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家乡菜的美味写出人情味(艄公眼中的绿色乡韵)

写家乡菜的美味写出人情味(艄公眼中的绿色乡韵)(1)

刘建新在游船上讲述着滏阳河治理带来的喜人变化。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范文平摄

人鸟和谐相处、打太极拳、炖酥鱼……这些滏阳河畔的民生百态,被刘建新拍成了短视频,并分享到网络平台上。众多网友感叹,滏阳河的治理改善,的确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好处。

“人一辈子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知足了。”作为滏阳河上的一名游船艄公,刘建新说,“我就是想通过镜头让这些美好被更多人看见。”

碧水风荷鸟雀来

8月8日早上,滏阳河畔的永年洼湿地公园里显得异常平静。突然,芦苇丛中传出“叽叽喳喳”的声音。寻声望去,原来是十多只震旦雅雀正在追逐嬉戏。见此情景,48岁的刘建新马上举起相机,捕捉目标,摁下快门。

作为一名滏水河畔的游船艄公,广府镇南街村的刘建新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十年之久。“过去环境不好,河水发黑发臭,河里的鱼虾少,水鸟根本不在这里停留。”刘建新说,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大对滏阳河的治理,环境一天天变好。随着河水越来越清澈,他发现芦苇丛里的鸟越来越多,而且不断有新种类出现。

“它们就像是母亲河上的一群小精灵,时而引颈歌唱,时而低头捕鱼,十分有趣。”他说,“两年前,我一时来了兴趣,便用手机把那些鸟拍摄下来,然后在网上查阅资料,以弄清这些鸟到底叫什么名字。”

经过查阅资料,刘建新发现,那些漂亮的鸟竟然属于国家级保护物种。惊喜之余,他马上把手机里的照片分享到朋友圈里。因为经验不足,那些视频和照片比较模糊,朋友纷纷开玩笑说,“你拍得不像水鸟,是家鸭吧”。

刘建新不服气,于是购买了专业相机和镜头,经常天不亮就背着设备出门,在工作之余坚持拍鸟。他喜欢拍日出日落前后的场景:日出前鸟儿齐飞的镜头给人一种向上的冲击力,而日落时倦鸟归巢的画面又让人觉得温馨和谐。

在刘建新拍鸟的同时,永年区上下也在做着一件大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永年区建立了滏阳河常态化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整治河道垃圾和污染行为,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努力把母亲河打造成绿色生态带、璀璨文化带、缤纷旅游带和高质量发展带。

“我拍到的水鸟品种越来越多,比如燕鸥、白鹭、野鸭、震旦鸦雀、青头潜鸭等,达百余种。”刘建新说,好生态引来了越来越多的鸟,而当地淳朴善良的老百姓为了留住它们,会在候鸟途经的地方撒上食物、遇到受伤的鸟类还会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救助。他把这些感人的画面都定格在了自己的镜头里,并不断分享到朋友圈里。

朋友们看到刘建新的作品后,纷纷感慨说,想不到家乡的环境变得这么好,能吸引来如此多的稀有水鸟。另外,还有朋友建议他把这些素材做成短视频,让更多的人看到家乡的美景。

刚学会摄影,又要玩短视频,刘建新自然遇到不少技术难题。他于是下载了各种教程,一边自学一边实践。一段时间过去,他已经能熟练创作短视频作品。“这是我在滏阳河弘济桥和西八闸等处拍摄的照片,里面有不少鸟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物种。”他向记者展示着刚制作好的短视频,并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拍摄时的场景:“拍鸟很辛苦。夏天长时间蹲守,要忍受蚊虫叮咬;冬天在河边拍照,手冻得皲裂。但每次回来整理照片的时候,我又觉得很充实。”

随着拍摄的作品越来越丰富,刘建新发现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以前,环境脏乱差,游客比较少,作为游船的艄公,我每个月只有2000元的收入。”他说,现在,游客经常爆满,他每天工作8个小时,连中午饭都要在船上吃。游客增多,他每月的收入也增加到6000多元。

太极文化传天下

随着收入的增加,刘建新拍摄的动力更足了。他说,永年段滏阳河畔的广府古城不但是鸟的天堂,还是太极拳的发祥地。作为永年人,他觉着自己也应该为传播太极文化贡献力量。于是,刘建新又把镜头对准了滏阳河边打太极拳的人。

