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为什么这么多叫天府的地方(一年成邑三年成都)

成都为什么这么多叫天府的地方(一年成邑三年成都)(1)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这是李白在《蜀道难》中,对于蜀国地境的评价。

一、三星堆、蚕丛——古蜀国从何而来?

《世本诸侯》“古蜀之国,伊于伏羲。其本无姓,乃传曰黄帝后”。相传,古蜀国的文明自岷江中游兴起。先后经历了原始氏族部落时期、奴隶制时期而后被秦朝大军铁蹄踏破城门。由此,进入封建社会。它先后经历了五个部族的统治,疆域涵盖了汉中平原、四川盆地和川中丘陵地区。

1. 部族四氏,接连相替

《华阳国志》“生子为王,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据记载,黄帝的儿子娶了蜀山女为妻。在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度,所以除正室外诞下的所有孩子,都称之为庶出。昌意的大儿子,高阳将其庶母弟封在了母亲的老家巴蜀地区,所以这就是最早的蜀山氏。

之后蜀山氏的君主,还曾参加过夏禹的诸侯会盟。并且,为了讨好桀还不断的进贡美女。《华阳国志》“姬周无道,蜀自为王。则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到了周朝时期,国君无能,礼崩乐坏,蚕丛在蜀地称王。

相传蚕丛是世界上第一位养蚕者,而在他死后人们还为其建造各种塑像。所以,三星堆出土的面具,极有可能就是以蚕丛为原型的。他的继任者,名为柏灌,而后便是鱼凫。这也就是李白所说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成都为什么这么多叫天府的地方(一年成邑三年成都)(2)

并且杨雄在《蜀王本纪》中说道“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在先秦时期的历史文献中,人们的寿命动辄就是数百载。也可以从侧面看出,他们三人的影响力。而且三星堆所出土的文物中,有很多与鱼凫时期的图腾非常相似。可见,当时他们是掌握了一定工业水平的。

2.走向辉煌,而后覆灭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的这首《锦瑟》说的就是蜀王杜宇。传说他的丞相是位死而复生的鳖精,在其开凿崖壁,形成长江后杜宇便传位于他。自己则化身为杜鹃鸟,关于他的诗歌还有很多。比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等等。

在武王伐纣时期,他率领部众参与了牧野之战,一举打败殷商。而后武王准许他带领族人,从盆地迁往广汉平原并且在今天成都的温江区建立国度。而后杜灵继位,迁国至郫邑也就是今天成都的郫都区。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在当时蜀国攻占汉中以后,便设立的藩属国名为苴。为了对其更好的进行控制,蜀王派出“五丁力士”修建剑阁道以便直通汉中。但不曾想,此举恰恰造成了其覆灭。

二、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

《华阳国志》“越嶲郡会无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现在的成都,其繁华程度可谓是西南之首。此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先后有七个政权,割据于此。

并且,还有杜甫草堂、武侯祠、都江堰等文化遗址。如今所使用的纸币,也就是最早时期的交子也是在此开始流通。但在很久以前,此地并没有如此的盛景。那时只有一些濮人在此居住,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制度所以在《史记》中将其称之为“百濮之地”。

成都为什么这么多叫天府的地方(一年成邑三年成都)(3)

1. 与秦置蜀郡的关系

《太平寰宇记》“《史记》曰:汉旧县也,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这句话的解释是司马迁借用西周都城建立的历史经过,说周太王从梁山到了岐山。而后一年建成了县邑,三年便构筑了完整的都城。

这是北宋地理学家乐史所提出的观点,而目前也被很多人所赞同。《方舆胜览》“盖取《史记》,所谓三年成都之义”。如果就此看来,成都得名与杜宇不无关系。因为正是他带着族人,迁徙到了郫邑。

那么为何他要将其取名为成都呢?任乃强在《成都》中写道“望帝杜宇新营过这座都城,所以取名‘成都’,是取成功、成就、完成的意义”。在他看来,杜宇花费时间精力将百濮之地建造为都城,而后便可以一成不变,就像耶路撒冷一样是永久的首都。

但这种说法,似乎存在着很大的歧义。首先《太平寰宇记》中,关于“一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说法并不可考。在《史记·周本纪》中,只有前半段,并无后半段。那么它出现在哪里呢?

