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称赞刘禹锡(白居易一首诗被刘禹锡洗稿)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有诗豪之称,其实,不仅是其诗豪迈奔放,始终充满着乐观主义的豪情。刘禹锡其人,更是打不死的小强。他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变革,数次被贬。

但他从不屈服,著名的《游玄都观》和《再游玄都观》,都是他奋起抗争的诗篇,以至于接到调令回京任职,还没到任,就又被贬黜了。

白居易称赞刘禹锡(白居易一首诗被刘禹锡洗稿)(1)

对于刘禹锡的诗,后世评价很高,连诗词圣手毛泽东都对刘禹锡的诗给予点赞。也正因为这样,他的仕途不畅,几乎一生都在被贬中。但他从未失去信心和希望。

刘禹锡跟白居易交好,多有诗词唱和,彼此惺惺相惜。但是,白居易比较悲观,特别是晚年,因为身体多病年老体弱,经常抱怨哀叹。刘禹锡总是开导他,他的千古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就是为白居易写的。

不过,唐朝诗人有个不好的习惯,也喜欢洗稿。唐朝跟宋朝不一样,唐朝词还没有形成气候,所以歌女在演唱时,还是以唱诗为主。诗人跟歌女交往,习惯于当场写首诗,让歌女演唱。

而到宋朝时就不是这样了,就更加专业了,词在宋朝得到了繁荣,而词就是专门供人演唱的。生在唐朝的刘禹锡,跟女子交往时,当然也不能免俗,都是写诗让其演唱。

白居易称赞刘禹锡(白居易一首诗被刘禹锡洗稿)(2)

凡是有了名气的大诗人,特别爱惜自己的诗名,当没有灵感时,也不会乱写。这个时候,女子等着唱词,而诗人又没有灵感,怎么办?诗人就会采取洗稿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会发现唐代诗人会截取他人的长篇古诗,稍加改编,让人当场演唱。

一次,刘禹锡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跟一个要好的女人依依惜别,就像一首诗,但是,可能是情绪波动比较大,怎么也写不出来。

送别回来,刘禹锡跟一些歌妓娱乐,就想表达自己送别时的感受。奇怪的是,情绪已经平复的他,依然没想出好句子。这让他很丢脸,所以不管怎样,也要弄一首出来。

白居易称赞刘禹锡(白居易一首诗被刘禹锡洗稿)(3)

而这时候,刘禹锡忽然想到了一首诗,非常符合此时他的境遇,于是,他直接洗稿,把人家6句诗,洗成4句,题目还是他最喜欢用的《柳枝词》: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是不是很眼熟?熟悉白居易的人会很快想到白居易的一首诗。刘禹锡这首诗,不就是白居易那首诗的浓缩版吗?

我们来看看白居易的诗: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

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

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白居易《板桥路》

对照一下,是不是标准的洗稿行为?确实如此,刘禹锡的四句诗,就是从白居易这6句诗里来的,最后一句一字都没改,直接是拿过来就用。

按理,如此洗稿,是会被人耻笑的,但是,刘禹锡不但没被当朝人耻笑,连原创作者白居易都大大点赞。

白居易称赞刘禹锡(白居易一首诗被刘禹锡洗稿)(4)

明代杨慎、胡应麟还把这首诗誉为神品,这,也太不像话了吧,洗稿还洗出神品来了,真是的。

不过,杨慎胡应麟可不是喜欢瞎说的人,对诗词的点评,那是精准打击,在历史上都是名气冲牛斗,还很少有人不服的。这两人,就如此偏爱刘禹锡?

这首诗,确实称得上神品,短短四句,像戏剧一样展开情节,按照“今--昔--今”回环推进,第一句,写的是现在的情形,一江春水,曲折回环,杨柳依依万千条。这情景,不由得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

二十年了,板桥依旧,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涌上心头,曾经跟我在这座桥上依依惜别的人呢?分别后,至今再无消息!恨吗?情到深处,恨的不是人,而是无消息。这是什么?刻骨相思,深深的思念!

白居易称赞刘禹锡(白居易一首诗被刘禹锡洗稿)(5)

这诗写的确实好,那么,白居易的原创就不好吗?肯定不是,白居易,那可是唐诗金字塔尖的人物。不过,就这首诗而言,原创跟洗稿,真的有那么一点点的差距。

我们只要把白居易的原创读那么三四遍,就会感觉到,前四句写故地重游,有重复累赘之感。且,地名梁苑属于写实,诗,并非游记,所以跟刘禹锡的“清江一曲”相比,意境就差了许多。

对比之下,刘禹锡的《柳枝词》确实比白居易的《板桥路》更胜一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难怪后世誉之为神品。后人没有看错,是确实有高下之分。

大家对于刘禹锡洗稿白居易的诗而超过原创怎么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