“说起太极拳,就绕不过永年区南街村的太极小镇。”刘建新记得,有一天,他正拍摄滏阳河上的水鸟,结果一群打太极拳的人意外闯入镜头。在晨曦下,他们穿着雪白的太极服,随着一位老者或左右拗步、或卷肱挥手,显得英姿飒爽,非常吸引人。

刘建新询问得知,这位老人叫韩清民,是杨式太极拳的第五代传人。韩师傅告诉他,广府太极小镇守着滏阳河,过去这里的水比较脏,河岸到处是垃圾,臭气熏天。在如此脏乱差的环境里,人是没办法练功的。他只好带着弟子步行5里地,到远离河岸的地方打太极拳。

近年来,永年区在高标准推进滏阳河治理的基础上,依托太极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和美丽乡村建设,在滏阳河上打造了太极小镇、太极学院、八卦广场等,以吸引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前来习武交流,共同弘扬太极文化。

如今,人们走在滏阳河河岸上,再也看不到堆积如山的垃圾和各种违建,能看到的只有美丽的小花园和连片的柳树林。早晨,韩师傅和弟子们再不必东奔西跑,只要在家门口的滏阳河岸就可以打太极拳。一些路过的人看到他们在练拳,便主动加入其中一起练习。

“这些打太极拳的人里不乏外国人。”刘建新打开自己的抖音号,让记者看他去年拍摄的短视频。他说,在认识韩师傅后,他制作了不少关于太极文化的短视频,分别对杨式、武式等太极门派进行展示,并将人物故事穿插其中,以凸显当地太极文化的源远流长。

“如今,天南地北的人被这里的太极文化所吸引。”韩清民说,虽然天气炎热,但目前找他报名学太极拳的人特别多。看到群众如此热爱太极拳,作为弘扬太极文化的一分子,他感觉特别骄傲。近期,他打算在家门口的滏阳河畔举办一场太极拳交流大会,并邀请刘建新来拍摄,为太极拳的发展注入新的形式和内涵,让太极文化走入千家万户。

砂锅慢炖烟火起

砂锅酥鱼、驴肉香肠、红状元南糖……除了拍摄太极文化题材的作品,刘建新还把镜头对准了滏阳河畔的名小吃,用这些舌尖上的诱惑,挑逗着人们的味蕾。

“治水的目的不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富裕日子嘛。”刘建新说,充满烟火气的民间小吃最能反映出群众日子的红火。

刘建新说,酥鱼是当地人首选的小吃。永年人对酥鱼有一种特别的乡愁情怀。过去,当地人到滏阳河里抓鱼和泥鳅,给它们撒上盐,再放到砂锅里炖上半天,端到餐桌上当咸菜吃。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便改进技术,让酥鱼变成了更为可口的酸甜口味。

8月8日中午时分,在刘建新的介绍下,记者走进广府古城,去寻访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民间美食。虽然下着小雨,但街道上几家门店内都飘出了砂锅酥鱼的特殊香味。

“这家店里做的酥鱼味道很好,我经常来店里品尝酥鱼并拍摄短视频,以宣传这道美食。”刘建新说,该店店主叫申建刚,30多年来,一直坚持制作砂锅酥鱼。

“要想让砂锅酥鱼好吃,最关键的是选择上等的小鲫鱼。”申建刚说,必须经过5个小时左右的慢炖,小鲫鱼才能变得骨酥刺烂,入口酸甜绵嫩,味道鲜美无比。以前,当地水质不佳,河里的小鲫鱼减少,村民为了制作酥鱼,需要到外地采购小鲫鱼。

近年来,永年区投入约6500万元治理滏阳河。全面调整和优化河长队伍,更新设置河湖长制公示牌,组织完成河流现状调查和河道周边污染源调查,督促各级河长加强巡河,靠前指挥,清理河道垃圾,有效改善了滏阳河水生态环境。目前,永年区成为河北省内陆渔业重点区,拥有上万亩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淡水鱼种类繁多。

“如今,我都是在家门口采购小鲫鱼。”申建刚说,“购买外地鱼,一斤3.5元,而本地鱼一斤才2.7元,每斤便宜0.8元,一年下来光成本就节约了10000多元。”随着游客不断增多,他的砂锅酥鱼不仅供应本地居民,而且成了外来旅游者争相购买的美食。今年春节期间,他卖出了2000多锅酥鱼,挣了七八万元。现在,他在刘建新的帮助下学着做网上直播带货,初次试水就销售了50多份。

“当地有5万农民‘砂锅捞金’,靠制作酥鱼致了富。”刘建新笑着说,下一步,他还要把滏阳河畔更多的美食介绍给大家。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刘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