同样,也是出在《史记》当中。《五帝本纪》“舜耕历山,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在三皇五帝时期,实行的是禅让制。这是尧帝对于他未来的继任者舜帝,所做出的的评价。从这段话中,也可以看出尧对于舜非常的信任。

成都为什么这么多叫天府的地方(一年成邑三年成都)(4)

宋朝人乐史的《太平寰宇记》,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他将其他段落之语,任意嫁接,不禁使人对其别的文章也产生怀疑之心。而这又是关于成都来源的唯一史料记载,许多没有读过《史记》之人未尝不会信以为真。

《华阳国志》“杜宇迁至郫邑,或治瞿上”。书中,并没有关于杜宇如何营造都城的记载。相反,是秦朝张仪和司马错筑造了少城和太城。而且今天的成都,作为蜀国文明的标志却并不是其发祥地。《蜀王本纪》“蜀王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

2. 成都究竟因何得名

《蜀王本纪》乃为汉人杨雄为蜀人所作,只得其中三四著名酋长。可见,本来就流传不多的蜀国历史,早已消失殆尽。没有史料记载其语言和文明程度,也无法考证其是否有文字。名噪一时的蜀国,只单单的留下了一堆神秘的青铜器。

既然他们没有自己的语言或者说没有流传下来,那么其得名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被征服者秦国所取。《说文解字》“成,就也,终也,毕也”。《战国策·秦策》“树立以成伯王之名”。在汉语的意思中,成具有多重含义。

显然,秦置蜀郡设成都的名字的解释是蜀国终毕的都城。虽然古蜀语肯定存在过,但它就如同古汉语一样淹没在历史的潮流里。现在所讲的普通话,实则与明代以前所讲的官话有着很大的区别。

汉字,字体虽不是一成不变但其含义却是代代相传。就算杜宇建造城池后而起,那么按照其音译也不应该与汉语相通。况且,现在的四川话和古代时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还有明清时期的湖广填四川,现在的百姓很大一部分都不是当时的原住民。

成都为什么这么多叫天府的地方(一年成邑三年成都)(5)

在秦置蜀郡后,它所代表的中原文化很快占领了高地。尤其是到了汉朝以后“蜀学比齐鲁”。可以推断,成都的得名之说很大程度上是由秦国所取。成都之所以被很多割据政权定为首都,也是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的。

三、“天府之国”成都其实离不开秦国影响

自从李冰父子修剪完都江堰后,成都平原就被称之为“天府之国”。不论何时,都能做到旱涝保收。如今出土的三星堆文化遗址,在青铜器皿和手杖等同古玛雅文明和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

1. 秦国对成都的重视

成都北可抵汉中,不日入关直取咸阳而后入中原。东可过白帝城,而后入江东地区。就像诸葛亮为了提防东吴,而设永安都督率重兵把守,进可攻,退可守。西部为邛崃山,构不成威胁。南部则是当时的不毛之地亦可退居。

正是因为成都位置的重要性,所以历来备受重视。也正因如此,才有许多关于其地名的考证。不论是它来源于古蜀文明也好,还是以秦为代表的中原文明也罢都是因为其关键性,所以才能够引起历朝历代无数文化学者的探讨和争论。

自秦设蜀郡以来,成都在历史上一直处于西南政治中心的地位。《后汉书》“王莽改益州为庸部,蜀郡为导江,治临邛。”公孙述在此称帝以后,又将其改名为成家。李雄又在此称帝,史称为“成汉政权”。

成都为什么这么多叫天府的地方(一年成邑三年成都)(6)

2.归属与大秦管辖

《本蜀论》“惠文王正讨蜀,却不晓路。便置五石牛,持金于身外。言可食金,杜氏富力。令五丁引之,成道。乃秦相张仪、苏秦寻路灭蜀,得名云石牛道”。秦军沿着剑阁自汉中一路南下,直抵成都,从此蜀国灭亡。同时,任命蜀国太子为侯而大臣张若为宰相。

当时的蜀国乃为苦寒之地,只有犯错的大臣或者公子才会被发配至此。嬴辉因为犯了错误,被流放到蜀国为郡守。但他却准备起兵反秦,幸亏司马错及时赶到斩杀其党羽。从此,蜀国便被撤销,列入了秦国有名的郡县制。

结语: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成都也被称之为“锦城”,意味锦绣之城。因为当地的蜀绣在全国赫赫有名所以蜀汉王朝在当地建立了大规模的织锦中心。“满城尽种芙蓉,九月盛开,望之皆为锦绣也”。因为当地芙蓉花,所以还被称之为“蓉城”。

参考文献:

《华阳国志》

《蜀王本纪》

《太平寰宇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