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水循环(温泉水滑洗凝脂)

温泉水循环(温泉水滑洗凝脂)(1)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白居易《长恨歌》

骊山脚下华清池,温泉之胜地。华清池温泉以芳香凝脂、动人故事名冠诸泉之首,有“天下第一御泉”的美称。

温泉水循环(温泉水滑洗凝脂)(2)

但是对于国人来说,华清池之所以天下闻名,并非因为它是温泉胜地,而是因为在这里沐浴的人是杨贵妃。是什么让杨贵妃如此倾国倾城,如此颠倒众生呢?女人是水做的,滋养着杨贵妃绝代容颜的温泉水让人浮想联翩。“温泉水滑洗凝脂”,“洗凝脂”这三个字太有魅力了,让人浮想翩翩。贵妃的皮肤如玉膏、如牛乳,光滑洁白。

温泉水循环(温泉水滑洗凝脂)(3)

贵妃出浴

华清池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帝王都在这里修建过行宫别苑,以资游幸。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名曰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而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此时才称华清宫。因宫在温泉上面,所以也称华清池。唐代华清池是帝王妃嫔游宴的行宫,每年十月到此,年终返回。

现在的华清池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九龙湖,一是御汤遗址,还有就是五间厅。

温泉水循环(温泉水滑洗凝脂)(4)

九龙湖很美丽,犹如骊山脚下的一面明镜,湖面平如明镜,亭台倒影,垂柳拂岸,被称为“龙湖镜天”。

温泉水循环(温泉水滑洗凝脂)(5)

湖周围有仿唐宫殿,修的很气派。主体建筑是湖东岸的宜春殿,北岸的飞霜殿。其中的飞霜殿在唐代非常有名气,据说,冬天,这里经常漫天飞雪,但由于华清宫有地下温泉,使地表温度较高,热气上升,化雪为霜,故称“飞霜殿”。不过现在是徒有其名了。

温泉水循环(温泉水滑洗凝脂)(6)

温泉水循环(温泉水滑洗凝脂)(7)

唐御汤遗址共有“莲花汤”、“海棠汤”、“星辰汤”、“太子汤”、“尚食汤”等五处皇家汤池遗址,御汤遗址为研究我国沐浴史、封建等级制度和唐代宫廷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汤池其实就是浴池,御汤就是皇家浴池的意思。据说在当今的日本仍然保持着这种叫法,大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温泉水循环(温泉水滑洗凝脂)(8)

“骊山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唐御汤中万众瞩目的便是贵妃池。绝代美女的沐浴之地,充满着让人激动的诱惑力。

温泉水循环(温泉水滑洗凝脂)(9)

“海棠汤”

“海棠汤”,始建于公元747年,因汤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因是杨贵妃御用汤池,故又名“贵妃汤”。这个汤池用海棠花的艳丽衬托贵妃的娇美,又以海棠花的造型形象比喻杨贵妃丰腴的形体,唐人的构思真是超俗而新颖。

汤池的池壁由24块墨玉拼砌而成,池东西长3.6米,南北宽2.9米,池底正中一个直径10厘米的进水口,口上装莲花喷头,寓意海棠花的花蕊,下接陶制水管道,与温泉总院相通。温泉因自然压力从花蕊中自动喷洒而出,形同淋浴。

杨贵妃在海棠汤中淋浴了近八个春秋贵妃在这里荡涤尘垢,也在这里享受着温泉赐给她的尊贵、温暖与舒适。她沐浴时宛如海棠初睡的娇媚姿态不仅深受玄宗皇帝的宠爱,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素材,创作出无数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便是对此情景的绝妙写照。

温泉水循环(温泉水滑洗凝脂)(10)

“莲花汤”

“莲花汤”是专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是遗址中最有气势、最具代表性的汤池。莲花汤也称“御汤九龙殿”,宫殿建筑面积达400多平方米,有内外殿之分。御汤可蓄水约100立方米,俨然是一座庞大的室内游泳池,充分显示出唐代追求恢弘大气的社会风尚及皇权神授的至高无上、唯我独尊。

温泉水循环(温泉水滑洗凝脂)(11)

星辰汤

唐太宗李世民“汤泉宫”的文化遗存——星辰汤,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御用汤池,其设计更是结合天空星象、二十四节气,体现了唐代的礼制规定等。

这些皇家御汤的规模让人目瞪口呆。虽历经千年,其豪华程度即使比起现在的五星级浴池也绝不逊色。只是池中无水,让人颇为遗憾。还好在御汤遗址的外面我们能看到温泉的水源。

温泉水循环(温泉水滑洗凝脂)(12)

华清池温泉共有4处泉源,在一石券洞内,现有的圆形水池,半径约1米,水清澈见底,蒸汽徐升,脚下暗道潺潺有声,温泉出水量每小时达113吨,水无色透明,水温常年稳定在43度左右。四处水源眼中的一处发现于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前771年时代,其中三处是解放后开发的。

温泉水循环(温泉水滑洗凝脂)(13)

唐御汤遗址博物馆东面,是一座颇具江南园林特色的雅致小院——环园。环园原为清朝驿馆,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巡西安,往返都就寝于此。1936年,蒋介石亲临西安,将环园辟为临时行辕,部署剿共计划,在著名的五间厅,发生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温泉水循环(温泉水滑洗凝脂)(14)

中国有太多的温泉,但是如此妩媚而温柔,神秘而诱惑的温泉地,天下仅此一家。华清池充满着神秘的魅力,虽然仅仅只是一睹她的沐浴之地。

温泉水循环(温泉水滑洗凝脂)(15)

【三秦人文地理 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