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咏梅》,是他读了陆游的咏梅之后,反其意而作。词中每一句都在强调梅花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极富时代气息。而且词中所蕴含的思想境界之崇高,无不让人钦佩,其意韵也让人回味无穷。

所以,许多画家都喜欢以此词中的一两句为题作画,让观者在赏画赏梅花的同时,也能感悟到毛泽东这首《卜算子·咏梅》的高远境界和高尚情操。

蔡鹤汀(1909~1976)

​蔡鹤汀晚年尤喜画梅。这幅画表现的便是毛泽东咏梅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

画中构图布局可谓精心,于人不经意处尽显新意,方寸之间有石破天惊的胆略。

枝干与冰瘤皆转折刚硬、棱角分明,突出梅之坚毅;而粉艳的花瓣、诱人的花蕊,又显出梅之俏姿。

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1)

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2)

王雪涛(1903~1982)

为了表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句词,

王雪涛将梅花放在严寒的环境中去,有力地衬出了梅花不畏寒冷的特性。皑皑白雪将梅花俏丽的形象,衬托得更加鲜艳夺目。

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3)

周怀民(1907~1996)

周怀民的这几幅画,则选取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一句。

画中悬崖坚冰虽已融化,但天空依然飘着零星的小雪,这样的环境也点出了梅花开放之“早”,而边上的山花也似乎开了点,说明这是梅花的报春的结果。

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4)

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5)

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6)

任真汉(1907~1991)

由画中可见悬崖上垂挂的冰凌尚未融化,可春的气息却已早早地透露了,那便是冰雪中傲然绽开的梅花。

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7)

唐云(1910~1993)

唐云这幅梅花,花色艳丽繁密,从而点明了主旨“俏也不争春”。

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8)

关山月(1912~2000)

画中梅花构图以险取胜,气势十足,其用笔老道苍劲,又刚柔相济,象征着人格气节秉性。

画的题以毛泽东的咏梅,意境又上了一个层次,一种革命的精神油然而生。不愧是大师之作!

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9)

于希宁(1913~2007)

画梅花是于希宁一生最爱,有梅痴之誉。

这幅画中,他将梅花置于悬崖峭壁之上,老干纷披、纠结缠绕,其笔墨老辣,墨气淋漓,与意境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10)

苏葆桢(1916~1990)

在此画中,苏葆桢将咏梅词中的梅花傲然于寒冬的意境,完美地表现于纸墨之上。

笔墨在看似随意中蕴含着朴拙之气,在自然含蓄中蕴含着阳刚之气,运笔线条如行云流水,苍劲朴拙。

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11)

康师尧(1921~1985)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康师尧可以说完美地表达了这句诗的画面和意境。

画中满是黄色的迎春花,烂漫绚丽。而先于百花而发的梅花,此刻却只露出一枝,和众多的山花一样在春风中欢笑。

她无意计较得失,也不追逐名利,更不愿出人头地、独占春色,这是胸襟坦荡者的豁达大度,是无私奉献者的真实写照。

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12)

姜宝林(1942年生)

姜宝林以大写意之法,所画的梅花,大胆处放笔直干,谨慎处细笔点染,笔势凌厉,顿挫有力,浑厚华滋。

其形式与内容,极为传神的表现出冬梅的谦逊脱俗、生机盎然,使人深受感染,观之难忘。

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13)

陈剑平(1962年生)

在滴水成冰的环境中,一树梅花兀自灿烂盛开着,为一片冰冷的大地增添了春的信息。

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国画名家笔下的毛泽东卜算子)(14)

真是“诗画合璧,相得益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