,而穆人清的大弟子、二弟子已经是威震武林,他们的弟子也是江湖上成名人物,作为袁承志,寂寂无名,年龄又小,却要被黄真、归辛树称作师弟,三代弟子个个不服,喊小师叔却又被呵斥,“师叔就是师叔,又有什么大小之分”,华山上下自然很是尴尬。

杨戬拜师搞笑(从相声老祖朱绍文)(3)

相声前辈“穷不怕”是代拉制度的创始人

所谓的“代拉”,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尴尬而创造出来的,他的发明者,是相声前辈“穷不怕”朱绍文先生。

朱绍文,又称“朱少文”,是相声艺术中对口形式的创造者,他跟评书艺人沈春、清门艺人阿彦涛关系很好,为了让他们俩加入相声门,又不至于贬低二人的身份,朱绍文想了个办法,三人共尊道咸同年间的相声和八角鼓艺人张三禄为师父,三人成为同门师兄弟,朱绍文成了大师兄,而沈春、阿彦涛就成了他的“代拉师弟”。此后,就开启了“代拉师弟”这个行业惯例。

相声界,有些相声名家的子弟,如果想说相声,就要有个正统出身,拜师是必须的程序,但是规矩不能拜自己父亲为师,只能拜在父亲同辈的门下,设定这样的规矩,也是避免了一些尴尬的事情发生。说起来,“代拉师弟”比较有名气的,应该算是张寿臣先生“代拉”常连安拜师相声前辈焦德海这件往事。

杨戬拜师搞笑(从相声老祖朱绍文)(4)

玉鼎真人只是杨戬的保姆

再说回来,玉鼎真人与杨戬,如果也是这种类似的“代拉”关系,其中很多谜团就可以很顺利地解释通了。这个关系的曝光,还要从杨戬的道号说起。

《封神演义》第四十回“四天王遇丙灵公”中,有这样一段话“花狐貂乃是一兽,只知吃人,哪知道吃了杨戬是个祸胎。──杨戬曾过九转炼元功,七十二变化,无穷妙道,肉身成圣,封清源妙道真君”,要知道,这段描写,是杨戬初出茅庐,已然“肉身成圣”,有了封号。

纵观玉虚门下三代弟子,能够拥有封号殊荣的,全教仅此一人而已。在名字之后冠以“子”、“真人”、“天尊”、“真君”等等的,只有二代弟子,比如文殊广法天尊、广成子、太乙真人等,避其名讳,只称尊号。

作为修为浅薄的二代弟子,比如姜子牙、申公豹,也并没有恩赐封号这样的待遇。杨戬能够阵前效命,与众多三代弟子并肩作战,又受二代关门弟子姜子牙调遣,作为名义上的三代弟子,虽然有封号,仍然以名讳相称,行事也方便些。

由此可见,杨戬的修为至少已经达到了金仙地步,更泄露了他的真实辈分,应该属于三教二代弟子的行列,只不过资历尚浅。但是与姜子牙、申公豹这种,纯粹应劫而生的npc弟子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玉虚门下,拥有“真君”尊号的是清虚道德真君。这位金仙可不是一般人物,他首次出场,就施展“混元幡”缩地之术,救助黄飞虎一干人脱离追兵,大破截教十绝阵时,力战红水阵,用镇洞之宝五火七禽扇,直接把王变扇成飞灰。他不仅收了黄天化,更是用两颗仙丹为瞎了眼睛的杨任重建神目。洞府中还有饲养了两个坐骑玉麒麟和云霞兽,绝对算是玉虚弟子中的“富户”。由此可见,“真君”封号含金量绝对不低。

翻阅古籍文献,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所撰一篇《清源妙道真君宝诰》,《宝诰》,也叫诰章,是道家专门用来追溯神仙事迹和赞扬功德的一类文体。河东先生的文章中,特别追溯了杨戬的出身来历,此文源自唐代,比《封神》一书更接近传说真相。文中写道:

“借问何神有此法,清源妙道二郎神。老君面前亲传教,黄泥洞里逞英雄”

说得非常明白,杨戬的道法是“老君面前亲传教”,他原本是太上老君的亲传弟子。也就是说,杨戬的真正师父并不是玉鼎真人,甚至不是阐教教主玉虚掌教元始天尊,而是三教大掌教太上老君,学艺出身在玄都八景宫。

杨戬拜师搞笑(从相声老祖朱绍文)(5)

这样是不是一切都说得通了呢?

太上老君,作为元始天尊的大师兄,是鸿钧老祖三个弟子中最高地位,他教出来的弟子,实力和水平当然至少应当与师弟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金仙一样。因此,杨戬能够使用九转玄功、诸般变化,还有无敌的肉身,甚至摔到“黄河阵”也丝毫无损,他的兵器三尖两刃刀,说不定也是老君丹炉的私人定制品。有这许多荣耀,杨戬可以拥有“真君”称号,实力在玉鼎真人以上,也不奇怪了。

还有一个问题,杨戬出身显贵,为什么要寄身于玉虚门下,委屈做个三代弟子呢?这必然还是太上老君与元始天尊的安排,纵观全书,八景宫只有一个守门弟子,就是玄都大法师,如果哪天宫中突然出来一位“小师叔”,恐怕大家都比较尴尬。

因此,太上老君拜托师弟元始天尊,在十二金仙中找一个人,成为杨戬名义上的师父,让杨戬可以顺理成章地参加封神大战,以此扬名立万。而且这样的关系,在姜子牙帐下听用,指挥起来也顺理成章。

元始天尊也要平衡关系,选来选去,十二金仙大都有了弟子,黄龙真人又实在不成气候,于是玉鼎真人就成了“代拉师弟”的最佳人选。又因为,太上老君对小弟子的宠溺,所以给了杨戬一个“清源妙道真君”的封号,也算是三教众人一个暗示,杨戬这个小伙子其实是有背景的,大家要帮衬帮衬。

那么太上老君为什么不找截教通天教主,毕竟截教门下近万年修为的弟子大有人在,比如三位圣母、三霄娘娘、赵公明等人,很简单,老子跟通天教主关系不好。

杨戬拜师搞笑(从相声老祖朱绍文)(6)

(原创作品,版权属于头条号"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欢迎注名转发,不接受搬运式抄袭。文章相关图文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公共资源,侵权即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