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全域皆景巧借力脱贫有路(庐江县矾山镇石峡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共产党又引领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即日起开设“同心奔小康”栏目,选取个人、家庭、企业、社区、乡村、县域等微观典型,展开蹲点式调研采访,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庐江县矾山镇石峡村位于庐江、枞阳、无为三地交界处,山地多、耕地资源少,曾是省级重点贫困村。近年来,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邓世松等扶贫干部的带领下,当地“菜”和“竹”两篇文章越做越亮眼,如今石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

大别山全域皆景巧借力脱贫有路(庐江县矾山镇石峡村)(1)

环境整治,村庄变美了

2021 年3 月中旬,记者乘车来到石峡村蟹形村民组。一下车,记者就被眼前的乡村美景所吸引,干净的柏油路、古色古香的小桥、精心打理的绿地……然而,就在4 年之前,这里还只是一个破败不堪的小山村。

“刚来的时候,村子里环境脏乱差,村民收入很不理想。”石峡村的面貌让庐江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邓世松感到很心痛,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村里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随后,邓世松主动要求对口帮扶石峡村,啃下这块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只有先把村民居住的环境搞好了,他们的精气神才能提振起来。”自对口帮扶石峡村脱贫以来,邓世松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了包括拓宽翻修道路、完善污水管网、打造绿色空间等在内的一系列举措,让石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在改善乡村环境方面,会尽可能多地去使用旧物料,比如旧砖旧瓦,这样既可以保留村落原有的风貌,又降低了成本。而且村里的环境变好以后,村民都主动自发地去保护,积极参与到村子的建设中来。”邓世松告诉记者,石峡村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调动了村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这让他很是欣慰。

今年70 多岁的张业俊有些激动地对记者说:“现在村子变得越来越美了,我们在家里养老很舒服,我年纪大了,重活累活做不了,就去帮忙打扫村里的公厕,也算是出一份力。”他还告诉记者,他专门写了一首诗,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诗中有这么一句话——幸福生活似天堂,梦想成真见了实。

产业兴村,闯出致富路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石峡村曾长期缺乏支柱性产业,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邓世松与村民共谋长远发展,大家一致认为,石峡村有大面积蔬菜种植和万亩竹林优势,能做好“菜”和“竹”这两篇大文章,石峡村脱贫致富就大有可为。

随后,镇村加快规划推进蔬菜、毛竹等农副产品种植,积极协调引进蔬菜脱水加工、竹木加工等下游产业。2019年,蔬菜脱水加工企业金笋食品正式投产,解决了村里40 余人的就业问题。受此带动影响,石峡村蔬菜种植面积较以前增加了近百亩,周边的乐华、砖桥两个贫困村蔬菜种植面积也由2018年的140亩增加到现在的320亩,形成了邻村抱团受益发展的局面。

2020 年初,邓世松又推动竹木加工项目落地,协调资金200 余万元用于厂房建设。竹木加工厂当年3 月开工建设,6月即建成投产。记者在林腾竹业的生产车间内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工作中。公司现有员工40 人,含原建档立卡贫困户9 户。今年69 岁的鲍信莲就是其中一位,她告诉记者,平常只有她一个人在家,没什么收入来源,现在靠在厂里工作,日子越过越好了,“家里正准备新买台电视机呢。”

石峡村党委书记贾敬斌告诉记者,在办竹木加工厂之前,村里的毛竹主要被当作原料出售,只能卖五六分钱一斤,但现在经过蒸煮、拉丝、抛光等七八道工序制成的竹拉丝、竹羊床等产品,已经可以卖到两毛三一斤,利润大幅提高,“现在村里打算进一步延长毛竹产业链,从外面引进企业搞更精细的深加工。”村庄变美了,村民渐渐富起来,石峡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阔。

倪致远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洪锋 项磊

编辑:陶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