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徐州有张天泉这个人吗(我要说说徐州的这位王先生)

图文:陈素梅

王勇先生是徐州市通达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州市民革经济委主委。民革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简称,他们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博爱、不断进步的精神,是一个倡导爱心,践行奉献的优秀民族党派。

认识王总,是2006年元旦前夕,王总跟随原徐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主委赵彭城先生来丰县梁寨镇李寨小学“献爱心、送温暖”。

那个寒风刺骨的日子,王总给孩子们捐赠了新年书包和体育用品,他的善心义举,温暖了整个校园,孩子们欢欣鼓舞,欣喜若狂,校园里弥漫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解放徐州有张天泉这个人吗(我要说说徐州的这位王先生)(1)

王总慈眉善目、举止儒雅,脸上始终挂着浅浅的笑意,讲起话来慢声细语,低调谦逊不张扬,沉稳内敛又随和,给人一种冬日暖阳般的温馨感觉。

第一次来李寨小学,王总深切感受到城乡教育条件的差异。李寨小学虽然教学条件简陋,教育资源匮乏,但老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投入。这所不起眼的小学,办学历史悠久,教学成绩突出。

2000多人的李寨村先后走出了300多个大学生,其中有留美博士后,有北京大学研究生,中国科技大、复旦大学、哈工大、西安交大等名牌大学生。邻里之间不是比富有,而是比子女成才。该村衡量一个家庭文明的标准,看家中是否有名牌大学生。李寨村平均三家就有两个大学生,被誉为“大学生的摇篮”。

看到这里的教学精神和学习风气,王总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这所学校、这些孩子做点事情。

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孙中山先生博爱观的思想内涵;助人为乐、行善积德是王总祖辈传承的高尚品德。

王总出身邮电世家,家境还算殷实。刚记事时,经常看到父母把家里的粮食分给邻居;见到别人家孩子,母亲总会给他们点吃的;有讨饭的上门,父母会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他们一些。父母说:“做人不能光顾自己,不管别人死活,别人都在挨饿,我们不能吃独食。”

王总的儿子王晓宇上小学时,有一次在学校门口买东西,发现老板少找他五角钱,就说:“算了吧,别人做生意也不容易”。一个小小的孩子,能体谅别人的不容易,可见他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内心是多么善良。女儿王晓雪上幼儿园时,王总给她买了两块烤红薯,晓雪看到路边有个乞讨的老人,连忙跑过去把红薯递到老人手里。

2016年刚入冬,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给菜农来了个措手不及,萝卜还没采收,如果不及时卖出去,就会冻坏在地里,这是菜农指望着过年的经济来源。王晓雪在徐州电视台《张慧帮你问》栏目上看到这则消息,连忙组织公司人员,租了几辆大车,把萝卜收购回来,分给公司员工。

哪里出现灾情,王总一家都会伸出援手。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王总父子捐款5000元。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捐款5000元。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公司员工在王总的感召下,纷纷捐款共20000元,他的先进事迹曾在《徐州日报》进行大篇幅宣传报道。2017年,丰县煤气罐爆炸,王晓宇第一时间送上10000元善款,徐州的《都市晨报》做了专题报道。

解放徐州有张天泉这个人吗(我要说说徐州的这位王先生)(2)

王晓宇(右)捐善款10000元

主席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风、家教是一种强大、持久的道德力量,润物无声地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传递给下一代,爱的种子在王总家代代传承。

每年的“腊八节”,王总全家人给环卫工人发放“暖心餐”,一群群“黄马甲”吃着油条、鸡蛋,喝着热乎乎的腊八粥,心满意足、幸福无比。

王总说:“一年四季,环卫工人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穿行在大街小巷,清扫道路、收运垃圾,他们干着最脏、最苦、最累的活,却吃不上一口热乎饭。”他以“一粥一饭送温暖”的形式,向“城市美容师”致敬,用实际行动,关爱一群人,温暖一座城。

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提出:教育子女最重要的是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我想,王总的父亲不可能读过这段文字,在教育子女方面,也不一定有这么高深的理论水平,但他用普普通通的语言,实实在在的家规,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影响着、塑造着王总的高尚品德,培养了他兼爱无私的格局和敦厚善良的心性。这是一位多么成功、多么了不起的父亲!他让王总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远充满爱心,永远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1977年,王总高中毕业,在那个“满腔豪情下农村,广阔天地炼红心”激情燃烧的岁月,他响应毛主席号召,到徐州北郊茅村公社叶台大队接受锻炼,王总很快适应了从刚出校门的“洋学生”到“新农民”的身份转变。他学会了干各种农活,和农民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他不怕苦、不怕累,脏活、重活抢着干。

