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古惑仔真实故事(大宋第一古惑仔)

杀贼!杀贼!

1207年,金兵兵临城下,朝廷急召辛弃疾赴临安挽救局势。

听到诏书的辛弃疾,他那颗好久不活跃的心突然又剧烈地跳动了起来,他想起了年轻时在军营里,潇洒四溢、奋勇杀敌的生活。

而此时的辛弃疾,已是68岁的年纪。40多年得不到重用,早已是心力交瘁,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不为人知的古惑仔真实故事(大宋第一古惑仔)(1)

当年他千言万语,恳请出兵抗金,却落得一个罢官的下场,如今兵临城下了,却又想起了他,可是廉颇老矣啊。

躺在病榻上的辛弃疾心中愤恨,突然,他的脸上出现了一些神采:杀贼!杀贼!杀......

辛弃疾用尽浑身的力量呐喊,却又戛然而止,再看,他已经停止了呼吸。

23岁勇闯金营,最明亮的少年郎

公元1140年,辛弃疾出生于南宋高宗年间的山东济南,当时山东已经被金人占领。

那时候靖康之耻已经过去10年,岳飞正在朱仙镇大破金兵,却被宋高宗强行召回,宋朝的大半江山,已经落入了金人之手。

辛弃疾的父亲早逝,是爷爷辛赞一手把他抚养长大的,辛赞曾经是北宋朝廷的高官,北宋沦陷后,辛赞就在金国任职了。

辛赞虽然在金国当差,但是汉人的血脉一直影响着他,他一直在等待着,有朝一日宋朝能把失地收复。

不为人知的古惑仔真实故事(大宋第一古惑仔)(2)

在爷爷的影响下,辛弃疾也对金人没有什么好感,一直想着收复山河。

辛弃疾从小不仅才华横溢、满腹诗书,还偷偷练就了八块腹肌、强迫的身躯。

他也曾参加过金国的科举,14岁就中乡荐,21岁中了进士,不过辛弃疾并不愿意在金国做官,他的志向可是把金人赶出去,恢复山河。

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兵攻打南宋,一路烧杀抢掠,沿途的中原百姓不堪其苦。

不为人知的古惑仔真实故事(大宋第一古惑仔)(3)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终于有人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队伍最大的,是一位叫耿京的济南人。

耿京农民出身,但是有勇有谋,在他的号召下,起义的队伍达到了几十万人。

辛弃疾听说后,立刻在家乡拉起了一支2000人的队伍,然后去投奔耿京。

不过这时的耿京,还看不上辛弃疾这个文弱秀才,所以只给了他个文职干着。

不为人知的古惑仔真实故事(大宋第一古惑仔)(4)

当时与辛弃疾一同前来投奔的,还有一位和尚叫做义端,和辛弃疾是拜把子兄弟。

这个义端虽然是个和尚,但是却受不了清规戒律,部队纪律严明,他更受不了在部队当差的苦头了。

于是他趁一天夜里,竟然偷偷盗走了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投奔金国,邀功请赏。

耿京盛怒,于是拿辛弃疾问罪,当初人可是你带来的,现在却出了这样的事情!

辛弃疾自知交友不慎,当即跟耿京立下了军令状:给我三天的时间,一定追回帅印,要是三天后做不到,我以死谢罪!

不为人知的古惑仔真实故事(大宋第一古惑仔)(5)

辛弃疾断定义端和尚会拿着帅印一去金国,于是带了一小队人马快马加鞭,跑到义端的前面,在去往金国的必经之路上埋伏。

果然,没多久,义端就骑着马出现了,辛弃疾二话不说一个箭步冲了上来,一刀下去,义端和尚已是身首异处。

从此,耿京对辛弃疾刮目相看,再也不认为他就是一介文弱书生了。

不为人知的古惑仔真实故事(大宋第一古惑仔)(6)

经过一年的抗战后,山东已经被义军收复了。

辛弃疾感觉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劝说耿京带着部队归顺南宋朝廷,这样他们抗金就有了坚强的后盾。

耿京觉得辛弃疾说得很有道理,于是派他先去联络南宋朝廷。

结果辛弃疾前脚刚走,后脚军营里就出现了叛徒,张安国不仅杀了耿京,还带了部分义军去投靠了金国。

辛弃疾得知消息后,怒不可遏,挑了50精兵就朝张安国杀了过去。

不为人知的古惑仔真实故事(大宋第一古惑仔)(7)

