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主题曲(永远的偶像:雷锋)

雷锋主题曲(永远的偶像:雷锋)(1)

小时候听的最多的故事是雷锋叔叔,写的最多的作文是雷锋叔叔,念得最多的文章是雷锋叔叔,唱的最多的歌是雷锋叔叔,似乎还能想起那熟悉的旋律,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不知道为什么,对音乐并不敏感的我,却将这首歌记忆的那么深刻。以至于从未遗忘。

无论小时候还是现在,我是一个非常非常不爱讲话的人,因此没少让父母和老师头疼。生活中还是课堂上,活跃跟我搭不上一点边。我父亲这样说我:听你说一句话真费劲,老师通常不会找我回答问题,因为都知道我不爱讲话,听我讲话真的是难上难。但是通常拿我也没有办法,一般一笑而过。听话,老实,温柔,可能是所有人对我的印象。虽然我不会说甜言蜜语,但也不妨碍大多数人的喜欢,很是娇生惯养。从小到大我听到最多的话:温柔的让人受不了,可是性格是天生的,也改变不了。

所以我现在也怀疑,我可能就是这样被“诅咒了”,相当哀,相当弱。我第一次鼓起勇气读完的文章就是写给雷锋叔叔的,对于别人那可能是小菜一碟,不值一提的事,然而对我来说绝对是刻骨铭心的大事件。你能想象一句话都不爱说当着全班朗诵那种紧张吗?充其量马马虎虎读完,实在不敢想象那是怎样尴尬的氛围,但我能想起老师满意的微笑,还有为我想起的掌声。那可是别人没有的待遇,热烈的也让我觉得蛮不好意思的。

说真的,我不记得自己那次写了什么,但是雷锋叔叔的印象真的是陪我长大,成为很深刻的存在。梦想着能够成为雷锋叔叔那样的人,做个好人,做个有用的人,对别人有帮助的人。很多人都说雷锋精神过时了。我宁愿相信雷锋精神是这个社会所有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彰显着人性光辉,温暖着相遇的每个人,每个人都渴望温暖,都渴望被善待,然而你需要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要怎么样对待别人。不能只懂得索取,而不去付出。为人处世最讲究来而不往非礼也!没有人愿意活在冰冷的世界里,难以想象没有人情味的世界多么可怕,会演变成多少悲剧和眼泪。

摔倒了,有人扶起,那么摔的在痛,心里都觉得热络,感动,如果所有人都视而不见,都置之不理,心里一定莫名的感伤甚至酸楚。我们都想碰到雷锋叔叔那样的好人,谁也不愿碰到冷酷无情的人,所以首先让自己成为可以温暖别人的人,温暖的是别人,其实更温暖的是自己。当你看到别人感恩的眼神,真的会有触动心灵的情感让心头一热。不要怀疑,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无比的美好,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时代,而时代的好品德和好精神,好作风,耳闻目染更多人,受益的都是我们自己。我相信,这个时代的人造就了怎样的社会风气,就享受怎样的社会氛围。

如果我们的社会一味的探讨在老人摔倒了扶不扶?会不会被讹诈?会不会做好事不讨好啊的舆论里,一直纠结在该不该见义勇为的思想里,你觉得这个社会还有真理和正义吗?一个缺少真理和正义的国家会有多少凝聚力呢?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有矛盾的一面,但是矛盾不应该是漠视的理由,无视任何人的苦难,甚至无视任何人遭遇的危险,那真的是人之常情吗?锦上添花虽然好,但是雪中送炭更显真心真情和人性。

毛泽东主席曾经亲笔题词:像雷锋同志学习!可想而知,雷锋精神在特殊年代里的特殊意义。 雷锋叔叔的故事的确谁都不陌生,出差一千里,好事一火车。一个普通的无比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入了人心,也深入了中国精神。毫不夸张的讲,雷锋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国民偶像。他所诠释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已经成为大多数热心人们忠实践行的信仰,而那股钉子的精神更是将无私,无悔,无怨,彰显的淋漓尽致。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命名的,但是却可以成为每个人的精神高地,为了人民无私奉献,雪中送炭,已经成为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崇高思想的表征,相信雷锋精神可以成为永恒,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体现。而雷锋那种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一定会使其成为永远的道德楷模和学习榜样!再多的财富都可能消费殆尽,唯有精神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精神的遗产可以惠及永恒。

今天,依然能想起雷锋叔叔那句著名的名言: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无论工作和生活中,多一点热情,多一点慷慨,少一点愤怒,少一点埋怨,那么也会滋生很多乐趣,生命是有限的,而生命的意义却可以无限,追求无形的精神资产,别把自己置身势力的漩涡,用仁慈和宽容净化自我。提升品质和思想觉悟,努力不做一个自私的人,努力的成为热情的人。可以成为一米阳光,而不是一股寒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