插队一年后,王总作为优秀知青,被推荐参军入伍。来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边陲,冒着零下20多度的低温,王总手握钢枪守卫祖国的边疆,虽然时常会思念故乡,他知道穿上这身军装,就肩负有为国戍边的担当。唱起《我为祖国守边疆》,王总像充了电一样,心里充满了激情,眼里闪烁着光芒。

1981年,王总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分配到徐州市邮电局工作,这是一份收入不错,稳定又体面的工作,家里先后有7人在邮电系统上班。

王总兄弟姊妹5个,他是家中长子,两个姐姐、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一家人尊老爱幼、重礼谦让、长幼有序、兄友弟恭,他们在一个团结、友爱、互助、和睦的大家庭里快乐成长,王总说:“小时候,大姐非常疼爱我们,有什么好吃的,大姐舍不得吃,都留给弟弟妹妹。

长大后,我们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大姐亲手给我们做的。姐姐领了工资,给我们买学习和生活用品,大姐始终在照顾我们。除了父母,最应该感谢的是我们的大姐。”

亲情的本质是关爱。是父爱、是母爱;是手足之情,是血脉之亲;是长者对幼者的疼爱,是晚辈对长辈的爱戴。亲情是最大的凝聚力,父母不在了,王总是兄弟姊妹的主心骨,是大家庭的掌舵人。逢年过节或特殊节日,几个小家庭聚在一起,就是一个二、三十口人的幸福大家庭,大人们说说笑笑、孩子们打打闹闹,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解放徐州有张天泉这个人吗(我要说说徐州的这位王先生)(3)

王勇总经理和他的大家庭

1998年,妹妹下岗了,当时孩子上学,正是需要钱的时候,没了经济来源,小妹感觉一下子塌了天,愁容满面地对哥哥说:“工友天天去厂里闹,要求政府解决困难。”王总告诉妹妹:别人去闹咱不闹,不能给政府添麻烦。工厂没有了,我领你们干,一切困难都有办法解决!

王总从不向困难低头。上山下乡的经历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入伍戍边的军旅生活铸造了他自强不息的精神。艰苦生活的历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面对任何困难王总都不会轻言放弃,这得益于两年的知青和三年的军营生活淬炼。

创业没有那么简单,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熟悉的行业,找准市场、定位方向。哪里有需求,哪里才有商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手机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电子产品一定大有前景。王总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电信老本行,他白手起家,拿出所有的积蓄,在市场上承包了一个柜台,起早贪黑摆摊经销手机。

一个人思想境界的高度,决定了他所走道路的宽度和长度。王总始终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要做儒商,不做奸商。凭着诚实守信的美德和先进的经营理念,王总的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强,由一个不起眼的家族企业,逐渐发展成为淮海经济区的龙头企业。

王总对自己非常“小气”,无论冬夏,他从来不开空调。洗漱池下面放着一个脸盆,把洗过脸、刷过牙的水收集起来冲刷马桶。王总对家人非常“大方”,前些年,王总给兄弟姊妹每人买一套房子。现如今,他又建了一处近2000平米、集吃、住、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家庭养老院,让家人在这里安度晚年。

在老去的路上,能够与亲人相互陪伴,抱团养老颐享天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他把亲情当作一种责任,而后将责任变成了无私的习惯。

王总满含深情地说:“兄弟姊妹是父母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叫手足亲情。年少时我们是玩伴,年长时我们是陪伴,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有人说:父母决定了你人生的起点,你的另一半决定了你的终点。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大格局的女人,王总的夫人于爱旗女士,父亲是公安战线上的基层领导,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她坦诚直率、贤惠明理,为支持丈夫事业,她辞掉工作,打理家中事务;她宽容大度、善解人意,为家庭默默付出,用博大无私的爱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徐州通达通信有限公司是我市有名的成功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连续18年向李寨小学捐资助学。为学校改造饮用水设施,彻底解决了师生用水问题。

2005年至今,先后捐赠电脑28台,电动自行车15辆,养生壶25个,手机46部,衣服28套,孔子雕像1尊,空调2台,校长室、会议室各一处,图书、学生书包、体育用品及现金若干。

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为师生着想,我们想不到的他都做到了。王总说:“企业发展的同时,为学校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是我应尽的责任。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部分富起来的人,不管什么行业,都应该感恩国家,回报社会。”

解放徐州有张天泉这个人吗(我要说说徐州的这位王先生)(4)

