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有什么主要本领(孙悟空的本领为什么前后不一致)

很多小朋友读《西游记》的时候,总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猴哥前后的本领太不一样了:齐天大圣把十万天兵打得稀里哗啦,而取经的时候孙行者却动不动就失败,到处请神仙帮忙。孙悟空的本领前后差别为什么这么大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看过许多种解释:

一:紧箍咒是一道封印,封住了孙悟空的能力。

二:大闹天宫时神仙们保留实力,没有用最强法宝。但是神仙的下属下凡后,各种宝物都用了出来。

三:孙悟空五百年没有练功了,别的妖怪早就超过他了。

看样子都有道理,但是,这些说法哪一个最靠谱呢?

孙悟空有什么主要本领(孙悟空的本领为什么前后不一致)(1)

不仅孙悟空的本领前后的差别是这样造成的,就连《西游记》里别的问题,也大概是这样造成的。例如在乌鸡国,明明文殊菩萨的青狮精下凡为妖,被收回去了;怎么到了狮驼岭,它又跑出来,伙同白象、大鹏占山为王呢?而且文殊菩萨对一头狮子下凡两次(抑或一连放走两头狮子)一句解释也没有?

最好的解释是:这两段故事,不是一个人编的,碰巧两个人都用青狮精做了主角。串在一起的时候,想改也不好改了,反正也不是考试作文,干脆就那样放着吧!

还有一个问题,在元明时期,《西游记》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给说书先生说评书的底本,所以你会发现原著里面有很多和情节无关的韵文,这正是说唱留下来的痕迹。这样的话,说书先生也许随口就加上一些东西,删除一些东西,等他把这个本子留给徒弟,又和他刚拿到的不一样了。

所以说,历史上其实出现了许许多多个版本的《西游记》,哪一个版本是最权威的呢?还真不好说。只能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有一部由南京世德堂在1593年出版的百回本《西游记》,内容最全,文笔最好,时间也比较早,所以我们公认这是一部最好的版本,今天大家一说《西游记》,默认指的就是这个版本。比它还早、还好的有没有呢?也许有,只是今天看不到了。

而现代小说则不同,无论是金庸的武侠小说,还是各种网络小说,都是一个人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所有的故事都是他编的,他对这个故事,一定有一个总体的设定。一旦主角的能力违背了这个设定,他自己就会发现了。

即使他发现不了,读者们也肯定会给他指出来,促使他修改。而且,等到出版的时候,他一定再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基本上就不会有大的问题了。

那么,《西游记》到底把哪些故事捏合到了一起呢?当然有很多,比如刚才说的青狮精故事。但最重要的,是两段大故事。

第一段,就是前七回齐天大圣反天兵、闹天宫的故事。

第二段,就是后93回孙行者跟随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您注意:我对这两段主人公的称呼是不同的,一个叫“齐天大圣”,一个叫“孙行者”。原因是:这两段,原本并不是一部书的两部分,而根根本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故事!

也就是说,在西游故事发展的雏形期,在中国民间(大概是宋元时期),分别流传着两个故事。

一个故事约流行于福建、广东一带,说的是一只猿猴,自立名号叫“齐天大圣”(或者叫“通天大圣”,总之叫“某某大圣”)占山为王,偷了玉帝的各种宝物,招来了天兵天将征剿,然而它本领很大,几次三番把天兵打败。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它降服。这个故事,讲到这里,通常就结束了。齐天大圣后来怎么样了,是关起来了,还是逃掉了,说什么的都有,总之很模糊。

另一个故事,约流行于北方,说的是玄奘法师西天取经,有一只猴子,自称“猴行者”,前来引路,一路上保护玄奘,到了西天。猴行者怎么有这么大的本事,也没人说得清楚。

也就是说,这两个故事里的猴子,根本不是同一只猴!

可是大概在元代的时候,南北这两套故事渐渐发生了融合。编故事的人一看,咦,巧了!这里有只猴,叫什么“齐天大圣”;那边也有只猴,叫什么“猴行者”,两个故事都挺好看。而且,“齐天大圣”没有明确的结局,“猴行者”也没有明确的来历。干脆,两只猴的事迹捏成一只猴吧,猴行者之前,就当作是齐天大圣,齐天大圣就当作是后来的猴行者,合起来,就叫“齐天大圣孙行者”好了!

这就形成了新的西游故事,“齐天大圣”的光辉事迹,统统成了“猴行者”参加工作之前的“前传”。其实“齐天大圣”和“猴行者”本来谁也不认识谁!

这相当于说:白雪公主被王子救活后,带回了自己的城堡,那么,七个小矮人哪去了呢?格林兄弟没说清楚。

中国又有个“葫芦兄弟”的故事,说一个老爷爷种了一颗葫芦籽,结出七个葫芦,每个葫芦里都有一个男孩子。这七个男孩子从哪来的呢?也不知道。

孙悟空有什么主要本领(孙悟空的本领为什么前后不一致)(2)

两边正好都是七个人!而且,一个结尾模糊,一个开头模糊。于是,我们当然可以编故事啦:

  • 七个小矮人留在了森林里,非常想念白雪公主,于是动身参加白雪公主和王子的婚礼。路上正好遇到了也去婚礼现场的恶毒王后,王后向他们施了魔法,把他们装进一个大葫芦里。王后怕他们跑出来,就把葫芦砸碎、烧掉,谁知有一颗葫芦籽漏了出来,掉在地上,王后没看见。

  • 后来一只老鹰衔起了这颗葫芦籽,飞呀飞呀,飞到遥远的东方,落在了一个老爷爷的手里。老爷爷种下了葫芦籽,结了七个葫芦娃,大战蛇妖和蝎子精。因为他们是七个小矮人变的,就叫矮人葫芦娃。

听上去好像也不错嘛!

孙悟空有什么主要本领(孙悟空的本领为什么前后不一致)(3)

然而如果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就有问题啦!因为七个葫芦娃都很厉害,有的会千里眼顺风耳,有的会隐身。而七个小矮人好像没什么特别的本领。如果说是后来才有的,这些本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说一开始就有,怎么王后害白雪公主的时候,他们不使出来呢?

总之,只要是不同的故事捏合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刚才这两个猴的故事也是一样,因为两个故事目的不同,自然主人公本领的设定就不同:

第一个故事里的齐天大圣,因为故事安排他要对抗天兵天将,所以通常把他说得本领很大。

第二个故事,通常在寺院、佛教徒口中传播,是一个佛教故事。这样的故事,一个很大的目的,是要体现“佛法无边”,让更多的人相信佛法。所以这个故事里,但凡遇到困难,都是靠佛法化解。所以,猴行者虽然有些本领,但也不特别出色,遇到大困难就去请佛教的大神帮忙。倒不一定是他解决不了,而是这个故事的目的,本身就是要宣传佛教神多么厉害的。

这两个故事单独讲,本来也没什么。但当两个故事拧成一个故事之后,齐天大圣做了猴行者的前身,人们就会发现:怎么前面这个猴这么厉害,到后面不行了?

其实真的不是不行了,而是故事主角变化了,主角所处的环境也变化了。

这件事告诉我们,历史是非常复杂的,有时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是或否的问题。你看,在几百年《西游记》的形成过程中,是谁把两个故事捏合在一起了呢?没有特定的人,两个故事经过许多代讲故事人的努力,慢慢结合的。所以,我们看待一件事,除了要看它当下怎么样,还要看它过去是怎么样的,它的来龙去脉是什么;这样,才能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