张安国当时正在济州营与金人喝酒,济州营屯兵上万,硬是没拦住辛弃疾。

辛弃疾冲进营帐,抓了张安国就走,就这样突出了重围,又奔袭千里,回到了南宋的首都临安。

南宋皇帝宋高宗得知后,对辛弃疾大加赞赏,张安国被斩首示众,辛弃疾带着义军归附了南宋朝廷。

不为人知的古惑仔真实故事(大宋第一古惑仔)(8)

正所谓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23岁的辛弃疾一战成名。

仕途不顺,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归顺朝廷后,辛弃疾准备趁热打铁大干一场,一气呵成把金人赶出去,他觉得这正是好时候。

然而南宋的皇族们,早就沉浸在江南的温柔乡里的,这里风景美如画,美酒佳肴应有尽有。

为什么打仗?好好享受生活不好么?

一心想着抗金的辛弃疾,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美芹十论》,分析敌我情况,并且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还给丞相写了一篇《九议》,其中的恢复大计更为具体,有理有据。

不为人知的古惑仔真实故事(大宋第一古惑仔)(9)

然而南宋朝廷看了这“论文”后,不仅没有心动,甚至内心毫无波澜,一道调令,把辛弃疾派到湖南、江西等荒凉的地方,眼不见为净。

英雄无用武之地,辛弃疾在南京登高骋目,写下了: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1179年,辛弃疾调任湖南安抚使,当时那里经常发生农民暴动,辛弃疾上任后,立马在那里组建了一支飞虎军

辛弃疾亲自坐镇挑选精兵,指挥训练,短短几十天,飞虎军的大名就被打响了。

不为人知的古惑仔真实故事(大宋第一古惑仔)(10)

农民暴动被镇压了,辛弃疾的用处也没有了,他被一直弹劾调到了江西,不久就被罢官了。

原因很简单,朝廷让他练兵,是为了镇压农民暴动,维持治安的,而辛弃疾却借此机会大操大办。

辛弃疾想要打造的,是一支随时可以上战场的精兵,堪称现在的野战部队,飞虎军的名号一打出,连金国都受到了震动。

南宋无心作战,只能把辛弃疾处理了。

一次次被弹劾,最后被罢官的辛弃疾,只能闲赋在家,过起了躬耕陇亩、垂钓水滨的生活,甚至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叫做稼轩

过起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诗意栖居的生活。

不为人知的古惑仔真实故事(大宋第一古惑仔)(11)

然而辛弃疾内心真正所想的,还是家国大事。辛弃疾并非是天生的诗人,他是天生的将士,然而却有心杀敌,无门报国。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这就是辛弃疾闲赋在家时,内心的苦闷写照。

1188年,辛弃疾与旧识陈亮相见后,满腔悲愤地写下了这千古名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不为人知的古惑仔真实故事(大宋第一古惑仔)(12)

66岁再度启用,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

辛弃疾66岁的时候,终于又等来了一次机会,宰相韩侂胄开始起用主战派人士,终于决定要北伐了。

韩侂胄想起了辛弃疾,那个一直主张抗金的猛人,他奏请朝廷重新启用辛弃疾,任他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辛弃疾一听要北伐,满腔热血一下子就被点燃了,他开始准备粮草,训练士兵,收集情报,总之一个字:干就是了!

不为人知的古惑仔真实故事(大宋第一古惑仔)(13)

然而韩侂胄刚愎自用,对辛弃疾充满猜忌,韩侂胄在江南呆的时间太长了,天真的觉得金国不堪一击。

辛弃疾劝他稳重行事,然而韩侂胄一句也听不进去,甚至在大战前夕把辛弃疾免职,把他大发回老家了。压根就没想让他上战场。

然而这时候南宋军阀又起了内讧,这一仗,不败而败,败光了南宋的所有家底。

得知战败的辛弃疾,绝望地登上北固亭,仰天长啸,又留下一首千古名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不为人知的古惑仔真实故事(大宋第一古惑仔)(14)

1207年,积郁成疾的辛弃疾,最终郁郁而终,临死之前还想着杀贼。

回顾辛弃疾的一生,除了少年时金戈铁马,做了回临安城最明亮的少年,剩下的时候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试想如果辛弃疾23岁时得到了重用,大将军横刀立马,那历史会不会就此改写了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