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十首最经典(杜牧这两首诗告诉我们)

会昌二年,也就是842年,刚到不惑之年的杜牧因宰相李德裕的排挤,由比部员外郎外放为黄州刺史。李德裕之所以排挤杜牧,是因为杜牧曾在扬州牛僧孺的淮南节度使府做过掌书记,私下与牛僧孺交往频繁,可能被李德裕认为是牛党。

杜牧无意间身陷“牛李党争”,胸中愤懑不平,他在《祭周相公文》中说:“会昌之政,柄者为谁?忿忍阴污,多逐良善。”再者,李德裕在抵抗回鹘时也曾采用杜牧所献用兵之计,但最终并没有将杜牧召回京师,可见两人之间已有嫌隙。

杜牧外放黄州之前,离开长安转辗十一年,虽然一直在做官,但都是清闲的职务,他的满腹才华和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终于在开成四年,也就是839年的春天,杜牧才奔赴长安任左补阙之职,次年杜牧升任膳部员外郎。会昌元年,即841年,杜牧调任比部员外郎,一年后,从长安到黄州。

杜牧诗十首最经典(杜牧这两首诗告诉我们)(1)

被排挤出政权中心的杜牧,写了《自遣》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他在诗里说:“四十已云老,况逢忧窘馀。且抽持板手,却展小年书。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这是杜牧不惑之年忧愁困迫的生活状态,不用每天批阅文书,就看一些儿童读物打发时间。

杜牧当然不会就此沉沦,他在这首诗中还说:“遇事知裁剪,操心识卷舒。”他希望自己做个遇到事情要仔细斟酌,取舍之间,顾全大局,把握处事的进退之道。

从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杜牧虽然远离长安,但心里依旧怀念北方的故土家园。842年初春,回纥南侵,一路掳掠抢杀。此时正是早雁南飞的季节,杜牧赴黄州途中听闻此消息,写了《早雁》:“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杜牧对朝廷疲软、生民憔悴,兵连祸结忧心忡忡。

杜牧诗十首最经典(杜牧这两首诗告诉我们)(2)

虽然杜牧徘徊于歌楼舞榭,于杯酒之间放浪纵逸,留恋红尘中的莺歌燕舞,但是他的诗中流露出市民的生活气息,而且善于用数字表达地方风物和文化特色。例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等等,读起来情思起伏,情致俊朗。

他在荒僻的黄州深感民间疾苦,在《题村舍》中这样写到:“三树稚桑春未到,扶床乳女午啼饥。潜销暗铄归何处,万指侯家自不知。”晚唐政治腐败,百姓承担着沉重的赋税徭役,孩子饿,大人哭,杜牧空有抱负无法实施。

春去夏来,杜牧居所“史君家似野人居”,居住条件比寻常百姓好不到哪里去,不过还好,夏天到了,宅院里的蔷薇花开了,杜牧心情大好,谢写了两首诗,以疏解胸中郁闷。

杜牧诗十首最经典(杜牧这两首诗告诉我们)(3)

其一:

蔷薇花

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  

石家锦幛依然在,闲倚狂风夜不收。  

注释

1. 精神:形容生命力旺盛。

2. 拂:掠过。

3. 石家锦障:西晋时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就做五十里的锦步障。 

赏析: 

首句通俗易懂,“朵朵”写出花之繁盛,“精神”凸显花之气质,这四个字写出了蔷薇花的生长形态,援墙长,枝蔓茂密,花朵柔靡。柔软的叶片衬托着娇美的花瓣,好似“家有小女初长成”,在初夏的风中,摇曳多姿,顾盼生情。

杜牧诗十首最经典(杜牧这两首诗告诉我们)(4)

第二句“雨晴香拂醉人头”,从蔷薇花外在地形写到它内在的香气,特别是在雨后初晴时,香气四溢,花香扑鼻,令人陶醉。尤其是“醉”字,熏染了花下的行人,缭绕不绝的花香,如陈年酒酿一般,一旦开封,酝酿已久的香气醉人心扉。