本文作者陈素梅校长和王晓宇先生在会议室前合影

如今,孔子雕像高高矗立在校园里,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更增添了学校的文化气息,这意味着中华传统文化,在校园里得到延续和传承。

每个周一,全体师生肃立孔子像前,毕恭毕敬向“至圣先师”三鞠躬,恭敬之心油然而生,让学生感悟到“亲师友,习礼仪”的敬畏之情。师生诵读孔子经典,声音洪亮,场面震撼。校园里飘荡着传统的音符,弥漫着文化的气息。

王总说:“教师,是最光荣的事业,也是最清贫的职业,‘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培养了别人的孩子,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全社会都应该尊重老师,让尊师重教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解放徐州有张天泉这个人吗(我要说说徐州的这位王先生)(5)

王总家人和各级领导在孔子像前留影

国家的兴衰在教育,老师肩负着神圣使命,关心教师,提高教师地位,老师才能热心从教、开心从教、安心从教,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我校王悦同学是一名困境儿童,她勤奋好学、品学兼优,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王总给她买来苹果掌上电脑,鼓励她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假期把王悦接到徐州,吃的、穿的、用的买了一大堆,全家人不仅给她物质上的帮助,也给了她家的温暖,这份关爱一直延续至今。

王悦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如今即将大学毕业,正全力以赴准备考研。她说“没有王伯伯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他是我的恩人也是我的榜样,将来我也做王伯伯那样的好人。”

王莉同学是一名弃婴。十几年前,奄奄一息的她被养父母捡到并收养。到了入学年龄,我们接收了这个可怜的孩子,让她随班就读。因为没有出生和收养证明,就不能报户口;没有户口,就不能办学籍,“黑户”儿童享受不到贫困生救助指标,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一连串的难题,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王总了解王莉的处境后,给王莉捐了2000元钱,又给她买衣服和学习用品。还为王莉的户口问题四处奔走,一次次向徐州市公安局和民政局说明情况。多次协商未果,又与其他徐州市民革界别的政协委员,共 10人联名向徐州市政协呈上专题提案,呼吁社会关注无户口人群、关注弱势群体。

王总的好朋友、原丰县人民检察院于能文检察长听说后,给王莉捐款1000元,并组织检察院“爱心妈妈”团队去王莉家安抚慰问。于检察长多次和丰县公安局联系,为解决王莉的户口问题提出建议。

王总的提案被徐州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解决无户口人员的落户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梁寨镇派出所通过走访调查,为王莉采集血样,在被拐卖儿童信息库公示、比对之后,确认王莉弃婴身份属实。

本着以人为本,特事特办的原则,依法给王莉办入了集体户口,王莉终于有了合法身份,拿着户口本,孩子宝贝似的爱不释手,看了一遍又一遍,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她眼含热泪激动地说:“感谢王伯伯,我终于和别的孩子一样有了户口!

如今,王莉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徐州高等师范学校,她说:“我的愿望是当一名教师,把学到的知识奉献给学生,我要做像王伯伯那样的好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人在接受别人的帮助之后,更懂得知恩图报。

王总的无私帮助,改变了王莉的命运,让她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在她幼小的心灵上,因为这份来自爱心人士的关爱,足以影响到王莉的一生。

一位哲学家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爱心亦是如此。

解放徐州有张天泉这个人吗(我要说说徐州的这位王先生)(6)

王晓宇是王总的优秀接班人,也是王总热心公益事业的传承人。他是民革党员、徐州市政协委员、江苏省青联委员、徐州市青联常委、江苏康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获得民革全国和全省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省民革优秀党员、徐州市创新型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他和父亲一样热衷社会公益事业,每次的公益捐助,他从不缺席。如今,他在父亲创业的基础上,将企业由大做精、由精做强。

王晓宇作为企业负责人,他带头投身科研创新,先后获得了“数字图传地面站”和“智能型太阳能弱电设备充电装置”2项专利。徐州通达通信有限公司和江苏康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齐头并进,已成为淮海经济区通信、智能化行业的领头羊。

王勇和王晓宇两代民革人继承和发扬中山博爱精神。十八年来,一直把“尊师重教”的爱心温暖不断送进丰县梁寨镇李寨小学。爱心助学是父子二人的一贯坚持。王总说:“李寨小学的师生给我提供了这个机会和平台,让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感觉幸福满满。”

解放徐州有张天泉这个人吗(我要说说徐州的这位王先生)(7)

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企业老总,他带领家人投身公益,不断邀约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进来,共同见证、关注和呵护需要帮助的孩子的成长及学习,传递的是爱心,营造的是希望。每次的捐赠活动 ,对李寨小学的师生都是一次思想教育与精神洗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