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名字一共有多少个(古人的名字号你知多少)

古人的名字一共有多少个(古人的名字号你知多少)(1)

近来,个别学生在阅读古代的名人传记等文体的时候,对于文中记述传主的名、字、号等内容不是很了解。其实,在古代,人们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名、字,特别是男子,有的还有自己的号。只是,到了现代,人们将名和字合起来,统称为名字。

据《礼记·檀弓上》所载:“幼名、冠字,周道也。”这句话是说,人幼小的时候,父母会替其起一个名,成年以后就起个字,这是周朝的习惯。根据这个记载,我国古代人们起名和字的传统已经有3000多年了,可谓历史悠久。而按照习惯,名是自称或供长辈呼叫的,平辈或晚辈是不许呼其名的,如果呼其名则视为不尊重,成语“直呼其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他人或平辈只能称其字,晚辈则按照辈分加上相应的辈分称呼以示礼貌。名和字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名为里,字为表,所以,字又称为表字。

古人的名字一共有多少个(古人的名字号你知多少)(2)

名与字的关系大体为如下八个方面。

一是同义关系。如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名平,字原。“原”与“平”的意思是基本一致的,都有宽广平坦之意。屈原的名与字是同义关系。又比方说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名“亮”与字“孔明”意思一致,“孔明”者,大亮也。

古人的名字一共有多少个(古人的名字号你知多少)(3)

二是反义关系。如唐朝著名的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名愈,字退之。“愈”者,进也,越来越好的意思,而字取“退之”,意思与名相反。再有宋代大儒、理学大师朱熹,名熹,字元晦。“熹”者,明亮之意也;“晦”者,昏暗之意也。

三是注解关系。古代一些人的“字”是对“名”解释说明的,如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名禹锡,字梦得。其实,“禹锡”是为“禹赐”,意为大禹赐予其名,这个口气也是够大的。但是,他的字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个名的由来,原来是做梦得来的,所以起字“梦得”,见出刘禹锡的狷介与俏皮的个性。又如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将领关羽,名羽,字云长。字“云长”就很好地解释了“羽”的内涵,有羽毛,有翅膀,才能翱翔(长)云端之上,够气派的,依关羽“义薄云天”的个性来看,也是十分贴切的。

古人的名字一共有多少个(古人的名字号你知多少)(4)

四是因果关系。“名”与“字”之间互为因果,这种名字关系也是较为常见的。如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鲍照,名照,字明远。之所以能“明远”,是因为日月当空照耀。又如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字千里。因为能“日行千里”,所以能“致远”,且与其姓氏结合起来,更是贴切自然。

五是依据长幼。古人讲究长幼有序,因此,起名与字时,也融合长幼之间的关系,即兄弟之间的排行,以示区别。当然,也可能综合了上述的四个方面的关系。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孔子,名丘,字仲尼。古人在区别兄弟之间的长幼关系时,喜欢用“孟(伯)仲叔季”等字。“仲”者为第二,因为孔子是其父第二个儿子,所以取字“仲尼”。

古人的名字一共有多少个(古人的名字号你知多少)(5)

六是依据辈分。古人为了区分后人之间的辈分关系,往往会为后人定好字辈,或父辈给儿子取名或字的时候冠上同一个字,或冠于前或后,或冠以同一偏旁的字等。如孔子、曾子后人至今仍按照字辈起名字;明朝皇室后裔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每一代均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其中一个为偏旁起名。苏洵为其两个儿子分别起名轼、辙,“轼”、“撤”均为“车”字旁,他们的字分别就是“子瞻”和“子由”,“字”既解释了“名”的意蕴,名与字同时标记了辈分。

七是出自典籍。古人起名和字,是颇为讲究的,有的注重名与字的出处,即要引经据典。如唐代文学家陆羽,名羽,字鸿渐。其“名”与“字”出自《周易》的“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一句。

八是由名演变。这种情况在古代也是较为常见的。比方说家喻户晓的唐代诗仙李白,名白,字太白。其字“太白”就是由其名“白”演变而来的。又如唐代诗人杜牧,名牧,字牧之,其字“牧之”也是由其名“牧”演变而来。

除了名和字,古人还习惯起个号。这个“号”一般是自己为自己起的,是一种固定的别名,故又称为别号。起“号”的多半是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他们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如苏轼谪居湖北黄冈时,城南门外约一里左右有个风景秀丽的山坡,称“东坡”。坡上绿树成荫,不远处就是滚滚的长江。苏轼很喜爱这个地方,遂以“东坡”自号。

取号相对较为灵活自由,一般不受家族、行辈等的制约,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如清代著名文学家、画家郑板桥,原名燮。“板桥”的名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杨柳枝》句子:“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郑燮借“板桥”二字来表达对世态炎凉的不满,耐人寻味。

此外,还有在死后由门人、后人上的尊号,如晋朝的陶渊明死后,其门人追赠其为“靖节先生”。而死后由皇帝下诏颁授的则称为谥号,如宋代欧阳修,死后谥号为“文忠公”等。还有就是“绰号”,这种“绰号”基本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是对其人极具个性的刻画或形容。如“美髯公 ”关羽,“阿斗”刘禅,“诗鬼”李贺等;又如秦国将领白起,因为坑杀了20万赵军,被人称为“杀神”。还有就是《水浒传》里的一百单八人物形象,每一个都有绰号,这些绰号可谓入木三分,十分形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