第三句“石家锦幛依然在”,诗人借用西晋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写出蔷薇花援墙而开,徐徐不断,如一面锦幛,美不胜收。斗富的锦幛早就化为历史的烟云,而眼前的蔷薇花看似柔弱,只要节气到了,就应季而开,一朵连着一朵,一枝挨着一枝,密密匝匝,开成一架荼靡。

第四句“闲倚狂风夜不收”,结尾这一句承接上一句而写,意思是蔷薇花悠闲地依偎着狂风,一夜都没有收拢花瓣。一个“闲”字,写出了蔷薇花孤高性格,越是在狂风暴雨中,越有挺拔舒朗的姿态,雨越大,香更远,风越大,花更艳。

典故里以布为锦幛只不过是精神空虚,以家资炫富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哪里比得上蔷薇花用自己的身姿为锦幛,装点了季节,装扮了诗人破落的小院,让诗人疏解愤懑的情绪,一下子提升了诗的境界,诗人赏花却不仅仅停留在“赏”字,蔷薇花的情怀不也就是诗人的情怀吗。

杜牧诗十首最经典(杜牧这两首诗告诉我们)(5)

杜牧善于写绝句,这首诗不染纤尘,朴实无华,借典抒怀,钱财堆积起来的锦幛是没有灵魂的。借花感慨,花之香,花之魂,让读者看到万千蔷薇迎风盛开,幽香满怀。

第二首:

齐安郡后池绝句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注释: 

1. 齐安郡:指黄州。杜牧因受排挤,谪任黄州刺史。后池,作者居所后院的水池。

2. 红衣:指鸳鸯的红色羽毛。 

杜牧诗十首最经典(杜牧这两首诗告诉我们)(6)

赏析

“菱透浮萍绿锦池”,首句写景,翠绿的菱草和水池中的浮萍缠绕在一起,,锦池一片幽绿。此句色彩纷呈,菱角和浮萍的绿色深浅不一,池中的水呈现出斑斓的“锦色”,说明池中金鱼自由嬉戏,让静态的景致一下子有了动感,增加了视觉冲击力。

“夏莺千啭弄蔷薇”,夏莺在蔷薇丛中百啭千鸣,似乎在娓娓诉说心事。诗人从首句的视觉写到了听觉,黄莺的叫声的确动听,加上一个“弄”字,让夏莺和蔷薇之间有了微妙的关联。

“尽日无人看微雨”,第三句话锋一转,说都一整天了,这微雨中的景色竟无一人来欣赏。“看微雨”的意思不是“赏雨”,而是在雨中赏花,赏景。“无人”二字,写出了作者寂寥孤独的心境。

杜牧诗十首最经典(杜牧这两首诗告诉我们)(7)

“鸳鸯相对浴红衣”,第四句的意思是,只有鸳鸯鸟成双成对在池中梳洗红色的羽衣。此句呼应第二句“夏莺千啭弄蔷薇”,莺在花间鸣叫,撩拨了谁的心弦?一定不是“蔷薇”,而是看蔷薇的作者。

诗人在扬州供职时,游冶其中,留下了不少风流佳话。如今在偏远落后的黄州,哪里还有“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佳人翘首以盼,杜牧的舞榭歌台,风流倜傥,成为故事里的事,被人传颂。

这首绝句,广角镜中是幽静无人的院中小池,近景是夏莺、蔷薇、菱叶、浮萍、鸳鸯。穿叶弄花的夏莺、花枝伸展的蔷薇,缠缠绕绕的菱叶和浮萍,还有双双结对的浴水鸳鸯。

杜牧诗十首最经典(杜牧这两首诗告诉我们)(8)

作者用二十八个字,把菱叶、浮萍、池水、鸣莺、蔷薇等意象,层层铺展,细细描摹,让作者独自在美丽的夏日,感受清凉幽静,嗅闻蔷薇花香。

忽而春去,忽而夏来,又是一季蔷薇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凡心所向,素履所往。杜牧这两首写蔷薇花的诗,一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首拨动心弦,勇往直前。您更喜欢哪一首呢?

#头号周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