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考作文真题(浓缩春考精华)

浓缩的就是精华

——从春考作文题中积素材、探思路

前日,2022年上海春考正式开始,让我们先来看看今年的作文题——

春考作文真题(浓缩春考精华)(1)

虽然高考的作文都是议论文,和中考的记叙文有所不同,但中考生可以从中打开自己的思路、积累更多素材,将其灵活运用于中考作文中,也能平添不少秋色。

作文整体思路不难把握,只需要我们以思辨的方式来考虑,也就是说:

浓缩的就一定是精华吗?怎样浓缩才能成为精华?什么变浓了,什么又缩去了?

那么话不多说,中招君这就为大家呈上“绞尽脑汁”、“集思广益”后的论据们——

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见解~

浓缩就是精华

1、说到浓缩,大家自然会想到意式浓缩咖啡。它对咖啡豆的挑选、用量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水温需要维持在90度左右,时间也必须控制在25秒之内,制作手法上更是追求精益求精。但也正是在这样的标准下,才制造出了这浓香醇正,口感独特的经典咖啡。

2、最常见的智能手机也是“浓缩即精华”的代表之一。小小一枚手机便容纳了通讯、摄像、音乐、视频,甚至支付等多种功能,我们不再需要解开mp3的耳机线,背着沉重的相机,带着塞满硬币的钱包四处奔波。手机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太多的便利,而这样的浓缩不仅表现了精华,更呈现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3、屠呦呦翻遍历代医籍、本草,收集了2000余方药材,对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数百次的失败,最后萃取浓缩了黄花蒿的精华部分成功治疗疟疾,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青蒿素”。

4、各类名著小说也正是浓缩了社会和人性的“精华”。鲁迅将民族的根性浓缩于《阿Q正传》,菲茨杰拉德将美国梦下畸形的社会浓缩于《了不起的盖茨比》,太宰治将人性的劣根性浓缩于《人间失格》……看上去是浓缩成就了精华,其实是精华被浓缩而得到了呈现。

春考作文真题(浓缩春考精华)(2)

浓缩不一定是精华

1、诚然,我们不能否认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浓缩,但它并非包罗万象,依然需要人们亲自去了解历史的本身和文化的发展,将自己所理解的内容与博物馆的精华相结合,才能真正感受一座城市的底蕴。

2、在如今 “碎片化”的时代里,人们大概更喜爱“浓缩品”,从公众号推文代替长篇新闻报道,从短视频代替文字,原本需要我们花费十几分钟来阅读的事件,现在被浓缩成了30秒以内的机械配音。我们不再思考、沉淀,麻木地进食着互联网快餐,这些“精华”反而限制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只能被动地接收到他人想让我们看到的信息。

3、有些时候,人们贪图“速度”和“效率”,或是为了完成第二天就要提交的读后感作业,便选择用诸如“5分钟带你看完名著”的视频、或是中文译本来代替阅读。我们虽然能更快速地了解到书本的内容梗概和故事主旨,却失去了读书时思维碰撞、灵魂共振的快感,也无法体会到事物的真正内涵。这些都需要我们读原著、读原文,用时间和心去感受。如此看来,这般“精华”反而丢失了书籍中真正的“精华”之处。

4、网络流行语盛行的当下,yyds、nbcs、xswl等缩写词彻底“霸屏”“屠版”,它们看上去有趣、好玩、时髦,也不需要费力敲击键盘输入一句完整的句子,但是这些词语的浓缩真的是精华吗?当它“入侵”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似乎渐渐丢弃了原本的语言结构,也忘记了文字的魅力。网络缩写词浓了形式,缩了内涵,那也必然不能被称之为精华。

春考作文真题(浓缩春考精华)(3)

春考作文真题(浓缩春考精华)(4)

CONCENTRATION

最后,

小编分享一篇

来自热心读者W先生的投稿文章

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春考作文真题(浓缩春考精华)(5)

在“速成时代”浓缩思想的精华

浓缩的一定是精华吗?在快节奏的时代里,“浓缩”似乎是必需品——咖啡无需研磨、滴漏,只需要一撕、一泡就能喝上;饮食可以被浓缩,代餐奶昔号称可以满足人一天的需求;甚至文化也可以被浓缩:电影、书籍没有时间从头到尾看一遍,网上很轻易就能找到“精华剪辑”,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可以迅速了解过去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才能知晓的内容。在一些人眼中,“浓缩”成了速成和捷径的代名词,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多的收益。但这样浓缩所得的产物,恐怕很难称得上精华。

那些足以被称之为精华的文学作品,背后都站着一位“呕心沥血”的浓缩者。“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被人称为“诗奴”的贾岛,字字推敲,句句苦吟,所以他的诗才经得起岁月的洗涤。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终铸就《红楼梦》的千古流芳。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与“透明人”,描写堪称辛辣绝妙,至今仍能在社会上找到“他们”的身影。

这些文学作品之所以被后人奉为圭臬与精华,是因为作者在浓缩个人经历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提炼与加工。最终他们的文字得以超越时代和个人命运的范畴,成为后人不断汲取的源泉。

有价值的浓缩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浓缩历史的意义在于对苦难、挫折的提炼和升华,让后人铭记。这份精华来之不易而又深沉厚重。博物馆也好,史书也罢,皆因浓缩历史而成为人类的精华。无数学者费尽一生寻觅历史长河中的蛛丝马迹,为了考证一个史实跋山涉水,餐风宿露;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经历流失海外又陆续回归,少不了爱国人士的努力。这些人花费大量精力为我们寻回历史的浓缩,看似没有什么现实价值,但当我们行走于博物馆中,感受到的是穿越时间的厚重感,我们感概往昔,更找到了前行的意义与力量。

浓缩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剔除杂质,而且要在合适的时机,重新丰盈起来,产生新的精华。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诞生,这本只有56页的32开小书,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点燃了新的希望,直接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一百七十余年过去,它依然闪耀着光芒,并与时俱进,持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和答案。著书者将自己的思想、人生经历浓缩成文字,期待着这些文字会在某时某刻,与读者产生共鸣,并引发新的思考,这是浓缩真正的精华所在。

所以,浓缩的究竟是不是精华,不仅取决于被浓缩的事物有没有价值,还取决于浓缩者的心境与能力,以及后人如何利用这些浓缩之物。

身处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我们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福利,偶尔“速成”未尝不可,但在思想与精神领域,我们还需重拾“工匠精神”,不断浓缩,去除杂质,才能提炼出真正的精华。

点击查看

最后,祝大家腊八节快乐!

春考作文真题(浓缩春考精华)(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