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总是简单而平淡(幸福总是时而出现)

追求幸福并不是一种时髦,而是一种内心的殷切希望。

有人拼尽全力努力工作期待涨工资,涨工资了也感觉特别幸福,但是知道了同事的工资涨得更多时,幸福感瞬间消失了,同时还有了些不满。

有人发工资了吃了心念念的火锅,买了向往已久的新衣服,感觉自己很幸福。但是第二天被领导批了一顿,瞬间感觉非常痛苦。昨日的幸福感已不复存在。

幸福总是时而出现,时而消失,为什么不能一直跟随我们呢?《幸福的经济学》告诉我们真幸福是长期的稳定的。

幸福总是简单而平淡(幸福总是时而出现)(1)

《幸福的经济学》的作者理查德·伊斯特林被称为"幸福经济学之父",是最早对主观快乐进行理论研究的当代经济学家。他在1974年的著作中提出了所谓的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 Paradox)∶收入增加并不一定会使快乐增加。

本书是作者通过近半个世纪的潜心研究,综合其他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用浅显通俗的语言对一些核心的"幸福"问题做出的解答。如果拥有财富不能使人幸福,那人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

一、真幸福是长期的稳定的

真幸福是一个人的整体生活状态,不是某一时刻的感受。本书讨论的幸福是通过询问他人的总体生活状态,不是瞬间感受。

幸福总是简单而平淡(幸福总是时而出现)(2)

真幸福是长期的稳定的,不是吃一顿火锅,买一件新衣服的瞬间感受,这个瞬间感受是体验性的,是暂时的,是不稳定的。

作者通过发现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幸福的来源大致相同,即:经济状况、家庭环境和健康问题。我们先说说经济状况。

二、幸福与财富的关系

通常我们认为越有钱越幸福。我们也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赚钱。可笑的是我们拥有的钱是越来越多了,幸福感却并没有增加。每天还是焦虑不安。提高收入为什么不能增加幸福感呢?

在现实世界中,随着经济总产出的增加,大多数人的收入通常会或多或少地同时增加。当收入增加时,幸福感并没有增加,因为有了社会比较(与他人的比较)。

我们在努力挣钱的同时周围人也在认真提高收入。通过社会比较,我们发现自己并不比别人拥有更多的财富。通过比较我们失去了优越感,也失去了幸福感。

幸福总是简单而平淡(幸福总是时而出现)(3)

并不是拥有财富不能使我们幸福,而是比较让我们失去了幸福。比如中可以让人幸福。因为中的人毕竟渺少,通过社会比较后仍然有优越感。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人比人气死人”,与他人的比较会让我们的幸福感下降。有趣的是与自己的比较却可以提升幸福感。

三、怎样做才能使自己更幸福

幸福的来源除了经济状况还有家庭环境和健康问题。我们看看家庭环境和健康问题是如何影响幸福感的。

健康和幸福是正相关的:它们朝着同一个方向共同变化。我们评估自己健康的基准主要是根据自己过去的经历,而非与他人的健康状况的比较。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对于提升幸福感是有效的。

家庭生活就像健康一样,是一条通往幸福的捷径。评估家庭生活的基准更多的是每个人自己过去的经历,而不是社会比较。

朋友的工作是996,没时间陪孩子也没时间锻炼身体,身体越来越糟糕,对孩子越来越愧疚,再多的加班费也弥补不了内心的焦虑,幸福感也是发工资的那一瞬间,更多的时间是纠结。

幸福总是简单而平淡(幸福总是时而出现)(4)

人们享受其中的,最能带来快乐的事情,并不需要很多钱,但却确实需要时间。比如锻炼身体和陪伴家人。多花些时间在这两个方面,有助于提升幸福感。

四、写在最后

需要注意的是,增加收入不能快速提升幸福感,有人干脆躺平,这可就误解了。当收入上升时,幸福感保持不变,但当收入下降时,幸福感却会随之下降,直到收入降到最低。这是心理学家所说的“习惯化”的结果。

提升经济但不与他人比较,锻炼身体,陪伴家人,同时用力,平衡付出。你会得到想要的幸福人生,获得真幸福。

《幸福的经济学》书中的内容以授课形式出现,学生提问,老师回答,观点清晰明了。并非所有人的幸福源泉都是一致的。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那些对大多数人的幸福感来说最重要的事情:经济状况、家庭环境和健康问题这些世俗的日常。因为对于人们的幸福来说这是最重要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